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热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热环境
  • 刘念雄,秦佑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501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建筑热工-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热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建筑热环境设计的目标:舒适、健康、高效1

第1部分 人·建筑·气候——基于人的考虑5

1 人与建筑5

1.1 人的热舒适5

1.1.1 生存5

1.1.2 热感觉与热舒适6

1.2 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8

1.2.1 环境物理状况8

1.2.2 人体活动因素9

1.2.3 服装因素9

1.2.4 个体因素9

1.3 室内热感觉的量化评价9

1.3.1 量化指标与测量10

1.3.2 热平衡方程16

1.3.3 热舒适指数17

1.3.4 生物气候图22

1.4 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24

2 气候与建筑25

2.1 气候与建筑设计26

2.1.1 气候与气候分区27

2.1.2 中国气候特征与区划32

2.1.3 大气温室效应34

2.1.4 气候设计维度35

2.2 结合气候设计的要素39

2.2.1 太阳辐射39

2.2.2 空气温度41

2.2.3 气压与风43

2.2.4 空气湿度48

2.2.5 凝结和降水49

2.3 气候敏感性建筑设计策略50

2.3.1 宏观气候设计策略50

2.3.2 微观气候设计策略56

2.3.3 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56

第2部分 材料·构造·围护结构——基于技术的考虑75

3 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75

3.1 辐射与辐射换热75

3.1.1 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过75

3.1.2 辐射换热79

3.2 对流与对流换热83

3.2.1 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83

3.2.2 表面对流换热83

3.3 导热与导热换热85

3.3.1 导热85

3.3.2 导热换热85

4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热工特性88

4.1 导热系数和热阻88

4.2 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90

4.2.1 材料蓄热系数90

4.2.2 围护结构内表面蓄热系数92

4.2.3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92

4.3 绝热建筑材料与构造93

4.3.1 轻质成型材料及成品板材94

4.3.2 空气间层构造及空心砌体94

4.3.3 反射绝热材料与构造97

5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原理98

5.1 保温设计原理98

5.1.1 传热过程和传热量98

5.1.2 传热系数和传热阻101

5.1.3 内表面及内部温度104

5.2 隔热设计原理105

5.2.1 隔热过程和室外综合温度106

5.2.2 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107

5.2.3 内表面最高温度109

5.3 防潮设计原理111

5.3.1 围护结构热湿现象112

5.3.2 内表面结露及防止112

5.3.3 内部蒸汽渗透113

5.3.4 内部冷凝的判别114

5.4 通风设计原理116

5.4.1 建筑通风的功能116

5.4.2 自然通风机理117

5.4.3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119

5.4.4 建筑防风与冷风渗透128

第3部分 建筑·形式·细部——基于设计的考虑133

6 建筑与建筑热环境设计133

6.1 关注热环境的建筑设计133

6.1.1 建筑师与工程师133

6.1.2 建筑节能与建筑风格134

6.1.3 从场地规划到细部设计135

6.1.4 主动式与被动式技术的表现135

6.1.5 技术集成与整体应用136

6.2 建筑热环境设计138

6.2.1 防寒设计综合措施138

6.2.2 防热设计综合措施146

7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149

7.1 墙体149

7.1.1 保温外墙体149

7.1.2 玻璃幕墙150

7.1.3 特隆布墙153

7.1.4 透明绝热墙154

7.1.5 双层玻璃幕墙155

7.1.6 绿化墙体158

7.2 门窗159

7.2.1 保温门窗159

7.2.2 窗用玻璃161

7.2.3 绝热窗框163

7.3 屋顶164

7.3.1 保温屋顶164

7.3.2 种植屋面165

7.3.3 蓄水屋面166

7.3.4 通风屋顶和架空屋顶166

7.4 楼地面168

7.4.1 楼地面保温169

7.4.2 低温辐射采暖地板169

7.5 阳光间170

7.6 中庭空间171

第4部分 舒适·健康·高效——基于未来的考虑175

8 太阳与建筑175

8.1 太阳运行规律175

8.1.1 太阳位置计算方法175

8.1.2 太阳运行的主观感受175

8.1.3 太阳运行规律的科学描述177

8.1.4 日照图表及其应用180

8.2 建筑日照183

8.2.1 日照间距的计算184

8.2.2 日照间距与建筑布局185

8.3 建筑遮阳与构件187

8.3.1 建筑遮阳方式187

8.3.2 遮阳构件计算192

8.3.3 遮阳构件性能与设计194

8.3.4 现代遮阳构件196

8.4 太阳能利用199

8.4.1 太阳能转换技术200

8.4.2 太阳能建筑201

8.5 建筑自然冷却降温213

8.5.1 外逸长波辐射213

8.5.2 自然通风和夜间通风213

8.5.3 蒸发冷却217

8.5.4 土壤供冷220

9 建筑与能源和碳排放222

9.1 建筑用能222

9.1.1 建筑用能边界222

9.1.2 中国建筑用能状况224

9.1.3 中国气候与建筑节能224

9.1.4 建筑热工设计标准225

9.2 中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27

9.2.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27

9.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28

9.3 建筑碳排放230

9.3.1 碳基能源照耀人类文明史232

9.3.2 碳基能源与碳排放问题232

9.4 建筑节能之路234

9.4.1 非碳基能源路漫漫235

9.4.2 建筑节能的终极目标238

9.4.3 被动式节能建筑240

10 可持续发展建筑观246

10.1 自然观与建筑观247

10.2 走向可持续建筑248

10.2.1 生态建筑250

10.2.2 绿色建筑251

10.2.3 生态住区252

10.2.4 低碳建筑252

10.3 可持续发展建筑观256

10.4 舒适+健康+高效258

结语259

插图目录及来源261

主要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