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行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行政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482747.jpg)
- 吴志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5965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教育学-逻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行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的含义、功能和特点1
一、什么是行政1
二、什么是教育行政4
三、教育行政的功能7
四、教育行政的特点9
第二节 教育行政研究12
一、教育行政研究的特性12
二、教育行政研究的主要内容13
三、教育行政研究的类型15
四、教育行政研究的方法16
第三节 教育行政学概述19
一、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9
二、教育行政学的产生年代20
三、教育行政学的学科体系24
四、我国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历史26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30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与学校教育30
一、我国古代的管理记载30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管理31
三、天主教会32
四、理财家32
第二节 管理思想的演变33
一、古典管理理论34
二、人际关系运动40
三、行为科学43
第三节 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实践及研究的影响47
一、教育管理中的效率崇拜47
二、学校中的民主管理50
三、教育行政研究的新视野51
第三章 教育行政体制和教育行政机构54
第一节 两种基本的教育行政体制54
一、含义和类型54
二、中央集权制55
三、地方分权制58
四、集权与分权的周期性变革62
第二节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64
一、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性质64
二、改革的必要性65
三、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的认定66
四、条条领导为主还是块块领导为主68
五、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财政69
六、变革并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70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71
一、中央教育部72
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74
三、我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76
四、教育行政机构大型化趋势78
第四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80
一、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80
二、什么时候进行改革82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83
四、改革的理论模式和策略87
第四章 教育组织及其管理过程和原则92
第一节 组织和学校组织92
一、关于组织的认识92
二、组织分类93
三、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97
四、学校组织的意义98
第二节 科层制和学校组织100
一、古典管理理论在学校中的应用100
二、学校是否为科层制组织101
三、松散结合系统103
四、理性组织的局限性104
第三节 从社会一开放系统的角度看学校106
一、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107
二、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112
第四节 学校管理过程116
一、管理过程的要素116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117
三、完美的设计和实际的距离119
四、管理过程的垃圾箱模式120
第五节 学校管理原则122
一、有关学校管理原则的论述122
二、不要迷信原则122
三、有选择地谨慎地借鉴和利用原则124
第五章 教育行政领导128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科学128
一、什么是领导128
二、领导科学129
第二节 领导问题的理论研究131
一、领导特质理论131
二、领导风格类型理论133
三、领导行为理论135
第三节 权变理论140
一、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140
二、通路—目标理论143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43
第四节 教育领导者145
一、领导哲学145
二、教育领导者的权威149
三、教育领导行为152
四、教育领导者的领导风格154
五、校长学156
六、校长负责制158
七、校长的领导艺术162
八、规章制度和学校领导165
第五节 领导者的教育168
一、教育行政人员专业化168
二、教育领导者的知识结构169
三、教育领导者的在职培训172
第六章 组织行为研究和教育行政175
第一节 决策175
一、关于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式175
二、参与决策179
三、认可区模式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181
四、参与决策过程中领导者的责任183
第二节 沟通184
一、沟通在教育行政工作中的意义184
二、有关沟通的一些理论研究186
三、有效沟通的原则188
四、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教育行政效率189
第三节 激励191
一、激励的作用191
二、激励过程和需要层次192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95
四、激励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99
第七章 教育政策201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201
一、政策和教育政策201
二、教育政策的特性203
三、教育政策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205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207
一、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208
二、教育政策的种类和制定机关210
三、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211
四、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215
第三节 教育政策的实施217
一、影响教育政策实施的因素217
二、关于政策实施过程的理论分析220
三、教育政策实施中经常遇到的问题222
第四节 我国现阶段部分教育政策分析224
一、教育方针225
二、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225
三、增加教育投入227
四、普及义务教育228
五、改革教育体制228
六、多种形式办学229
七、发展高等教育229
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230
九、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230
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残疾人教育231
第八章 教育法制232
第一节 教育立法232
一、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232
二、教育立法为什么能兴起233
三、教育立法的意义及局限235
四、教育立法的历史演变237
五、我国现行教育立法体制241
六、教育法的种类和立法原则242
第二节 教育执法243
一、教育执法的含义、性质、内容和作用243
二、教育执法的效力原则245
三、教育执法过程中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定246
四、对违反教育法律行为的处理247
五、影响教育执法效果的因素251
第三节 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工作的思考255
一、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255
二、重视对教育立法技术的研究255
三、进一步提倡司法介入256
四、开展国外教育司法判例的研究257
第九章 教育人事行政258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含义258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专业地位260
一、教师的工作性质260
二、教师的专业地位263
三、教育专业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265
第三节 教师人事行政业务268
一、资格审定268
二、录用270
三、聘任271
四、考核271
五、奖惩272
六、工资273
七、辞退275
八、劳保福利276
九、退休277
第四节 教师的培训278
一、教师的职前训练279
二、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兴起280
三、教师在职培训的一般模式及其局限性281
四、教师在职培训的改进281
五、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282
第十章 教学行政285
第一节 教学内容行政285
一、教学内容的含义285
二、教学内容的管理体制286
三、课程体制的改革288
第二节 教学组织行政290
一、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构建291
二、教学手段的设计292
三、教务行政295
第三节 教学视导299
一、教学视导的含义299
二、教学视导的模式300
第四节 教学评价304
一、教学评价的特性和意义304
二、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305
三、评价计划的制订310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312
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13
六、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314
第十一章 教育财务行政317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筹措318
一、现代教育财政的起源318
二、政府为什么要为教育筹措经费319
三、教育经费筹措的来源322
四、教育经费筹措的方式324
五、教育经费筹措中的负担结构325
六、提高教育经费的筹措能力327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分配329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经费分配问题329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330
三、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332
四、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的研究333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336
一、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336
二、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及其演变337
三、教育财务管理的过程340
四、教育经费预算单列343
五、重视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和研究344
主要参考文献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