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 (俄)所罗门(SolominL.N.)原著;康庆林,张长青,柴益民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5539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骨骼-矫形外科手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lizarov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外固定总论11

1前言11

2历史背景与分类11

3外固定的优点和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51

3.1外固定的优点51

3.2外固定的缺点51

3.3外固定的用途和适应证51

3.4外固定应用的禁忌证61

4器械和设备61

5外固定构筑的通用名词101

6生物力学原则111

6.1穿骨元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111

6.2骨段位置控制121

6.2.1相互移动固定骨段的穿骨模块121

6.2.2使穿骨元件相对于环产生位移;环和固定模块保持不动151

6.3骨段固定刚度控制181

6.3.1穿骨元件的生产材料181

6.3.2穿骨元件的数量181

6.3.3穿骨元件的直径和类型181

6.3.4钢针的张力181

6.3.5穿骨元件置入的层面181

6.3.6穿骨元件的方位181

6.3.7骨与环之间的距离181

6.3.8环的几何形状191

6.3.9连接杆的数量191

7外固定的内部矛盾:组合式固定(CEF)191

7.1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MUDEF)211

7.2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固定环和穿骨元件211

7.3参考通道211

7.4外固定环和穿骨元件的最低数量211

7.5模块转换211

7.6计算机导航211

8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231

8.1前言231

8.2所使用的符号241

8.3坐标251

8.4层面251

8.5通道251

8.6穿骨元件的命名261

8.7贯穿式穿骨元件的命名261

8.8悬臂式穿骨元件的命名281

8.9外固定环的命名281

8.10整个外固定器的命名291

8.11附加数据311

9置入穿骨元件的断层解剖图谱311

9.1上臂321

9.2尺骨411

9.2.1尺骨中立位411

9.2.2尺骨旋后位491

9.2.3尺骨旋前位571

9.3桡骨651

9.3.1桡骨中立位661

9.3.2桡骨旋后位741

9.3.3桡骨旋前位821

9.4股骨901

9.5胫骨981

10术前准备1061

11外固定器构筑原则1071

11.1明确使用外固定器的目的1071

11.2确定外固定环放置的最佳层面1071

11.3确认可能的穿针安全通道和参考通道1071

11.4确认最适合特定临床情况的穿骨元件1071

11.5挑选每一穿骨元件所在层面的外固定环的类型和尺寸1081

11.6标记已选好的置入穿骨元件的层面和通道1081

11.7置入穿骨元件和安装外固定环1081

外固定各论1172

1前言1172

2肱骨骨折1172

2.1肱骨近端骨折(11-)1192

2.2肱骨干骨折(12-)1212

2.2.1肱骨干近侧13骨折1212

2.2.2肱骨干中13段骨折1222

2.2.3肱骨干远侧13骨折1242

2.2.4桡神经损伤1242

2.3肱骨远端骨折(13-)1242

3前臂骨折1272

3.1前臂近端(21-)302

3.2骨干骨折(22-)1312

3.2.1尺骨干骨折1312

3.2.1.1尺骨干近侧13骨折1312

3.2.1.2尺骨干中13段骨折1322

3.2.1.3尺骨干远侧13骨折1342

3.2.1.4 Monteggia骨折1362

3.2.2桡骨干骨折1362

3.2.3尺桡骨骨干双骨折1402

3.3前臂远端骨折(23-)1432

4股骨骨折1452

4.1股骨近端(31-)1492

4.2股骨骨干骨折(32-)1502

4.2.1股骨干近侧13骨折1502

4.2.2中13段骨折1512

4.2.3股骨干远侧13段骨折1532

4.3股骨远端骨折(33-)1572

4.4髌骨骨折(91.1-)1592

5胫腓骨骨折1612

5.1胫腓骨近端骨折(41-)1632

5.2胫骨干骨折(AO分型42-)1642

5.2.1胫骨干上13段骨折1642

5.2.2胫骨干中13段骨折1672

5.2.3胫骨干下13段骨折1692

5.3胫腓骨远端骨折(43-) 1712

5.4踝关节骨折1732

5.5陈旧性踝关节损伤1762

6伴有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处理1782

7骨折畸形愈合1852

8长骨畸形的矫形原则1882

8.1肢体不等长1882

8.2成角畸形1932

8.3旋转畸形2002

8.4肱骨和尺桡骨矫正的技术要点2002

9下肢美容矫形术2032

9.1下肢的外形2042

9.2真性O形腿(双膝内翻畸形)2052

9.3小腿的体积和外形2072

9.4下肢的生长和长度2082

9.5并发症2112

10骨不连、假关节和骨缺损2112

11长骨的组合式张力固定2182

11.1组合式张力固定的器械和应用原则 2192

11.2肱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32

11.3股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42

11.4胫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52

11.5前臂组合式张力固定2262

11.5.1尺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62

11.5.2桡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282

11.5.3前臂双骨折(联合固定)2302

11.6锁骨组合式张力固定2312

11.6.1锁骨外固定2332

11.7术后处理2342

12骨盆损伤2352

12.1穿骨元件置入骨盆2352

12.2外固定器治疗骨盆损伤的组装原则 2392

12.3外科技术2402

12.4稳定的和部分稳定的骨盆骨折的外固定2402

12.5垂直不稳定的骨盆损伤2432

12.6髋臼骨折的外固定2452

12.7术后处理2472

12.8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的外固定2472

13足部损伤2522

13.1前足损伤2522

13.2中足损伤2542

13.3后足损伤2552

13.3.1距骨骨折的外固定2552

13.3.2跟骨骨折的外固定2562

13.4足部畸形矫正2572

14四肢大关节伤病2602

14.1肩关节2602

14.2肘关节2622

14.3腕关节2652

14.4髋关节2672

14.5膝关节2702

14.6踝关节2752

15长骨骨折并发感染的治疗2772

16外固定器用于儿童与年老体弱者2802

17术后处理的基本原则2812

17.1卧床体位2822

17.2镇痛2822

17.3换药2822

17.4运动疗法2822

17.5物理和药物治疗2922

17.6外固定器力学状况调整2922

17.7门诊治疗2932

17.8拆除外固定器2942

18外固定的错误和并发症2952

附录A确定置入穿骨元件时参考通道的方法3063

1前言3063

2确定软组织位移程度最小通道的主要原则 3063

2.1皮肤位移评估3073

2.2筋膜位移评估3073

2.3肌肉位移评估3073

3确定软组织位移幅度最小的通道3083

3.1股骨3083

3.2上臂3093

3.3小腿3103

3.4前臂3113

附录B 外固定器刚度测试的方法3144

1前言 3144

2适应证和禁忌证3144

3基本理论与原则3144

3.1穿骨模块分类3144

3.2外固定统一命名方法3154

3.3位移作用力的模型化3164

3.4穿骨模块刚度的主要标准3174

4实验步骤3184

4.1一级(M1)和二级(M2)穿骨模块刚度的研究3184

4.1.1轴向刚度3184

4.1.2旋转刚度3194

4.1.3横向刚度3194

4.1.4额状面模拟内收和外展时的横向刚度 3204

4.2三级模块(M3)刚度的研究3204

4.2.1旋转刚度3214

4.2.2横向刚度3214

4.2.3额状面模拟外展和内收下的横向刚度3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