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大众化”的三线纠葛 台湾知识份子的文化思维及其角力 1930-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大众化”的三线纠葛 台湾知识份子的文化思维及其角力 1930-1937
  • 赵勋达著 著
  • 出版社: 国立中央大学出版中心;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565909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艺大众化”的三线纠葛 台湾知识份子的文化思维及其角力 1930-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7

导言9

第一章 「大众」的抬头:一九二○年代中期以降「大众化」的三条路径25

第一节 「大众」的三种解读26

一、右翼知识份子的解读:「大众」等同于民众、平民29

二、左翼知识份子的解读:「大众」等同于无产阶级34

三、新传统主义者的解读:「大众」等同于众人38

第二节 右翼知识份子的文化思维39

一、「民众」的文学39

二、平民文学内涵的转变之一:与普罗文学相区隔43

三、平民文学内涵的转变之二:与中国民族主义相区隔47

第三节 左翼知识份子的文化思维53

一、「大众」的文学53

二、「弱小民族解放论」的大众政治56

第四节 新传统主义者的维新思维61

一、两种传统文人:传统主义者(traditionalist)与新传统主义者(neo-traditionalist)61

二、「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穿梭于两个场域之间的新传统主义者65

三、维新是为了守成:将「大众化」解读为普及化74

结语83

第二章 「文艺大众化」的左翼内部之争85

第一节 革命的1930年:国际主义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87

一、〈二七年纲领〉的制定及其意义88

二、「资本主义第三期」理论的内涵92

三、「多数者获得」:「资本主义第三期」理论的战术97

第二节 不充分的台湾左翼文化思想接受状态101

一、对列宁主义的掌握度不足:论台湾文艺协会对列宁主义的接受102

二、对高尔基文学的掌握度不足:从《台湾新文学》的「悬赏原稿募集」谈起109

三、对史达林主义的掌握度不足:论左翼本土主义饱受批判的困境122

四、对岛内文化场域的掌握度不足:吴坤煌与岛外左翼文化论述的介入128

第三节 谁是「正统」?:国际主义与本土主义的纠结136

一、列宁的民族文化论述136

二、史达林对列宁民族文化理论的深化139

三、语言与大众的「锻冶场」142

四、论争之后:左翼知识份子的联合阵线147

结语150

第三章 「文艺大众化」的左右之争153

第一节 左翼文学路线的扩张与深化:论杨逵的理论建设153

一、「真实的写实主义」的提出153

二、左翼大众文学的可能性162

三、「乡土文学」的演绎:「殖民地文学」路线的实践172

第二节 左右的龃龉之一:「标语口号」式的普罗文学182

一、三○年代初期之「标语口号」式的普罗文学路线182

二、来自右翼阵营的批判:叶荣钟的「第三文学论」187

三、左翼阵营的自我反省:杨逵的论述190

第三节 左右的龃龉之二: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之别192

一、卢纳察尔斯基的文学理论: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之别192

二、左翼文学的三个境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195

三、热肠与冷眼:「认识世界」的左右之别204

第四节 左右的龃龉之三:纯文艺文风的兴起与《台湾文艺》的纯文学化210

一、对政治冷感的纯文学210

二、与纯文学之间的角力:作为三○年代台湾文学场域之主流价值的「为人生而文学」论述213

三、两条纯文学路径的出现215

结语221

第四章 「文艺大众化」的新旧之争223

第一节 通俗抑或自封224

一、标榜通俗娱乐的《三六九小报》224

二、通俗的狂欢效果?228

三、通俗抑或自封233

第二节 大众化抑或化大众239

一、新传统主义者的文心之一:对西方文学的态度240

二、新传统主义者的文心之二:侦探小说的书写243

三、新传统主义者的文心之三:志怪小说的书写246

四、新传统主义者的文心之四:缓解现代思想259

第三节 台湾认同抑或中国想像268

一、摆盪于台湾认同与中国想像之间:新旧文学的轨迹268

二、新传统主义者的族裔意识275

第四节 1937年之后:《风月报》作为新旧文学相互竞争的场所280

一、印刷成本暴涨导致增加篇幅势不可行282

二、编辑者掌握新旧文学篇幅消长的生杀大权285

三、大力改革引发殖民当局的忌惮286

结语289

第五章 「文艺大众化」的语言政治291

第一节 拨开乡土文学论战的迷雾:何谓台湾话文?293

一、台湾话文的「本体规划」(noumenal planning)294

二、共同语的推广与规范化:台湾话文对古典汉文与中国白话文之文法的双重排除299

三、文字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台湾话文对拼音符号的排除303

第二节 「民族印刷语言」的潜能与资格306

一、台湾话文作为「民族印刷语言」的潜能306

二、台湾话文不符「民族印刷语言」的资格309

三、在国语政策面前双双败北的台湾话文与中国白话文316

第三节 现代与本土的交会:另类现代性的出现321

一、台湾话文的纯与不纯321

二、两种传统/过去、两种民族文化327

三、反现代抑或追求现代332

结语336

第六章 结论339

年表349

参考书目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