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参考材料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参考材料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马赫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1
目 录1
(二)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5
所谓物质,大多数是许多既存的觉官感触,加了5
一点直接觉官感触5
只有感触是实在的8
本书所要陈述的知识论,决不会是唯心的,也决13
不会是唯物的13
未接受之前的所与只是所与而已,既经接受之后,13
所与就成为山、水、土、木、虫、鱼、鸟、兽13
相似的事情连合为复杂组织,成吾人平常所谓物31
一种实际底事物,是我们所谓气依照理而成者33
而成概念,由概念而生推论。科学所研究的不外乎这49
种概念同推论。觉官感触外界有没有物,应存而不论49
(三)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49
科学的材料,物质不过是心理上的觉官感触,由知觉49
心理上的内容至为丰富,这种心理上的内容都是49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55
供人使用的55
凡能调和经验之假设,吾人即认为真而以之为天58
道之实然;凡能调和诸欲之办法,吾人即认为好而以58
之为人道之当然58
能自圆其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都是正宗63
底,都无所谓异端63
接受方式接受所与;摹状是把所与之所呈现,符号化67
地安排在意念图案中67
知色者才能见,知声者才能闻;发现事实就是以67
我们不能不要求真假是超时空的74
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科学的真理79
(四)世界的本质是什么82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82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宇宙,甲有甲的宇宙,乙有乙82
的宇宙82
我们也不能一定说:物中必有一定的物质,然后84
发生一定的现象。我们不必超过直接感触的范围,去84
断定不变物质之存在84
空间的,是可以消灭的。于是物质不灭的观念,也不86
免要经受变迁了86
集合而成,电子是一种动的能力,可以耗散于无限的86
能力之观念可以脱离物质之范围。原子是由电子86
经验是器官的感触,“我”就是这些感触之集合,93
并不是“我”可以脱离经验而存在;物质、能力都是93
从感触构造起来的,并不是客观实在93
经验全是一种“应付的行为”96
所谓实际的事物就是经验中的事物97
婴儿虽有活动而无知识;此种无知识的经验,即99
所谓纯粹经验也,在有纯粹经验之际,经验者,对于99
所谓经验,只觉其是“如此”而不知其是“什么”99
说某时某地的“n”这一东西在经验中,或说事实103
在经验中,这的确是可以的103
2.关于因果性和必然性106
科学上所谓公例,是说明我们所观察的事实的方106
法,若是不适用于新发现的事实,随时可以变更106
数而已107
因与果是相对的,用算学名词来讲,此是彼之函107
所谓规律,是以意念上的安拂,去等候或接受新110
的所与110
只有逻辑底关系是必然的。因果的现实确是或然114
的114
3.关于时间和空间115
空间是主观的直觉,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时间也可115
仿此类推。总而言之,宇宙是不能离我们而存在的115
理气均不在时空,所以关于时空观念,对于它们,119
俱是不能用底119
时与空都是接受方式121
把一个欲望选择出来,即构成意志之基础125
4.关于自由和必然性125
实行意志之燃料:由痛苦而求愉乐是实行能力之126
源泉;品性之表现是实行能力之供给126
由意志之规定,而又以过去的经验为动力,而见127
诸实行127
(五)马赫主义对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影响131
实体是心或是物,是玄之又玄之问题。科学家是131
不能参与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的131
自然科学的材料,即科学的事实,由于感觉的要131
素所合成131
我们的科学知识,都是“感觉张本”的组合133
物理学研究进步,知物质之量可变,不得称为终135
极之要素。宇宙间恒存之能,遂占实体之位置而代兴135
焉135
发现,反根本证明其非137
物质原子本身是永恒不灭乎?輓近放射性物质之137
科学是有组织的语言138
所发现的都是客与客的关系,从没有主与客的关141
系141
通常之所谓“意识”含有二种意义,一是“知”,141
一是“所知”141
开明的科学家,现在已经不武断的谈“因果律”,143
而小心谨慎的说“经验的共性”了143
数学既无关于经验,无关于物质,则治斯学也,145
无待乎观察无须乎实验,仅持先天之思考可耳145
物 理 学151
实体乃物理学构成之概念151
理学中亦是应当如此152
直接经验既为物质科学中所不可少,所以它在心152
心 理 学152
(六)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超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最哲学的哲学155
人类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只要以生存与进步的155
欲望为基础,就可以解释一切动作155
一社会之分子,其行动之可以直接或间接维持其160
社会之存在者,是道德底行动。其行为可以直接或间160
接阻碍其社会之存在者,是不道德底行动160
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天性,是人类同动163
物所公有的163
天才豪杰是人类进化的大原动力165
哲学多有所“蔽”,中道哲学,其“蔽”似较少166
一切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争论,都可“以不了了之”168
超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别的“最哲学的哲168
学”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