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方世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方世界
  • 张再良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84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经方-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方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六经(辨证框架)17

一、关于伤寒的广义和狭义19

(一)广义伤寒即热病19

(二)狭义伤寒的实际存在20

(三)《伤寒论》针对的是广义伤寒21

(四)六经是广义伤寒的灵魂22

(五)伤寒六经成为中医临证的基础23

(六)应该重视对伤寒六经的理解24

(七)对伤寒六经的现代解读25

(八)温病学说是对广义伤寒的发展和补充26

(九)理解了伤寒的广义和狭义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热病的临床证治27

二、六经的框架位置说29

(一)六经所规定的辨证框架和治法方药的位置29

(二)传变体现了疾病进展的动态过程32

(三)合并病展现了疾病表现的复杂多样33

三、存在于经方中的诊疗体系37

(一)六经体系37

(二)病证体系40

(三)方证体系42

(四)结语45

四、六经病证中的阶段与层次感47

(一)阶段凸现疾病的进展47

(二)层次表达病情的轻重52

(三)阶段和层次在辨证中的一致54

五、六经病证中的寒热与虚实辨56

(一)以寒热判断疾病的不同状态56

(二)以虚实把握机体的基本反应60

(三)寒热虚实在临证时的一致63

六、六经病证中的治则治法刍议64

(一)六经病证中的治法方药65

(二)治法方药中的基本准则68

七、定六经为百病之总诀74

(一)以六经分证归纳临床表现75

(二)以六经分传提示传变规律79

(三)以六经分治归纳治法方药80

八、融合古今论方证83

(一)对六经的整体认识84

(二)对方证的具体分析86

(三)对寒温证治的求同和存异88

九、伤寒六经病与祝氏五段说90

(一)以五段解六经,重机体之抗能91

(二)由经验寻原理,求证治之规律94

十、现实与传统的冲撞和对接97

(一)传统外感病和现代感染病98

(二)对六经病证的现代诠解99

(三)对临床见症的具体分析103

(四)中西医在理论上的冲撞和在实际中的对接106

辨病(疾病诊断)108

一、热病109

(一)太阳病111

(二)阳明病116

(三)少阳病119

(四)太阴病123

(五)少阴病126

(六)厥阴病129

(七)痉病131

(八)湿病135

(九)暍病139

(十)蓄血141

(十一)热入血室143

(十二)疟病145

(十三)霍乱150

(十四)百合病154

(十五)狐惑病157

(十六)阴阳毒159

(十七)补遗162

二、卒病181

(一)腹满(寒疝)182

(二)结胸187

(三)痞证191

(四)蛔虫病194

(五)肠痈195

(六)淋病197

(七)转胞198

(八)阴狐疝199

(九)奔豚气200

(十)惊悸203

(十一)胸痹(心痛)204

(十二)肺痈207

(十三)咳嗽上气(肺胀)209

(十四)风水211

(十五)黄汗213

(十六)黄疸214

(十七)吐衄下血217

(十八)中风218

(十九)补遗220

三、难病222

(一)虚劳223

(二)痰饮(水气)229

(三)瘀血234

(四)历节239

(五)消渴(血痹)240

(六)肺痿242

(七)肝着244

(八)脾约245

(九)肾着246

(十)黑疸(女劳疸)247

(十一)胃反250

(十二)脏躁(咽中炙脔)251

(十三)补遗254

辨症(症状鉴别)257

一、恶寒259

二、发热262

三、口渴265

四、出汗269

五、呕吐272

六、下利274

七、小便不利276

八、肢冷279

方治(治法方药)282

一、温散(辛温散寒)287

(一)辛温发汗290

(二)辛温发汗散水,兼清郁热293

(三)温肺化饮平喘295

(四)温经助阳发汗298

(五)祛风散寒,益气和血通络299

(六)发汗解表,祛风止痛302

二、调和营卫(和谐阴阳)303

(一)调和营卫306

(二)小发其汗309

(三)和营清热通利310

(四)和营益气温阳311

(五)和营建中补虚313

(六)和营敛阳314

三、凉泄(辛凉泄热)315

(一)发表清热,利水平喘317

(二)清泄肺热,凉散除湿318

(三)发表清热,利湿退黄320

(四)解肌透疹,解表清热321

(五)疏风散热解毒322

(六)辛凉甘润发表324

四、温补(甘温补中燥湿)325

(一)温中补虚328

(二)益气健脾332

(三)补中益气334

(四)燥湿行气化痰337

(五)行气化饮,散寒止痛338

(六)和胃降逆止呕340

(七)行气健脾消痞344

(八)益气化湿利水345

(九)通阳化气利水347

(十)温下寒实349

(十一)散寒化湿,疏表和胃351

(十二)益气解表,和胃化痰353

五、扶正达邪(辛开苦降、调畅气机)353

(一)扶正达邪,和解少阳357

(二)疏利透达,燥湿化浊362

(三)辛开苦降甘补365

(四)分消走泄开导368

(五)疏肝理气清热371

(六)疏肝健脾,活血利水372

六、寒泻(苦寒泻热燥湿)373

(一)轻清宣气376

(二)辛寒清气泄热378

(三)苦寒清热燥湿381

(四)苦寒清热泻火384

(五)清热利水化湿386

(六)清热解毒,活血排脓389

(七)解毒散瘀消斑393

(八)清热攻下397

(九)峻下逐水,泻热破结404

(十)破血逐瘀泄热407

(十一)清热开窍409

(十二)清热凉血息风411

七、回阳(助阳散寒利水)413

(一)回阳救逆416

(二)温阳散寒,利水化痰420

(三)温涩收敛422

(四)温阳散寒,托毒透脓423

八、寒热兼顾(虚实并调)424

(一)安蛔止痛,辛散苦泄,益气养血426

