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第3版
  • 李占全,金元哲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17357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冠状动脉造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1

第一节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1

一、左冠状动脉1

二、右冠状动脉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变异5

一、优势冠状动脉5

二、圆锥动脉的起源5

三、窦房结动脉的起源6

四、房室结动脉的起源6

五、后降支的解剖变异6

六、左主干短小或阙如6

七、中间支7

八、前降支的长度7

九、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径7

十、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7

第三节 冠状动脉畸形7

一、按起源分布分类7

二、按是否影响心肌灌注分类9

第二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解剖学16

第一节 历史回顾16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解剖学16

一、正常冠状动脉的分布16

二、正常动脉壁的结构16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17

一、易发原因17

二、易发部位18

三、病理变化过程18

第三章 冠脉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22

第一节 冠脉循环的生理22

一、冠脉血流量与心肌耗氧量22

二、冠脉循环的调节22

三、心肌桥24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病理生理25

一、急慢性负荷对冠脉血流的影响25

二、冠脉病变对冠脉血流的影响25

第四章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沿革28

第五章 现代化导管室建设29

第一节 导管室的设置29

一、手术操作室29

二、准备室29

三、控制室29

四、更衣室29

第二节 设备30

一、X线机30

二、影像增强器30

三、电影摄像机30

四、电视录像系统30

五、导管检查床30

六、高压注射器30

七、高分辨透视荧光屏31

八、数字减影装置31

九、刻盘机31

十、多导生理记录仪31

十一、血压监测仪系统31

十二、射线防护设备31

十三、手术器械设备31

十四、救护设备32

十五、药品32

第三节 导管室工作人员32

一、组成32

二、技能与职责32

第六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3

第一节 适应证的发展与争鸣33

第二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现代适应证35

一、用于诊断目的35

二、用于治疗目的35

三、用于评价目的36

四、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36

第三节 禁忌证37

第四节 适应证应注意点37

一、条件与适应证37

二、时机与适应证37

第七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准备39

第一节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必需的工作人员及职责39

一、术者和助手39

二、配合手术护士39

三、心电监护技术员39

四、X线技术员39

第二节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必需的设备及抢救药品40

一、设备40

二、药品40

三、准备心脏临时起搏系统40

第三节 术前讨论40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有关的检查40

第五节 术前用药及皮肤准备41

第六节 和患者术前谈话41

第七节 病人术前训练41

第八节 办理同意手术的术前协议书42

第九节 经治医师向导管室递送“冠状动脉造影申请单”,书写术前医嘱42

第十节 保险45

第八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46

第一节 血管入路及方法46

一、股动脉解剖46

二、股动脉穿刺方法46

三、桡动脉解剖47

四、桡动脉穿刺法48

五、建立动脉通道48

第二节 注意事项49

一、肝素问题49

二、压力监测50

三、心电监测50

四、术前用药50

五、术后护理50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操作技巧50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51

二、右冠状动脉造影51

三、左冠状动脉造影54

第四节 其他导管的一些操作58

第九章 桡动脉穿刺技术60

第一节 桡动脉的解剖学基础60

第二节 桡动脉造影的病例选择60

一、适应证60

二、绝对禁忌证61

三、相对禁忌证61

第三节 术前准备61

第四节 桡动脉穿刺操作61

第五节 注意事项62

第六节 经桡动脉技术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63

第十章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66

第一节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及其与放射角度的相对关系66

第二节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66

第三节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72

一、左主干72

二、左前降支动脉及分支72

三、左回旋支动脉及其分支78

第四节 冠状动脉分段79

第五节 正常冠状动脉血管树评价80

一、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80

二、左前降支动脉的长度82

三、冠状动脉分布类型的临床意义83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84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概念和个体差异84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片的阅读方法85

