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癸病论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癸病论与临床](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3492927.jpg)
- 陆拯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224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精(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癸病论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本要旨门3
第一章 天癸源流说3
第一节 从《周易》中探讨天癸3
第二节 《黄帝内经》对天癸的论述7
第三节 历代医家对天癸的述说9
第二章 天癸名实说15
第一节 天癸之物有至神至气至液至精之别15
第二节 天癸之腑有正腑和从腑之分16
第三节 天癸之源有系统化生和独立生成之异18
第三章 天癸功用说20
第一节 天癸的独特功能20
一、至神天癸的功能20
二、至气天癸的功能21
三、至液天癸的功能21
四、至精天癸的功能21
第二节 天癸的神异特性22
一、定向调控22
二、善走血道22
三、催化效应23
四、均衡阴阳23
第四章 天癸关系说24
第一节 天癸与五脏六腑的关系24
一、天癸与五脏的关系24
二、天癸与六腑的关系25
第二节 天癸与奇恒之腑的关系27
辨治纲目门33
第五章 天癸病证治总纲33
第一节 至神天癸病证治纲要34
一、至神虚弱病候34
二、至神火热病候36
三、至神郁闭病候37
四、至神厌食病候39
第二节 至气天癸病证治纲要40
一、至气虚弱病候40
二、至气升降失常病候41
第三节 至液天癸病证治纲要43
一、至液不足病候43
二、至液失调病候45
第四节 至精天癸病证治纲要46
一、阳精不足病候46
二、阳精失调病候48
三、阴精不足病候50
四、阴精失调病候51
第六章 天癸病特殊主症述要53
第一节 至神天癸病的特殊主症53
一、反复烦躁53
二、长期不寐55
三、间歇嗜睡57
四、记忆锐减59
五、神态呆滞60
六、惊慌胆怯62
七、恶梦惊扰63
八、抑郁忧虑65
九、烘热汗出67
十、厌食经久69
十一、贪食不止70
第二节 至气天癸病的特殊主症71
一、自汗久作71
二、盗汗频出74
三、全身困乏75
四、生长迟缓77
五、早衰79
六、怕冷81
七、畏热82
八、经常感冒84
九、长期鼻鼽86
十、反复隐疹88
十一、顽固口疮89
第三节 至液天癸病的特殊主症92
一、特异水肿92
二、尿液过少94
三、尿液过多96
四、肥胖98
五、消瘦99
六、手足心热101
七、夜间口干103
八、口渴时饮104
九、口目顽燥106
十、乳头溢液108
十一、持续脱发110
第四节 至精天癸病的特殊主症112
一、男性性欲减退112
二、阳痿114
三、精少115
四、精冷117
五、阴冷118
六、阳强119
七、体毛增多121
八、痤疮122
九、女性性欲冷淡123
十、月经量少125
十一、月经量多127
十二、经前腹痛129
十三、经后腹痛131
十四、多带132
十五、少带133
十六、阴户干涩134
第七章 天癸合病并病兼病之辨治136
第一节 天癸合病之辨治136
第二节 天癸并病之辨治139
第三节 天癸兼病之辨治141
主辅疗法门145
第八章 论治天癸意义145
第一节 天癸是生育生长之源145
一、天癸是生育之本145
二、天癸是生长发育之关键146
第二节 天癸是抗老强体之根本147
一、天癸是延缓衰老之重点147
二、天癸是强体防病之砥柱147
第九章 天癸病治法总则149
第一节 平衡阴阳为大法149
一、平衡阴阳为核心149
二、脏腑气血宜兼顾150
第二节 男女少老治不同151
一、男女治法有差别151
二、少老治宗尽不同152
第十章 天癸病治疗主法154
第一节 调治至神类154
一、滋养至神法154
二、温补至神法155
三、清宁至神法155
四、重镇至神法156
五、开窍至神法156
六、解郁至神法157
七、启食至神法157
第二节 调和至气类158
一、补益至气法158
二、温壮至气法158
三、升发至气法159
四、和降至气法159
第三节 调理至液类159
一、滋养至液法160
二、温润至液法160
三、渗利至液法160
四、通泻至液法161
第四节 调平至精类161
一、滋养阳精法161
二、温壮阳精法162
三、清泻阳精热毒法163
四、温消阳精寒毒法163
五、凉滋阴精法164
六、温补阴精法164
七、清化阴精热毒法165
八、温散阴精寒毒法165
九、益阴精制阳精法166
十、益阳精抑阴精法167
第十一章 天癸病治疗兼法168
第一节 兼治风寒湿燥火法168
一、兼疗风法168
二、兼散寒法170
三、兼利湿法171
四、兼润燥法172
五、兼清火(热)法174
第二节 兼治气血瘀痰毒法175
一、兼治气法175
二、兼益血法175
三、兼祛瘀法176
四、兼化痰法177
五、兼解毒法177
分类用药门181
第十二章 至神天癸药181
第一节 滋养至神药182
酸枣仁 至神至液至气共有益182