(二)辛开苦降,寒温并用428

(三)虚实兼顾,补泻兼施428

(四)滋阴助阳,阴阳互求434

九、救阴(养阴清热润燥)439

(一)清热养阴安神441

(二)清热生津,润燥养阴443

(三)养阴降逆,滋阴清热搜邪446

(四)养血益气,温通心阳,滋阴熄风448

治验(病案举隅)454

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汗症456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460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尺神经损伤462

四、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463

五、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畏寒464

六、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加减治疗冷症465

七、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咳嗽和鼻炎467

八、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470

九、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痹痛474

十、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475

十一、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胸痹477

十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79

十三、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急性胃炎482

十四、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腔溃疡483

十五、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舌炎484

十六、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485

十七、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泌乳过多490

十八、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子宫脱垂491

十九、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492

二十、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尿频尿漏494

二十一、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泄泻495

二十二、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胸腔积液499

二十三、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1

二十四、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水肿503

二十五、独参汤治疗崩漏505

二十六、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低烧506

二十七、三仁汤加减治疗肺部感染507

二十八、柴胡白虎承气合方治疗高烧不退509

二十九、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夜惊、恶梦511

三十、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结石513

三十一、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脂肪肝514

三十二、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腹痛516

三十三、四逆散合茵陈蒿汤、八珍汤治疗肝硬化517

三十四、瓜蒌瞿麦丸加减治疗慢性尿路感染519

三十五、瓜蒌瞿麦丸加减治疗消渴521

三十六、泻心汤加减治疗高血压521

三十七、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522

三十八、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炎524

三十九、温经汤加减治疗闭经526

四十、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528

四十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牛皮癣529

四十二、犀角地黄汤合三妙丸加减治疗特异性皮炎530

四十三、玉女煎加减治疗痤疮533

四十四、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斑秃533

四十五、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郁证536

四十六、百合知母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37

四十七、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538

四十八、增液汤合泻心汤加减治疗舌裂540

四十九、地黄丸加减治疗耳鸣540

五十、薯蓣丸(肾气丸)体虚调理544

后记551

参考文献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