第三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85

第四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86

一、向心性狭窄86

二、偏心性狭窄86

三、局限性狭窄87

四、管状狭窄87

五、弥漫性狭窄87

六、不规则狭窄87

七、管腔闭塞87

第五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划分88

一、左主干狭窄88

二、右冠状动脉开口或近开口狭窄89

三、分叉处狭窄89

四、成角狭窄89

五、桥血管狭窄90

六、不稳定狭窄(斑块)90

第六节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异常所见90

一、“瘤样”扩张90

二、溃疡91

三、钙化91

四、夹层91

五、血栓92

六、气栓93

七、痉挛93

八、心肌桥压迫现象93

九、皱褶94

十、造影剂滞留(消失缓慢)94

十一、侧支循环94

第七节 冠状动脉血流95

第十二章 桥血管病变的造影96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解剖96

一、大隐静脉桥血管96

二、内乳动脉96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造影导管选择和步骤96

一、大隐静脉桥血管造影96

二、内乳动脉造影97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造影投照体位98

第十三章 心肌桥现象99

第一节 心肌桥的概念及命名99

第二节 心肌桥的分布和解剖学特点99

第三节 心肌桥的发病机制99

一、心肌桥对冠脉血流的影响99

二、心肌桥与冠脉粥样硬化100

第四节 心肌桥的诊断100

一、心电图检查100

二、冠脉造影101

三、心脏核素检查101

四、其他新技术101

第五节 有症状心肌桥的治疗101

一、药物治疗101

二、介入治疗102

三、手术治疗102

第六节 心肌桥的预后102

第十四章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103

第一节 冠脉侧支循环解剖分布103

一、冠脉间侧支105

二、冠脉内侧支106

三、冠脉外侧支107

第二节 单一冠脉阻塞侧支血管来源途径107

第三节 冠脉侧支血管的变异性108

第四节 冠脉侧支循环病理生理学及临床意义108

一、侧支循环的产生和影响因素109

二、侧支循环的评价方法和分级111

三、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功能111

第十五章 左心室造影113

第一节 心脏解剖113

第二节 左心室造影方法113

一、造影导管的选择113

二、导管操作方法114

三、造影剂的注射部位114

四、造影剂的注射量和注射速率115

五、投照体位与投照技术116

第三节 左心室造影图像的肉眼定性分析116

一、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116

二、心室壁肥厚118

三、二尖瓣反流118

四、左心室血栓118

五、室间隔穿孔及室间隔缺损118

第四节 左心室造影的定量分析119

一、射血分数计算119

二、左心室重量120

三、左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定量分析120

第十六章 压力测定力曲线123

第一节 压力测定原理123

第二节 压力测定常见的伪差及误差123

第三节 正常及异常的左心室、主动脉压力曲线124

第四节 正常及异常冠脉压力曲线126

第十七章 容易误诊误判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27

第一节 冠状动脉痉挛127

第二节 心肌桥127

第三节 左前降支动脉与第一对角支的混淆128

第四节 开口部病变被造影导管所掩盖129

第五节 右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129

第六节 开口部完全关闭致动脉消失130

第七节 冠状动脉扭曲、扭结和皱褶130

第八节 器质性狭窄误为冠状动脉痉挛131

第九节 超选择造影131

第十节 造影剂推注力量不足或不均衡131

第十八章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方法132

第一节 一般资料132

第二节 病情简介132

第三节 冠状动脉病变记录132

第四节 冠状动脉血管段划分132

第五节 左心室造影报告133

第六节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报告单133

第十九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37

第一节 分类137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并发症防治137

一、死亡137

二、急性心肌梗死及处理138

三、持续心绞痛及处理140

四、冠状动脉气体栓塞症及处理140

五、心律失常及处理141

第三节 非冠状动脉并发症及处理142

一、过敏反应142

二、低血压143

三、血管迷走反应及处理143

四、外周血管并发症144

第二十章 特殊情况的冠状动脉造影术149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术149

一、概念149

二、指征149

三、临床意义149

四、紧急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150

五、择期冠状动脉造影151

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151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造影151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造影的适应证151