白芍 至神至液调补均有效185
龟甲 至神至液至精俱能补187
生地黄 清养至神至液并至精189
麦冬 滋养至神至液兼至气191
五味子 调补至神至液及五脏193
〔附〕柏子仁 百合 首乌藤 墨旱莲195
第二节 温补至神药196
鹿茸 益至神调至气壮至精196
杜仲 安至神益至气调至精198
肉苁蓉 益至神至气至液至精199
〔附〕鹿角胶 仙茅 灵芝200
第三节 清宁至神药202
羚羊角 至神与至气均能清和202
栀子 安至神清至气利至液203
黄连 凉至神清至气调至液204
蝉蜕 安至神凉至气和至液206
僵蚕 安至神和至气利至液207
〔附〕山羊角 黄芩 柴胡 侧柏叶 败酱草 苦参208
第四节 重镇至神药210
磁石 重宁至神益至液至精210
珍珠母 清安至神疗不寐眩晕211
龙骨 安至神收至液固至精212
赭石 安至神平至气清至液213
〔附〕龙齿 紫贝齿 牡蛎 琥珀215
第五节 开窍至神药216
石菖蒲 既开至神又能安至神216
麝香 开安至神理至气至精217
远志 通安至神和至气至液218
〔附〕三七 牛黄 丁香219
第六节 解郁至神药220
香附 和安至神益至精阴精220
合欢皮 开安至神兼活血动胎221
〔附〕紫苏 薄荷 玫瑰花222
第七节 启食至神药223
淫羊藿 补至精益至气调至神223
桑螵蛸 益至精助至气化饮食225
〔附〕益智仁 砂仁 鸡内金226
第十三章 至气天癸药228
第一节 补益至气药229
生晒参(人参) 补益至气至液并至精229
黄芪 大益至气调至神至精231
绞股蓝 益至气至精和调至神233
〔附〕西洋参 珠子参 党参 太子参 白术 山药 黄精 四叶参234
第二节 温壮至气药238
红参(蒸制人参) 温补至气益至神至精238
附子 温至气和至神调至液239
肉桂 暖至气安至神和至液240
〔附〕干姜 吴茱萸 荜茇 荜澄茄241
第三节 升发至气药243
升麻 升至气安至神利至液243
葛根 升至气益至精和至液244
〔附〕白芷 藁本 防风 羌活245
第四节 和降至气药247
旋覆花 和降至气与通和至液247
枳实 通降至气及疏利至液248
〔附〕沉香 厚朴 柿蒂249
第十四章 至液天癸药251
第一节 滋养至液药251
玉竹 滋养至液又能益至气251
枸杞子 滋至液补至精益至气252
〔附〕石斛 天冬 女贞子 马齿苋253
第二节 温润至液药255
巴戟天 温养至液至精和至气255
何首乌 温养至液与调和至气256
〔附〕当归 熟地黄257
第三节 渗利至液药259
茯苓 调至液益至气宁至神259
泽泻 通利至液及调和至气260
〔附〕猪苓 薏苡仁261
第四节 通泻至液药261
大黄 调至液清至气助至精261
火麻仁 和养至液及清调至气263
〔附〕番泻叶 郁李仁264
第十五章 至精天癸药265
第一节 滋养阳精药266
楮实子 滋养阳精及清和至气266
菟丝子 滋养阳精并补益至气266
〔附〕山茱萸 金樱子267
第二节 温壮阳精药269
海马 温壮阳精并补益至气269
冬虫夏草 补阳精益至气安至神270
〔附〕蛤蚧 锁阳 海狗肾 蛇床子271
第三节 清泻阳精热毒药273
丹参 清阳精调至液和至神273
紫草 泻阳精凉至液清至气274
蒲公英 泄阳精利至液清至气275
〔附〕紫花地丁 连翘 金银花276
第四节 温消阳精寒毒药277
花椒 温消阳精并暖和至气277
刘寄奴 温散阳精利至气至液278
〔附〕乳香 白芥子 蓬莪术279
第五节 凉滋阴精药281
哈蟆油 滋阴精益阳精润至液281
覆盆子 补阴精益至气固至液281
〔附〕刺蒺藜 桑叶282
第六节 温补阴精药284
补骨脂 补阴精益至气暖至液284
紫河车 温补阴精益至气至液285
〔附〕续断 骨碎补 紫石英286
第七节 清化阴精热毒药287
水红花子 清阴精毒利至气至液287
穿山甲 消阴精毒通至气至液288
〔附〕蒲黄 三棱289
第八节 温散阴精寒毒药290
红花 温调阴精又和畅至气290
艾叶 温阴精暖至气和至液291
〔附〕川芎 五灵脂292
临床运用门297
第十六章 妇科病从天癸论治的运用举隅297
第一节 月经诸病297
一、月经不调297
二、经间期出血307
三、崩漏311
四、闭经317
五、痛经323
第二节 女子杂病328
一、不孕328
二、带下335
三、乳癖340
四、胞宫癥块(子宫肌瘤)345
第十七章 男科病从天癸论治的运用举隅351
第一节 精泄异常351
一、早泄351
二、遗精355
三、不射精360
第二节 男子杂病365
一、阴缩365
二、不育368
三、前列腺增生373
第十八章 内科病从天癸论治的运用举隅379
第一节 心肺肝诸系病选要379
一、心悸379
二、咳喘384
三、眩晕390
第二节 脾肾诸系病选要396
一、泄泻396
二、耳鸣、耳聋401
第十九章 儿科病从天癸论治的运用举隅406
第一节 疳惊诸病406
一、疳证406
二、慢惊风410
三、不安证(儿童多动综合征)414
第二节 厌食汗证诸病418
一、厌食418
二、汗证421
第二十章 皮肤科病从天癸论治的运用举隅427
第一节 湿疮黧斑诸病427
一、湿疮(湿疹)427
二、白庀(银屑病)431
三、黧黑斑(黄褐斑)435
第二节 顽癣痒风诸病439
一、牛皮癣(神经性皮炎)439
二、痒风(皮肤瘙痒症)443
方剂索引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