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好生活百事通系列 单方独味补养全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好生活百事通系列 单方独味补养全家](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3481743.jpg)
- 刘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3495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单方(中药)-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好生活百事通系列 单方独味补养全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药养生有奇效2
中药的四性和五味2
中药的四性2
中药的五味2
中药四性五味的作用3
中药的炮制4
修制4
水制4
火制5
水火共制5
其他制法5
中药的用药禁忌6
药材与食物间的禁忌6
生病时的饮食禁忌6
一般服用中药的禁忌6
怀孕时的用药禁忌7
药材配伍禁忌7
药材的储存8
储存药材谨防变质8
储存药材的常见方式9
储存药材时要注意的问题9
应用单方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10
气虚体质10
血虚体质10
阳虚体质11
阴虚体质11
痰湿体质11
气郁体质12
湿热体质12
血瘀体质13
特禀体质13
六类中药单方不宜煎服14
贵重类药物14
芳香类药物14
驱虫类药物14
消食类药物14
胶、糖类药物14
特殊药物14
中药单方的煎煮方法15
中药煎煮首选沙锅15
煎药如何用水15
煎前浸泡15
煎煮火候及时间15
煎煮次数16
入药方法16
单方剂量大不等于药效好17
药量大小因情况而定17
药量不同,疗效不同17
药量过大易出现毒性作用17
择时服中药18
选对时间服中药18
饭前服用的中药18
饭后服用的中药19
睡前服用的中药19
中药单方的鲜与陈20
不宜陈用的中药20
不宜鲜用的中药20
中药鲜用与陈用的区别20
中药单方用量之别21
病情不同,用量有别21
性别不同,用量有别21
年龄不同,用量有别21
药性不同,用量有别21
质地不同,用量有别21
剂型不同,用量有别21
炮制不同,用量有别21
单方不灵验的原因22
中药材伪劣品严重22
地道药材和培植药材的质量下降22
采收季节不适22
仓储条件差,保管养护不利22
第二章 单味中药巧进补调和阴阳病不生24
补气中药24
人参24
党参25
太子参26
西洋参27
黄芪28
山药29
补血中药30
白芍30
当归31
熟地黄32
何首乌33
阿胶34
龙眼肉35
补阳中药36
鹿茸36
冬虫夏草37
肉苁蓉38
杜仲39
海马40
蛤蚧41
补阴中药42
构杞子42
玉竹43
百合44
麦冬45
女贞子46
石斛47
黄精48
第三章 妙药何须奔东西 单味中药亦祛病50
消除湿毒中药50
茯苓50
薏苡仁51
赤小豆52
桑寄生53
五加皮54
清热中药55
金银花55
决明子56
夏枯草57
连翘58
穿心莲59
消除肠道瘀滞中药60
山楂60
麦芽61
莱菔子62
鸡内金63
芦荟64
活血化瘀中药65
三七65
川芎66
红花67
益母草68
香附69
安神中药70
合欢皮70
酸枣仁71
柏子仁72
远志73
收敛固精中药74
莲子74
五味子75
覆盆子76
芡实77
白果78
第四章 单方独味妙打理 内外兼修塑娇颜80
理容美体80
脱发、青少年白发80
肥胖81
视疲劳82
祛病养颜83
痤疮83
色斑84
白癜风85
荨麻疹86
湿疹87
癣88
第五章 百药单用效果奇对症补养病自除90
神经系统90
脑卒中90
老年性痴呆91
头痛92
神经衰弱93
失眠94
癫痫95
颈椎病96
消化系统97
腹泻97
胃酸过多98
便秘99
痔100
胃炎101
呃逆102
胃下垂103
消化不良104
食欲不振105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06
肝炎107
肝硬化108
胆结石109
胆囊炎110
呼吸系统111
感冒111
发热112
肺结核113
肺气肿114
咳嗽115
过敏性鼻炎116
哮喘117
支气管炎118
肺炎119
心血管系统120
心脏病120
盗汗121
心悸122
高血压病123
低血压病124
冠心病125
中暑126
动脉粥样硬化127
泌尿生殖系统128
尿失禁128
膀胱炎129
尿道炎130
肾炎131
内分泌代谢系统及其他132
糖尿病132
痛风133
高脂血症134
关节炎135
贫血136
心理症状137
疲劳137
免疫力低下138
抑郁症139
外科疾病140
肩周炎140
带状疱疹141
烧伤烫伤142
腰腿疼痛143
五官疾病144
沙眼144
青光眼145
夜盲症146
睑腺炎147
结膜炎148
白内障149
梅尼埃病150
耳鸣151
鼻窦炎152
鼻出血153
慢性咽炎154
扁桃体炎155
失声156
龋齿157
牙龈炎158
牙周炎159
口腔溃疡160
第六章 因人而异 巧用药补出全家康而乐162
改善亚健康162
上火162
抗衰老163
益智补脑164
妇科疾病165
经前期综合征165
月经不调166
痛经167
不孕168
孕吐169
阴道炎170
子宫脱垂171
习惯性流产172
白带增多173
更年期综合征174
外阴瘙痒175
男性性功能障碍176
阳痿176
遗精177
早泄178
前列腺炎179
男子不育180
小儿疾病181
小儿厌食181
小儿腹泻182
小儿便秘183
小儿遗尿184
小儿夜啼185
附录A辨证选药 滋养五脏186
附录B中医常见症候调理单味选药189
附录C根据药理作用选择单方独味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