二、左心室造影的意义152

三、移植术后旁路血管造影注意事项及方法152

四、近端吻合口152

五、旁路移植血管体部152

六、远端吻合口153

七、内乳动脉旁路血管153

八、移植血管血流情况分析与评价153

第三节 左主干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术154

一、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154

二、非创伤性检查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和评价154

三、左主干病变造影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154

第四节 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造影155

第五节 特殊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156

第二十一章 疑难冠状动脉造影的技巧157

第一节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造影技巧157

一、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左右半月瓣联合部位之上的造影技巧157

二、RCA开口于左冠窦偏前部位的造影技巧157

三、LAD、 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根部的造影技巧158

四、LCA开口异常的造影技巧158

五、LCX起源于右冠窦的造影技巧159

第二节 主动脉弓异常时冠状动脉造影的技巧160

第三节 降主动脉及髂动脉扭曲的造影技巧160

第四节 旁路移植血管的造影技巧160

一、大隐静脉移植血管造影的技巧160

二、内乳动脉移植血管造影的技巧161

第二十二章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药物试验162

第一节 麦角新碱激发试验162

第二节 硝酸甘油试验163

第三节 乙酰胆碱激发试验164

第四节 过度换气加静脉滴注碱性药物试验164

第五节 冠脉内罂粟碱的应用164

第六节 冠脉内腺苷/ATP的应用164

第七节 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164

第二十三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后处理166

第一节 动脉通路的处理166

第二节 完成术后记录及手术记录167

第三节 术后主要监测内容及处理167

第四节 术后饮食指导168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周手术期护理168

第二十四章 冠状动脉造影对特殊类型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170

第一节 X综合征170

第二节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171

第三节 冠状动脉瘘171

第四节 川崎病172

第五节 其他冠状动脉炎173

第六节 心尖部心肌收缩障碍综合征173

第二十五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176

第一节 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局限性176

第二节 对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和形态学特征的局限性176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心肌缺血的局限性177

第四节 指导临界病变处理的局限性178

第五节 指导介入治疗的局限性179

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局限性180

第七节 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精确性的因素180

第二十六章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客观评价182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绞痛182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182

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绞痛182

三、心绞痛的鉴别诊断183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慢性胸痛183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胸痛186

第二十七章 心导管医师培训及培训要求188

第一节 心导管医师培训188

一、诊断性心导管术手术过程培训189

二、诊断性导管培训的最少例数及培训时间190

三、介入治疗手术培训192

四、最少手术例数及受训时间要求192

五、非血管造影介入图像术193

第二节 心脏介入医生再教育问题193

一、诊断性介入手术的再教育193

二、介入培训的再教育193

第三节 培训的导管室要求194

第二十八章 常用无创检查冠心病的方法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195

第一节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195

一、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局限性195

二、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同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195

三、心电图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同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196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196

一、心肌灌注显像196

二、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评价196

三、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测定197

四、PET心脏显像197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198

一、静息状态下的室壁运动199

二、负荷超声心动图199

三、心肌超声造影显像201

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01

五、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202

第四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202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203

