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 夏金时期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通史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 夏金时期 下
  • 白寿彝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99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4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1180页
  • 主题词: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 第7卷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 夏金时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丁编 传记第一章 后梁太祖1097

第一节 朱温起家1097

参加起义1097

叛齐降唐1098

称雄中原1099

经营河北1101

第二节 灭唐建梁1102

围攻凤翔1102

控制唐昭宗1103

建梁称帝1104

第三节 朱温之死1105

第二章 敬翔 张全义 王彦章1109

第一节 敬翔1109

朱温谋士1109

后梁重臣1111

朱氏老奴1111

第二节 张全义1113

恢复洛阳经济1113

后梁封魏王1115

后唐封齐王1115

第三节 王彦章1116

后梁勇将1116

乱世死节1118

第三章 李克用 后唐庄宗 明宗1120

第一节 李克用1120

第二节 后唐庄宗李存勖1122

百战平河北1122

建后唐、灭后梁1123

治国乏术1124

第三节 明宗李嗣源1127

善战建奇功1127

逆取顺守,革除弊政1129

御下乏术1132

第四章 郭崇韬 周德威1134

第一节 郭崇韬1134

运筹决胜1134

位兼将相1135

西平前蜀后被害1136

第二节 周德威1138

后周良将1138

捐躯胡柳1140

第五章 后晋高祖 后汉高祖1142

第一节 后晋高祖石敬瑭1142

佐李嗣源夺权1142

易代之际,韬光养晦1144

灭后唐、建后晋1145

媚事契丹,镇压反抗1146

桑维翰1148

第二节 后汉高祖刘知远1151

佐命石敬瑭1151

节度河东1153

称帝建后汉1154

无为君之德1155

第六章 后周太祖 世宗1157

第一节 后周太祖郭威1157

辅弼刘知远1157

讨平三镇1158

邺都起兵1159

灭汉建周,革故鼎新1160

第二节 世宗柴荣1163

追随郭威1163

亲征高平1164

振兴百业1165

虚心求谏1166

第七章 冯道 王朴1169

第一节 冯道1169

持重镇俗1169

三代为相1170

明哲保身“长乐老”1172

第二节 王朴1173

“平边策”1173

辅佐世宗1175

第八章 杨行密 李昪(徐知诰)1177

第一节 杨行密1177

横行江淮1177

割据淮南1179

建立吴国1180

第二节 李昪(徐知诰)1181

依附徐温1181

灭吴建南唐1182

保境息民1184

第九章 钱镠 王审知1186

第一节 钱镠1186

割据两浙1186

建立吴越国1188

兴修水利1189

第二节 王审知(附 留从效)1190

转战入闽1190

建立闽国1192

保境安民1192

留从效1193

第十章 刘 刘旻1196

第一节 刘1196

袭封南海王1196

建立南汉1197

第二节 刘旻1199

盘踞河东1199

建立北汉(东汉)1200

高平战败1201

第十一章 马殷 高季兴1202

第一节 马殷(附 周行逢)1202

经营湖南1202

建立楚国1203

偃武息民1204

周行逢1206

第二节 高季兴1208

后梁荆南节度使1208

后唐南平王1210

称臣于吴1211

第十二章 王建 孟知祥1213

第一节 王建1213

节度永平军1213

建立前蜀1215

优礼文士,保境息民1216

第二节 孟知祥1218

奉命镇蜀1218

割据两川1219

建立后蜀1220

第十三章 李璟 李煜 韦庄 欧阳迥 顾闳中 董源1223

第一节 李璟 李煜1223

李璟1223

李煜1225

第二节 韦庄 欧阳迥1230

韦庄1230

欧阳迥1232

第三节 顾闳中 董源1234

顾闳中1234

董源1235

第十四章 辽太祖 述律后1238

第一节 耶律阿保机1238

年轻有为的部落联盟首领1239

平定诸弟之乱与建国称帝1241

开拓境土,草创制度1243

创制文字,发展草原文化1250

第二节 述律后1251

建国有勋1251

偏于守旧、重牧轻农1253

被幽禁至死1257

第十五章 辽太宗1259

第一节 排挤政敌,巩固权位1260

第二节 继续争战中原,伺机开拓疆土1261

第三节 奠定统治基础1265

第四节 学习汉文化,总结和积累治国经验1268

第十六章 耶律曷鲁 耶律屋质1272

第一节 耶律曷鲁1272

拥戴太祖,功居首位1272

殚精竭虑,国建身瘁1275

附表:耶律曷鲁家族世系及其与阿保机家族的关系1277

第二节 耶律屋质1278

第十七章 韩氏家族1285

第一节 玉田韩氏家族1285

韩知古1285

韩德让1289

第二节 幽州韩氏家族1292

第十八章 承天太后 辽圣宗1296

第一节 选拔人才,整顿吏治1297

第二节 调整阶级关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1300

调整部落组织,解放奴婢1300

