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发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哲学发微](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3400342.jpg)
- 宋志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457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古代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哲学发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 总论篇1
一、关注民族性1
二、提倡多元化6
三、寻求新视角9
(一)哲学与中国哲学10
(二)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11
(三)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传统13
(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13
(五)中国哲学的世界化14
(六)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15
四、哲学三义与三性16
(一)哲学三义17
(二)哲学三性20
(三)回应质疑22
五、中国哲学精神25
六、中国哲学基本问题34
(一)回到中国哲学自身34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7
(三)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41
七、中国哲学主要问题44
(一)天人关系问题44
(二)两一关系问题45
(三)知行关系问题47
(四)义利关系问题48
八、中国哲学世界观维度50
(一)道:世界的过程性50
(二)体:世界的整体性55
(三)理:世界的确定性60
九、中国哲学本体论思路65
(一)本体论问题初探66
(二)本体的超越性:玄学与般若学71
(三)本体的本根性:华严宗与理学76
(四)本体的内在性:禅宗与心学81
十、中国哲学关注人生的特色86
十一、中国哲学主流价值取向93
(一)求道即求真93
(二)求善与求美97
(三)成圣与合群100
十二、中国哲学主流义利观105
(一)义利关系的理论探讨106
(二)内圣外王的操作模式109
(三)义利观的现代转换111
乙 分期篇114
一、奠基期:中国哲学的发端114
(一)哲学产生的语境114
(二)中国哲学的起步116
(三)起步阶段的主要话题120
二、发展期:三教并立与话题更新122
(一)语境的变迁122
(二)文本的整理126
(三)话题的更新129
三、高峰期:宋明理学的新话题132
(一)新的语境132
(二)文本以及讲法的转换135
(三)新的话题136
(四)发展历程与派系分殊138
丙 奠基期个案篇143
一、老子:天道学进路143
话题一:如何以道释物?143
话题二:如何以道看人?147
话题三:如何以道治世?150
二、庄子:道的本根性152
话题一:怎样看待道与物同在?152
话题二:怎样看待道对人的价值意义?156
话题三:怎样以道应世?159
三、孔子:人道学进路161
话题一:如何从天道学转向人道学?162
话题二:如何从“无知之行”到“有知之行”?164
话题三:人道学的内涵是什么?167
话题四:如何把握中庸之道?170
话题五:理想社会何在?172
四、孟子:从人性善到求放心174
话题一:怎样看待人性?174
话题二:人性善的根据是什么?176
话题三:怎样求得人性善?179
五、荀子:明于天人之分180
话题一:如何以礼治国?180
话题二:为何施行教化?183
话题三:天人关系怎样?185
六、墨子:人天学进路188
话题一:何谓人的本质?189
话题二:如何看待人际关系?191
话题三:人格的担保何在?196
话题四:知识何以可能?197
七、韩非:建构治道学199
话题一:如何以理解道?200
话题二:如何看待人与人的现实关系?203
话题三:怎样建构治道学?205
丁 发展期个案篇210
一、董仲舒:“大一统”视野中的天人学210
话题一:如何以天论人?210
话题二:如何以天论政?213
话题三:如何制约君权?216
二、王充:批判思潮中的天人学219
话题一:天在人上还是在人外?220
话题二:天是自然的还是神秘的?222
话题三:认知的途径何在?224
话题四:福德为何不一致?226
三、王弼:名教出于自然228
话题一:名教的根基何在?229
话题二:何为万有的本体?231
话题三:如何把握本体?233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236
话题一:如何回应有无之辨?236
话题二:本体如何为人所用?239
话题三:如何处理名教与自然关系?240
五、中国佛教:创造性诠释244
话题一:怎样理解般若学的理论核心?244
话题二:怎样诠释本体的总体性?246
话题三:怎样悟得佛性?248
戊 高峰期个案篇249
一、周敦颐:儒学的新动向249
话题一:精神安顿是否有儒家模式?249
话题二:何为儒家式精神世界的本体论依据?251
话题三:何为儒家的精神安顿方式?253
二、二程:体贴天理255
话题一:礼教的根基何在?256
话题二:如何从天理看人性?259
话题三:如何成就儒者?260
三、张载:太虚即气262
话题一:万物真实性的依据何在?262
话题二:如何从气本体论看人性?266
话题三:何谓天人合一?268
四、朱熹:理气合论271
话题一:怎样看待理事关系?271
话题二:怎样看待理气关系?272
话题三:怎样看待一多关系?274
五、陆九渊:本心即天理276
话题一:理在天上还是在心中?276
话题二:务外还是内省?278
六、王阳明:本体工夫合论282
话题一:何为儒学本体论的核心?283
话题二:怎样把知行统一起来?287
话题三:怎样把本体工夫统一起来?291
七、王夫之:天下惟器295
话题一:如何摆正道器关系?296
话题二:如何摆正两一关系?298
话题三:如何摆正知行关系?300
话题四:如何摆正理欲关系?302
话题五:如何摆正理势关系?303
八、戴震:气化流行304
话题一:何谓形而上?305
话题二:在知识论上天人能否合一?307
话题三:理欲是否可以兼容?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