图书介绍
中外建筑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建筑文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802532.jpg)
- 徐公芳主编;胡颖,汤宗礼,邓文华副主编;徐公芳,李标晶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7872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建筑-文化-中国、外国-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建筑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理 论篇2
第一章 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2
第一节 时空——四方上下、往古来今2
一 作为时空之义的宇宙的特性2
二建筑的时空意识3
第二节 东西方建筑时空观比较7
一 西方建筑空间观7
二 中国建筑时间观10
第二章 古代建筑文化起源13
第一节 崇天拜地说缘起13
一 崇天与建筑起源观13
二 拜地与建筑起源观14
第二节 祭祖敬宗与建筑的起源15
一“圣人”、“圣王”与建筑文化15
二 祖宗崇拜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刻影响16
第三章 中西建筑文化本质及精神差异18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本质特征18
一 围院的平面空间18
二 轴线的空间艺术19
三 诚实的结构20
四“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20
五“以人为本”的建筑21
第二节 中西建筑文化精神的差异22
一 建筑材料22
二 建筑用途25
三 建筑色彩25
四 空间布局26
五 建筑发展27
六 建筑价值28
第四章 中国佛教建筑的文化特征与底蕴30
第一节 中国佛教建筑的文化意蕴30
一 印度塔文化的东渐30
二 中国佛塔、佛寺的文化意蕴30
第二节 佛国与人间、彼岸与此岸、崇拜与审美的双重奏34
一“神”的灵光34
二 崇拜与审美的二重性格35
第五章 中国建筑文化的象征意蕴38
第一节 中国建筑的“建筑意”38
一 建筑的文化意蕴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综合38
二“建筑意”的主客观内涵38
三“建筑意”的历史转换38
四“建筑意”的暗示即象征39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象征意义39
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的两种类型39
二 两种象征的区别40
三 两种象征的联系41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手法举隅43
一 数的暗示43
二 形的表现44
三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谐音象征意义45
第六章 建筑的装饰艺术46
第一节 中国建筑装饰的分类46
一 彩饰46
二 雕饰47
三“防火”观念与建筑华饰47
第二节 中西建筑装饰比较48
一 中西建筑色彩装饰的不同风貌48
二 建筑图案的中西反差50
第七章 建筑与音乐、绘画、诗文54
第一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54
一 建筑的“乐感”54
二 中国古建筑“乐感”探源55
第二节 建筑是立体的画57
一 建筑的“画理”57
二 绘画艺术直接构成了建筑空间形象的装饰部分59
第三节 无声的诗60
一 诗情之美60
二 建筑之诗化61
中编 人 物篇64
第一章 鲁班64
第一节 鲁班其人64
一 鲁班的称谓64
二 鲁班的出生地65
三 鲁班的生卒年代66
四 鲁班的身世66
五 诸子和上层社会心目中的鲁班68
六 广大平民百姓心目中的鲁班68
第二节 鲁班的业绩69
一 机封69
二 农业机具70
三 木工工具70
四 锁钥71
五 兵器71
六 仿生机械71
七 雕刻72
八 土木建筑72
第三节 鲁班在海内外的影响72
一 与鲁班本人及发明物品相关的成语典故72
二 流传在鲁班家乡的传说73
三 鲁班在海内外的纪念设施和纪念日77
四 鲁班奖的设立与颁发81
第四节 鲁班文化和鲁班精神81
一 鲁班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合璧81
二 鲁班精神的现代价值82
第二章 中国著名建筑家84
第一节 李春84
一 关于赵州桥的传说84
二 赵州桥的设计创新85
三 赵州桥的创造性86
第二节 喻皓87
第三节 李诫与《营造法式》88
第四节 计成与《园冶》89
一 计成其人89
二《园冶》其书90
第五节 蒯祥与香山工匠90
一 蒯祥生平90
二香山工匠91
第六节 雷发达92
第七节 梁思成93
一 生平介绍93
二 梁思成的建筑精神94
第八节 刘敦桢95
一 生平介绍95
二 科研成就96
第九节 吴良镛97
一 生平介绍97
二 精神品质与建筑思想97
第十节 陈从周102
一 生平简介102
二 园林情结103
第十一节 贝聿铭104
一 生平介绍104
二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105
第十二节 齐康106
一 生平介绍106
二“平民建筑师”的情怀107
三“和谐、入境、出新”的创作原则108
第三章 外国著名建筑家109
第一节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109
一 生平简介109
二《建筑十书》概述109
第二节 阿尔贝蒂与《论建筑》110
一 生平简介110
二 阿尔贝蒂的美学观点111
第三节 帕拉第奥与《建筑四书》113
一 生平简介113
二《建筑四书》114
第四节 米开朗琪罗114
一 生平简介114
二 主要成就115
第五节 勒诺特116
一 生平简介116
二 法国古典主义造园大师117
第六节勒·柯布西耶120
一 生平简介120
二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121
第七节 密斯·凡·德·罗123
一 生平简介123
二 主要贡献125
第八节 阿尔托128
一 生平简介128
二 阿尔托建筑现象学思想评述129
下编 鉴 赏篇134
第一章 城市建筑134
第一节 平遥古城134
一 简介134
二 平遥古城文化景观的特色135
第二节 丽江古城136
一 简介136
二 丽江古城建筑艺术137
第三节 澳门历史城区141
一 简介141
二澳门历史城区的古建筑142
第四节 意大利威尼斯历史建筑145
一 威尼斯水城概观145
二 威尼斯建筑类型学浅析147
第二章 宫殿150
第一节 故宫150
一 简介150
二 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151
第二节 布达拉宫153
一 简介153
二 布达拉宫的艺术境界155
第三节 凡尔赛宫157
一 宫苑沿革157
二 精巧布局160
第三章 坛庙及宗教建筑162
第一节 天坛162
一 简介162
二 天坛的整体布局与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162
三 天坛声学建筑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最高哲学境界163
第二节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64
一 简介164
二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艺术165
第三节 武当山古建筑167
一 简介167
二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和意义169
第四节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170
一 孔庙170
二 孔府171
三 孔林172
第五节 巴黎圣母院173
一 巴黎圣母院的建设174
二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设计特色175
第四章 陵墓180
第一节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80
一 秦始皇陵180
二 兵马俑坑181
第二节 明清皇家陵寝182
一 明陵综述183
二 清陵综述184
第三节 埃及金字塔186
一 历史沿革186
二 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美学和对后世的影响188
第五章 园林建筑191
第一节 颐和园191
一 简介191
二 颐和园中的亭子建筑192
三 颐和园中的长廊建筑194
四 颐和园中的园林建筑196
第二节 苏州园林建筑197
一 简介197
二 苏州园林的建筑197
三 苏州园林建筑的文化意义198
四 苏州园林建筑的艺术内蕴199
五 苏州园林建筑的个案赏析200
六 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203
第三节 凡尔赛园林204
一 领先世界的宫廷园林204
二 凡尔赛园林的特点205
三 凡尔赛园林对极简主义园林的影响206
主要参考书目207
后记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