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
  • 付邦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6981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科学事业史-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的科学计划与计划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时移世易——计划模式的产生及其争论1

第一节 苏联的计划经济与计划科学1

一、苏联的计划经济2

二、苏联的计划科学4

第二节 以英国为中心的关于计划科学的争论6

一、争论的缘起6

二、争论的爆发8

三、争论的发展10

四、转折与尾声15

第二章 宏业远图——中国早期的计划思潮与实践18

第一节 中国的计划经济思潮与实践(1949年以前)18

一、国民党早期的建设计划18

二、国民政府的计划经济实践20

三、知识界的计划经济与计划政治思潮25

第二节 中研院成立之前的科学发展计划29

一、“科学”之肇始与中国科学社的计划30

二、国立研究院的倡立与中基会对中国科学的导向32

第三章 帷幄运筹——中研院的初期建设计划38

第一节 中研院的筹建38

一、中研院建立之缘起38

二、中研院的筹建41

第二节 中研院研究范围的选择与研究所的建立45

一、中研院研究范围的选择45

二、中研院研究所的建立50

第三节 中研院组织模式的选择与院内体制的初步确立55

一、中研院组织模式的选择55

二、中研院的内部体制建设63

第四章 拔锚起航——中研院建院后的工作计划及科研领导地位的基本确立68

第一节 建院初期的六年计划与年度计划68

一、六年计划之缘起69

二、六年计划的内容及特点69

三、六年计划的执行与年度计划71

第二节 中研院三年计划75

一、三年计划的缘起及内容75

二、三年计划与中研院选址问题分析77

第三节 评议会的成立与中研院科研领导地位的基本确立79

一、评议会的正式成立80

二、中研院评议会对全国学术合作的有力推动81

三、中研院科研领导地位的基本确立84

第五章 举步维艰——中研院战时计划及对国家科技体制建设的推进90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计划政治”与中研院计划90

一、行政三联制的提出及推行90

二、“计划政治”框架下的中研院计划工作95

第二节 中研院设立国家科学奖励金和召开全国学术会议计划104

一、中研院对设立国家科学奖励金的努力104

二、中研院的“全国学术会议”召开计划106

第三节 中研院与教育部在完善国家科技体制建设中的纠葛109

一、教育部对国家科学奖励金设置权的争夺109

二、从全国学术会议到院士会议112

第六章 美好憧憬——中研院的战后复员及重建计划118

第一节 中研院对国家科研机构体系的构想及对西方理论的应用118

一、《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对国家科研机构体系的构想118

二、《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对西方理论的应用122

三、《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的实质及后继情况分析126

第二节 二届二次评议会关于科学发展给政府的建议128

一、《倡助科学研究意见》的形成及内容128

二、《倡助科学研究意见》的执行结果及评价130

第三节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及《发展应用科学十年计划》的产生135

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发展规划135

二、李约瑟科学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139

三、学术与政治的分野——《发展应用科学十年计划》的内容及结果分析141

第七章 即事穷理——关于“计划科学”的理论探讨146

第一节 科学可以计划吗——中国的反响146

一、科学与社会关系认识的演化146

二、“科学统制”理论的提出及其争议149

三、《科学时代》等对“计划科学”的集中宣传155

第二节 如何计划和计划什么——计划路线的争议160

一、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之争160

二、学术自由的保障及“计划科学”具体路径问题172

三、上海“计划科学”座谈会181

第八章 余绪犹存——中研院“计划科学”的影响188

第一节 “计划科学”对民国科学的影响188

一、基于论文的统计分析188

二、基于科学事业的分析191

第二节 “计划科学”对社会思想的影响193

一、科技政策思想基础的奠定193

二、“计划教育”思想的发展195

第三节 民国“计划科学”在1949年后的影响197

一、迁台后中研院的计划工作19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科学计划工作中的民国遗风201

结语208

一、观点综述208

二、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计划科学”211

附录214

附录1:《我国战后科学研究计划刍议》(1942)(节选)214

附录2:倡助科学研究意见(1944年6月)228

附录3:发展应用科学十年计划草案(1946)233

参考文献237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