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3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语文教育13

第一节 概说15

第二节 语言、文字的产生与古言、文教育20

第三节 学校的诞生与六艺教育26

第四节 歌谣、祝辞、神话、传说的传播教育32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语文教育37

第一节 概说39

第二节 大语文教育家孔子44

第三节 古逻辑教育家墨子50

第四节 古政论教育家孟子56

第五节 传经大师荀子62

第六节 先秦的诗风、诗教66

第七节 先秦的历史、哲理散文教育73

第八节 有关早期语文教学论的《学记》79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87

第一节 概说89

第二节 秦汉篇章与识字写字教学93

第三节 现存最早的习字课本《急就篇》107

第四节 汉儒传经中的阅读教学113

第五节 指导读经的几项工作120

第六节 第一部语文教学专用词书《尔雅》131

第七节 汉代文体和写作训练136

第八节 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141

第九节 《方言》和《说文解字》145

第十节 司马迁、扬雄的语文实践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影响150

第十一节 王充、郑玄的教学实践和语文教育思想15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文教育167

第一节 概说169

第二节 蒙学语文教育173

第三节 《开蒙要训》和《千字文》179

第四节 玄风影响下的阅读教学186

第五节 《昭明文选》196

第六节 文章新变与写作训练(一)200

第七节 文章新变与写作训练(二)207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教育217

第九节 清谈对语言教育的影响221

第十节 南朝的“官话”教学和北朝的“双语”学习227

第十一节 《玉篇》和《广雅》234

第十二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和钟嵘及其《诗品》237

第十三节 颜之推的语文教育思想243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语文教育249

第一节 概说251

第二节 蒙学教材的五种类型259

第三节《太公家教》和《蒙求》270

第四节 阅读与点识277

第五节 为科举服务的写作参考用书283

第六节 应用文的写作289

第七节 儿童的读诗和作诗295

第八节 文人的诗歌写作训练299

第九节 唐代的书法教育307

第十节 语文学家对语文教育的贡献310

第十一节 古文家的语文教育思想317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语文教育329

第一节 概说331

第二节 蒙养教育与“三”、“百”、“千”338

第三节 修身教育与“蒙训”、“须知”、“斋规”343

第四节 读文训练与“诗话”、“词话”、“文话”348

第五节 作文训练与“文说”、“文锦”、“文则”356

第六节 习字训练与苏、黄、米、蔡361

第七节 少数民族双语、多语的学、用366

第八节 王安石的语文教育思想371

第九节 胡瑗、张载的语文教育思想376

第十节 朱熹与《四书集注》383

第十一节 吕祖谦与《东莱左氏博议》392

第十二节 《朱子读书法》396

第十三节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402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语文教育407

第一节 概说409

第二节 幼学教材种种416

第三节 文选读本种种425

第四节 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写作训练433

第五节 科技教育与实用文写作训练439

第六节 文字蒙求与写字训练443

第七节 王守仁与“训蒙”、“教约”453

第八节 清初三儒的语文教育思想458

第九节 宫廷与家庭的语文教育466

第十节 《幼训》、《少学》、《学海津梁》477

第十一节 《家塾教学法》483

第十二节 《教童子法》492

后记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