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词风格论·张炎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宋词风格论·张炎词研究
  • 杨海明著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0185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词(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宋词-文学研究;张炎(1248~1314)-宋词-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宋词风格论·张炎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卷一 唐宋词风格论】3

序言&唐圭璋3

引言4

上编 唐宋词的“主体风格”及其变革8

第一章 抒情的“狭深性”造就了词的“总体风格”8

第二章 晚唐五代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形成阶段21

一、唐代民间词——词的真正“本色”21

二、盛、中唐文人词——真正的“诗余”22

三、晚唐五代文人小令词——“总体风格”的定型阶段23

第三章“世运升降”——“总体风格”形成的“时代”原因27

第四章“南国情味”——“总体风格”形成的“地域”原因31

第五章“曲子词”——“总体风格”形成的“文体”原因35

第六章“虽小却好,虽好却小”——对晚唐五代词体现的“总体风格”的历史评价39

第七章 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43

一、北宋小令派——“主体风格”的延伸和发展43

二、柳永慢词——“主体风格”的第一次变态45

三、柳永慢词——开出了“宋词”的新格局50

第八章 周邦彦词——“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54

一、“取短补长”——秦观词的“情韵兼胜”54

二、“缜密典丽”——周邦彦词对“主体风格”的第二次变态56

第九章 南宋“雅词”——“主体风格”的第三次变态61

一、“复雅”——对于“主体风格”的某种修正62

二、姜夔词——“雅词”的一个标本65

三、吴文英词——“雅词”的又一“标本”68

四、“曲终奏雅”——唐宋词“主体风格”的尾声阶段71

第十章“以诗为词”——对“主体风格”的变革77

一、李煜词——“以词言志”的开始78

二、“以诗为词”——苏轼对于“主体风格”的变革81

三、苏轼词——开辟了宋词的新天地90

第十一章“以文为词”——对“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93

一、“以文为词”——词体的一种“适应性调整”93

二、“以文为词”——苏轼词风的光大与发扬96

三、“以文为词”——对于“主体风格”的进一步变革98

四、宋亡前后的“政治批判词”——“以文为词”的新发展105

第十二章 不同风格之间的并存和交融109

一、“才人伎俩,真不可测”109

二、“摧刚为柔”和“刚柔交融”111

下编 杂论115

第十三章 雅与俗115

一、宋人的“雅”、“俗”之辨115

二、戏谑词——“俗词”的一种代表作品119

三、隐逸词——“雅词”的另一类代表作品122

第十四章 刚与柔128

一、“诗刚词柔”128

二、“以诗(文)为词”——词中的“刚性美”130

三、以“硬笔”写“柔情”的姜夔词133

第十五章 疏与密139

一、温、韦词的疏、密比较139

二、姜夔—吴文英—张炎:疏—密—疏142

第十六章 自然与雕琢148

一、李煜、李清照——“自然而工”的圣手148

二、周邦彦——“雕琢而工”的能人154

余论158

参考文献163

再版后记167

【卷二 张炎词研究】171

序言 唐圭璋171

前言172

第一章 张炎的家世184

一、张炎家世考184

二、张俊191

三、张镃193

四、张濡196

五、张枢196

六、张族其他子弟198

第二章 张炎的生平事迹201

一、前期生活(1248—1275)201

二、中期生活(1276—1291)205

三、后期生活(1291—?)212

四、张炎的交游及其思想态度214

第三章 张炎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16

一、南宋士大夫文人集“富贵”与“高雅”于一身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16

二、从张镃、张枢看张族子弟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0

三、风流、儒雅——张炎入元前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3

四、悲剧生涯所导致的“伤痕”心理——张炎入元后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趣味225

第四章 张炎的词学渊源228

一、从对遗产的继承看张炎的词学渊源228

二、张炎词的直接词学渊源232

第五章 张炎词创作的三阶段237

一、前期词(1276年前)237

二、中期词(1276—1291)241

三、后期间(1291年后)244

第六章 张炎的艳情词248

一、张炎入元以前的艳情词248

二、张炎入元以后的艳情词250

第七章 张炎的西湖词257

一、西湖——两宋“繁华”历史的见证257

二、西湖——南宋故国的象征259

三、张炎西湖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264

第八章 张炎的北行词270

一、宋人两种风格的“北行词”270

二、张炎的北行词272

第九章 张炎的咏物词和节序词280

一、张炎的咏物词280

二、张炎的节序词287

第十章 张炎的隐逸词291

一、隐逸词在南宋的蓬勃兴起291

二、张炎的隐逸词294

第十一章 张炎词的思想内容297

一、“黍离之悲”——张炎词的基本主题297

二、软弱、消沉的词人自我形象301

第十二章 张炎词的艺术特色304

一、深婉雅净、清丽疏朗的风格特色304

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特色306

三、孤雁冷蛩、夕阳枯荫的美感特色310

第十三章 张炎的词学理论313

一、张炎论词的总纲——“雅词”论313

二、“婉丽”、“清空”的风格论315

三、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文体论318

四、注重“锻炼”的修辞、技巧论320

第十四章 张炎词的影响和评价323

附录333

一、有关张炎家世的若干材料333

二、有关张炎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若干材料335

三、对张炎词的若干评论338

张炎年表352

参考文献358

再版后记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