第二十九章 有关造影剂的若干问题205

第一节 造影剂的分类及特性205

第二节 造影剂的生物学安全性205

一、不同类型造影剂对机体的影响205

二、造影剂不良反应207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208

第四节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208

一、过敏试验208

二、高危人群的识别209

三、造影剂的选择209

四、造影剂剂量209

五、适当的血容量210

六、术中心电监护210

七、术前预防性用药210

第五节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处理210

一、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识别210

二、过敏反应的处理210

三、心脏不良反应的处理211

四、造影剂诱发的肾病211

第六节 理想的造影剂211

第三十章 心导管室工作常规和放射保护制度212

第一节 心导管室的设置212

一、位置212

二、设施212

三、布局212

四、造影间的设施212

五、X线机的要求213

第二节 导管室的管理213

一、无菌管理213

二、安全管理214

三、物资管理214

第三节 导管室的规章制度214

一、一般规则214

二、病员入室规则215

三、工作人员一般规则215

四、参观制度215

五、安全制度215

六、清洁制度216

七、保管制度216

第四节 导管室的消毒隔离原则216

一、器械物品的消毒216

二、室内空气消毒217

三、手术区皮肤的消毒217

第五节 导管室的无菌技术常规218

一、无菌操作原则218

二、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218

三、无菌单的铺置218

四、手的消毒218

五、穿无菌手术衣方法219

六、戴无菌手套方法219

第六节 导管室各级人员职责219

一、导管室主任职责219

二、导管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219

三、导管室主治医师职责220

四、导管室住院医师职责220

五、导管室护士长职责220

六、导管室主管护师职责220

七、导管室护师职责220

八、导管室护士职责221

九、导管室放射线技师职责221

十、导管室监测技师职责221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配合221

一、巡回护士的工作程序221

二、辅助护士的工作程序222

三、监测技师工作程序222

四、放射技师工作程序222

第八节 导管室的物品准备222

一、布类222

二、器械223

三、导管材料223

四、设备、抢救物品223

五、药品223

第九节 放射保护制度224

一、X线防护的意义224

二、防护物质225

三、对机房防护的要求225

四、X线机的要求226

五、放射工作者的防护226

第三十一章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技术227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的仪器和操作方法227

一、图像处理系统227

二、超声导管227

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228

第二节 图像的判断228

一、血管内超声图像的定性分析228

二、IVUS图像的定量测定229

第三节 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230

第四节 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与安全性232

一、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232

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安全性233

第三十二章 冠状动脉内镜234

第一节 冠状动脉内镜的结构及装置234

第二节 操作方法234

第三节 冠状动脉内镜的特点235

第四节 冠状动脉病变的内镜所见235

第五节 各种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内镜所见237

第六节 冠状动脉内镜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39

第七节 冠状动脉内镜技术与新的介入治疗方法结合241

第八节 结论及展望241

第三十三章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242

第一节 多普勒血流测定的原理和仪器242

第二节 多普勒血流测定检查方法243

第三节 多普勒血流参数244

第四节 临床应用245

第五节 局限性和安全性246

第三十四章 冠状动脉内压力测量技术248

第一节 冠状动脉血流测定的理论基础248

一、冠状动脉循环系统248

二、心肌血流量的调节249

三、流量储备的概念249

第二节 冠状动脉压力测量和流量储备分数250

一、跨狭窄压力阶差250

二、流量储备分数251

第三节 冠状动脉压力测量方法253

一、压力导丝253

二、压力导丝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253

三、最大充血相的诱发253

第四节 冠状动脉流量测量的临床应用254

一、FFR的定义和正常值254

二、临界值和可靠性254

三、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对策的选择255

四、评价介入治疗即刻和远期疗效255

五、评价侧支循环血流量256

六、特殊状态下FFR的应用257

七、压力导丝及FFR测量的安全性257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258

第三十五章 冠心病存活心肌核素显像检测技术及临床意义259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259

一、显像原理259

二、常用显像剂259

三、常规显像类型和方法259

四、介入试验260

五、图像分析261

六、临床应用与评价263

第二节 心肌代谢显像265

一、18 F-FDG心肌代谢显像265

二、11 C-棕榈酸心肌代谢显像266

三、123 I-BMIPP266

四、11 C-乙酸266

五、临床应用与评价266

第三节 心肌乏氧显像268

一、显像原理及显像剂268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268

第三十六章 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69

第一节 冠状动脉MSCT技术简介269

第二节 MSCT显示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的临床应用269

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69

二、冠状动脉瘘270

三、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271

第三节 MSCT在冠状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价值271

一、冠状动脉瘤271

二、冠状动脉夹层272

第四节 MS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的价值273

一、冠状动脉狭窄273

二、冠状动脉斑块274

第五节 MSCT在冠心病介入(支架)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275

第三十七章 动脉止血装置的应用276

第一节 机械按压276

第二节 血管闭合器276

一、胶原蛋白介导的血管闭合装置276

二、缝合介导的装置279

三、修补技术281

四、其他装置281

第三节 动脉闭塞装置的选择283

第四节 并发症284

一、感染284

二、血管栓塞284

三、其他并发症284

第三十八章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285

第一节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原理和操作方法285

一、OCT原理285

二、OCT组成286

三、OCT操作286

第二节 图像的判断287

一、O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287

二、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290

第三节 冠脉内OCT与IVUS的比较293

第四节 OCT的局限性和安全性293

一、局限性293

二、安全性294

第五节 OCT技术进展294

附录 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审核295

参考文献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