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
  • 杨晓光,张建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276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廉政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涉黑腐败及其表现形式1

第一节 涉黑腐败——腐败现象发展演变和升级的重要标志1

一、已经查处的主要涉黑腐败案件2

二、现阶段涉黑腐败案件的主要特点22

第二节 腐败的定义25

第三节 涉黑腐败的主要特征30

一、隐蔽性30

二、互动性31

三、欺骗性31

四、区域性32

五、高智能性32

六、特有的暴力性33

七、渗透扩张性34

第四节 涉黑腐败的表现形式34

一、少数党政干部为黑恶势力提供政治保护和垄断经济利益34

二、少数公安干警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包庇、纵容黑社会犯罪38

三、一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尤其是金融部门的领导干部为黑社会势力提供政策和财力支持50

四、一些乡镇领导及基层站所负责人包庇、纵容和支持农村黑恶势力53

第五节 涉黑腐败的严重危害57

一、造成政治合法性危机57

二、形成黑色经济和经济的畸形化58

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59

四、对社会道德的恶性破坏60

第二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规模及其滋生原因62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62

一、高度的组织化程度63

二、犯罪目的的特定性72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74

四、犯罪手段的残暴性74

五、违法犯罪活动的广泛性78

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严重危害79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阶段和规模90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90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9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黑社会性质犯罪滋长的原因104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104

二、腐败对黑社会势力的保护108

三、庞大的失控群体109

四、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失范110

五、打击不力113

六、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弱化114

七、畸形的价值观念118

八、传统江湖文化的影响119

九、境外黑社会势力的渗透120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高级形态——公司型黑社会121

一、以合法企业及政治外衣为掩护进行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121

二、通过暴力、行贿等非法手段获取垄断利润和巨额经济利益123

三、有组织地将巨额犯罪收益向合法与半合法经济领域渗透124

第五节 近代史上官场与黑社会的共生共荣关系125

第三章 涉黑腐败产生的原因及生成规律133

第一节 黑社会势力向政治领域渗透的对象和手段133

一、物质引诱、金钱收买134

二、利用美色拉人下水140

三、恐吓威逼143

四、帮助解决“难题”145

五、提供人生保护146

六、谋取政治保护色146

第二节 涉黑腐败产生的原因147

一、涉黑腐败滋生的主观原因148

二、涉黑腐败滋生的客观原因160

第三节 政治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互动关系168

一、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互动关系168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保护人之间的互动170

第四节 涉黑腐败的生成规律173

一、权力的变质与“保护伞”的形成173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腐败联姻的几个阶段176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腐败联姻的表现形式177

第四章 惩治涉黑腐败的对策措施179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开展“反腐打黑”斗争的有利条件179

一、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179

二、党的正确领导183

三、执纪执法机关坚决听从党的指挥185

四、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186

第二节 深挖细查,严肃查处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腐败分子188

一、凡是黑社会势力坐大的地方,都要深究背后是否隐藏着领导干部的涉黑腐败问题188

二、把惩治涉黑腐败、彻查“保护伞”作为“打黑除恶”的关键环节来抓190

三、严肃纪律,严禁任何人为黑“保护伞”说情开脱、通风报信和提供庇护194

四、从严查处,加大对涉黑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196

五、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不认真查处涉黑腐败问题的地方,要追究当地党政领导的责任197

第三节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严打整治斗争198

一、认真调查摸底,组织专案侦查,坚决铲除黑社会性质组织199

二、坚决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206

三、严肃纪律,确保“打黑除恶”斗争顺利进行208

四、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领导责任制208

五、发起强大的宣传攻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黑除恶”斗争的积极性209

六、健全法制,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大打击处理力度211

七、坚决排除干扰和阻力,为公安机关和广大参战干警撑腰218

八、加强社会控制,把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219

第四节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预防涉黑腐败的建设性作用220

一、认真剖析重大涉黑腐败案件发生原因,深刻吸取经验教训220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制定从源头上预防涉黑腐败的有效措施221

三、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专项治理222

第五章 建立预防涉黑腐败滋生的有效机制224

第一节 深入认识预防涉黑腐败的重大意义224

一、注重预防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224

二、预防涉黑腐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有力举措226

三、预防涉黑腐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226

第二节 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涉黑腐败227

一、牢固确立依靠制度预防涉黑腐败的思路228

二、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涉黑腐败问题的领域230

三、发展民主,努力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35

四、健全法制,修改和制定涉黑腐败犯罪的法律法规236

五、强化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力度238

六、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有效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用暴力手段获取非法利益247

第三节 大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250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250

二、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防止被黑社会分子的“光环”所迷惑253

三、严格把好政治关,严格禁止将政治荣誉和社会职务授予黑社会性质组织头子255

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258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259

二、加强公安机关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261

三、强化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264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266

五、探索建立公安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266

六、高度重视建立办案民警及其家庭成员的安全保障机制269

七、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快公安工作现代化步伐270

第五节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272

一、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272

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好乡镇村领导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73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274

四、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75

第六节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277

第七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先进文化280

一、弘扬先进文化,坚决抵制黑社会暴力文化和流氓意识280

二、弘扬正气,大力宣传“反腐打黑”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282

第六章 涉黑腐败的国际比较284

第一节 黑社会与政治结盟的三个阶段284

一、黑手党寻求庇护阶段286

二、黑手党与政府官员平分秋色阶段287

三、黑手党控制政府官员阶段290

第二节 国外“反腐打黑”的主要做法及教训291

一、意大利“反腐打黑”的主要教训291

二、俄罗斯“反腐打黑”的主要教训298

三、美国打击黑社会的主要经验教训303

四、中国台湾反黑“愈反愈黑”的主要原因及教训306

第三节 加强“反腐打黑”的国际合作311

一、加强“反腐打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312

二、“反腐打黑”国际刑事合作的主要内容314

三、加强“反腐打黑”国际合作的主要对策315

参考书目320

后记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