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法主体概念之选择论纲 从国有企业到公产企业的概念选择之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法主体概念之选择论纲 从国有企业到公产企业的概念选择之思考](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3298490.jpg)
- 孙长坪编著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8120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企业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法主体概念之选择论纲 从国有企业到公产企业的概念选择之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本书研究动因1
二、本书研究思路4
三、本书主要创新及其意义5
四、本书内容安排26
第一编 工具编——企业法主体概念分析本编导读31
第一章 企业的法律含义33
第一节 经济学上关于企业含义的论述34
一、马克思关于企业含义的论述34
二、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理论35
三、我国当代经济学关于企业含义的论述38
四、对经济学上关于企业含义论述的小结39
第二节 企业的法律含义解析39
一、企业法律含义的方法论40
二、企业法律含义的本体论42
三、企业法律含义的辨析与结论49
第二章 企业法的含义54
第一节 广义的企业法54
第二节 中间意义的企业法55
一、中间意义的企业法的外延55
二、中间意义的企业法的内涵57
三、企业法体系应建立在中间意义的企业法基础之上57
第三节 狭义的企业法58
一、狭义的企业法的外延58
二、狭义的企业法的内涵59
第三章 企业法主体62
第一节 企业法主体的含义与意义62
一、企业法主体的含义62
二、企业法主体的意义64
第二节 企业法主体的基础——企业形态65
一、企业形态的含义65
二、企业形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67
三、企业形态与企业分类的区别68
第三节 企业法主体的内涵——企业法律形态72
一、企业法律形态的含义72
二、企业法律形态的确定标准74
三、企业法律形态的划分84
四、企业法律形态的意义94
第四节 企业法主体只能是企业法律形态96
一、企业法律形态能作为企业法主体96
二、只有企业法律形态才能作为企业法主体103
第四章 企业法主体概念106
第一节 明确企业法主体概念的意义106
一、概念与法律概念的意义106
二、企业法主体概念的意义107
第二节 有关企业法主体概念的各种观点与法律实践108
一、关于企业法主体概念的各种观点108
二、我国企业法主体概念的法律实践110
第三节 企业法主体概念的界定111
一、企业法主体概念是对企业法律形态的表述111
二、对企业分类的表述不能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112
第二编 选择编——从国有企业到公产企业的企业法主体概念之选择本编导读117
第五章 国有企业概念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的审视119
第一节 国有企业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119
一、国营企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19
二、国营企业概念到全民所有制企业概念的发展120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概念到国有企业概念的发展121
四、企业实践的发展呼唤新的企业概念122
第二节 国有企业概念的法律界定与理论争议123
一、已有立法未能明确界定国有企业概念124
二、理论界对国有企业概念的争议126
第三节 国有企业概念不适合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132
一、国有企业概念存在缺陷133
二、国有企业概念不能表达企业法律形态137
三、我国学界对国有企业概念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的质疑138
四、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法主体概念需要重新思考139
第六章 公产企业概念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的探讨142
第一节 公产企业概念的提出143
一、公产企业的含义及其类型143
二、公有资产投资者的类型144
三、各类公产企业的内涵146
第二节 公产企业分类的理由151
一、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公有资产对企业的投资概况152
二、能较好地概括我国原国有企业及其改革后形成的各种企业的企业形态153
三、能较好地体现我国经营性公有资产投资的功能与作用154
第三节 公产企业的特征与性质155
一、公产企业的特征155
二、公产企业的性质159
第四节 公产企业概念适合作为企业法主体概念162
一、公产企业概念可以表述企业法律形态162
二、公产企业概念客观地反映了该类企业的实际情况163
三、公产企业概念含义明确,表达准确163
第七章 公产企业概念取代国有企业概念的必要性164
第一节 公产企业概念取代国有企业概念能更准确地表达这类企业的经济性质165
一、国有企业概念难以准确表达企业的经济性质165
二、公产企业概念能更准确地表达这类企业的经济性质166
第二节 公产企业概念取代国有企业概念能更好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67
一、国有企业概念难以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67
二、公产企业概念能更好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70
第三节 公产企业概念取代国有企业概念能更好地体现现代企业的内在规律171
一、国有企业概念有悖于现代企业是市场合约的企业理论171
二、公产企业概念符合现代企业理论的基本思想173
第四节 公产企业概念取代国有企业概念能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174
一、公产企业概念在企业称谓上更接近国际惯例174
二、公产企业概念在企业界定和企业分类上更接近国际惯例177
第三编 构建编——公产企业法律体系之构建本编导读183
第八章 我国国有企业立法的审视185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立法历程的回顾185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的国有企业立法185
二、1978年至1992年期间的国有企业立法186
三、1993年以后的国有企业立法187
第二节 我国现行国有企业法律体系概述188
一、《宪法》189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189
三、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190
四、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190
五、国有企业特别法191
六、规范国有企业的其他相关立法191
第三节 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立法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191
一、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192
二、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195
三、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与以《公司法》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立法二者之间既存在法律调整的不到位,又存在法律适用的重复与冲突198
四、现有国有企业立法使用的企业法主体概念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199
第九章 国外公产企业法律制度的学习与借鉴202
第一节 国外公产企业法律制度概述202
一、国外公产企业的发展历程202
二、法国公产企业法律制度203
三、美国公产企业法律制度207
四、澳大利亚公产企业法律制度209
五、韩国公产企业法律制度211
六、日本公产企业法律制度215
第二节 国外公产企业法律制度的学习与借鉴218
一、加强公产企业立法,依法管理公产企业218
二、科学划分公产企业,对公产企业进行分类立法规范219
三、树立法律权威,科学理顺国家与公产企业以及公产企业内部的关系221
四、加强公产企业监督,保证公产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22
第十章 我国公产企业法律体系的构建224
第一节 公产企业法性质的分析225
一、公产企业法性质概述225
二、公产企业法性质分析226
第二节 我国公产企业法律体系基本构架的设想227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是公产企业法律体系的龙头227
二、制定《公共企业法》、《公有公司法》专门调整公共企业和公有公司231
三、援用《公司法》规范相对公有公司和公产参股公司232
四、制定《股份合作社法》借以调整公产合作社企业233
五、完善公产合作企业法律制度,有效规范公产合作企业236
六、完善公产企业特别法237
第十一章 完善公共企业的法律规制239
第一节 公共企业的法律规制应专门立法239
一、公共企业是一类特殊的企业239
二、公共企业的法律规制应有别于其他企业240
三、我国公共企业立法的模式、内容与原则选择241
第二节 公共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想243
一、公共企业的决策机构——董事会243
二、公共企业的执行机构——经理层244
三、公共企业的监督机构——监事会245
四、公共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机构——职工代表大会246
五、公共企业的政治核心——党委会246
六、政府在公共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247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企业原则是公共企业法律规制的应然选择248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企业原则是公共企业法律规制的应然选择248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与股东治理在公共企业法律规制中是统一的250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企业原则在公共企业法律规制中的制度构建251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公共企业决策与管理制度构建251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公共企业监督制度构建252
第五节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企业原则在公共企业法律规制中的诉讼保障254
一、利益相关者通过司法途径参与企业治理在国内外的发展255
二、利益相关者通过司法途径参与公共企业治理的诉讼保障256
第十二章 完善公有公司的法律规制258
第一节 公有公司的内在特性要求以专门法律对其进行规制258
一、公有公司的内在特性258
二、公有公司的内在特性要求其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不能等同于一般商事公司259
三、公有公司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公有公司法》的法律属性有别于一般公司法261
四、公有公司立法模式的选择263
第二节 公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想265
一、公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与原则265
二、公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构架267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