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1302

第三节 开疆拓土,加强对西北、东北边区的控制1303

第四节 与宋的争战与和好1305

第十九章 耶律斜轸 耶律休哥 萧挞凛1308

第一节 耶律斜轸1308

第二节 耶律休哥1310

第三节 萧挞凛1313

第二十章 萧韩家奴 耶律仁先 王鼎1317

第一节 萧韩家奴1317

第二节 耶律仁先1319

第三节 王鼎1323

第二十一章 耶律重元 耶律乙辛1326

第一节 耶律重元1326

第二节 耶律乙辛1328

第二十二章 辽天祚帝1334

第一节 邪正不辨,任人唯亲1335

第二节 边备松弛,对女真事务处理失当1336

第三节 偏听偏信,众叛亲离1339

第二十三章 宋太祖1343

第一节 灭周建宋1343

家世1343

十二年军旅生涯1344

陈桥兵变,建立宋朝1346

第二节 加强皇权1349

亲征平乱1349

收兵权1351

扫平荆、湘、后蜀、南汉、南唐,亲征北汉1353

加强皇权1354

太祖家属及后裔1358

第二十四章 范质 王溥 魏仁浦1359

第一节 范质1359

三代元老1359

北宋开国首相1361

第二节 王溥 魏仁浦1364

王溥1364

魏仁浦1365

第二十五章 石守信 王审琦 韩重赟 李继勋 刘廷让1367

第一节 石守信 王审琦 韩重赟1367

义社十兄弟1367

石守信1368

王审琦1371

韩重赟1372

第二节 李继勋 刘廷让(附 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1374

李继勋1374

刘廷让(光义)1377

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1379

第二十六章 高怀德 张令铎 张光翰 赵彦徽 罗彦瑰 王彦昇1381

第一节 高怀德 张令铎 张光翰 赵彦徽1381

开国功臣(翊戴功臣)1381

高怀德1382

张令铎(张铎)1384

张光翰 赵彦徽1385

第二节 罗彦瑰 王彦昇1387

罗彦瑰1387

王彦昇1389

第二十七章 赵普 沈义伦 吕馀庆 刘熙古1392

第一节 赵普 沈义伦1392

赵匡胤霸府幕僚集团1392

赵普1393

沈义伦(沈伦)1399

第二节 吕馀庆(附 吕端) 刘熙古1401

吕馀庆(附 吕端)1401

刘熙古1404

第二十八章 杨业 杨延昭 杨文广1407

第一节 杨业(附 杨重勋)1407

北汉“杨无敌”1407

宋朝杨家将1408

杨重勋(重训)1411

第二节 杨延昭 杨文广1412

杨延昭(延朗)1412

杨文广1414

第二十九章 寇準1416

第一节 理政爱民,刚直不阿1416

第二节 安邦定国,河北退兵1418

第三节 宦途险恶,远窜南荒1420

第三十章 范仲淹1424

第一节 先天下之忧而忧1424

上书直谏1424

兴修水利1426

抗击西夏1426

第二节 庆历新政1428

条陈十事1428

整顿吏治1429

第三节 一世之师1430

兴学育才1430

文以载道1431

第三十一章 韩琦 富弼 文彦博1433

第一节 韩琦1433

谠议谏诤,西陲御夏1433

襄助新政,保国利民1437

定策安邦,力诋变法1440

第二节 富弼1443

司职谏院,再盟契丹1443

辅佐新政,守成贤相1448

阻挠变法,称疾引退1451

第三节 文彦博1453

建功西陲,平息兵变1453

两任宰相,安稳政局1455

诋毁新法,元祐复出1457

第三十二章 包拯1461

第一节 身世1461

第二节 政绩1462

第三节 清官“阎罗包老”1464

第三十三章 狄青 郭逵1468

第一节 狄青1468

第二节 郭逵1470

第三十四章 欧阳修1474

第一节 生平与政绩1474

第二节 “蓄道德而能文章”1479

第三节 博古通今之学1485

第四节 “余事作诗人”1493

第三十五章 曾巩1500

第一节 生平政事1500

第二节 文学成就1506

第三十六章 宋神宗1511

第一节 起用新人,推行新政1511

第二节 新政维艰,元丰改制1514

第三十七章 王安石 章惇1519

第一节 王安石(附 吕惠卿)1519

王安石1519

吕惠卿1528

第二节 章惇(附 曾布)1530

章惇1530

曾布1536

第三十八章 司马光 吕公著1539

第一节 司马光1539

孜孜求学,手不释书1539

始入仕途,维系礼教1540

编修《通鉴》,资鉴稽古1541

退居西京,修史寓志1544

复出为相,废除新法1547

第二节 吕公著1548

重臣家世1548

涑水同调1549

开启吕学1552

第三十九章 沈括1554

第一节 生平1554

第二节 科学成就1558

天文学1558

数学1560

物理学1561

地学1562

医药学1564

第三节 科学精神和治学方法1565

第四节 多方面的贡献1566

第四十章 苏洵 苏轼 苏辙1568

第一节 苏洵1568

“守道安贫,不营仕进”1568

“指事析理,引物托喻”1570

第二节 苏轼1576

生平与政事1576

论事之文1577

各体杂文1582

赋体之文1587

文章与性情1588

诗词成就1589

第三节 苏辙1592

颍滨遗老1592

政论与史论1593

书信杂文1597

苏辙之诗1600

第四十一章 周敦颐 程颢 程颐1602

第一节 周敦颐1602

庆历之际,学统四起1602

尽心职事,奉养至廉1605

《太极图说》与《通书》1606

第二节 程颢 程颐1608

游宦讲学1608

立理学根基1611

天下只一个理1612

第四十二章 邵雍 张载1615

第一节 邵雍1615

刻苦厉学1615

迁居洛中1616

《皇极经世》1618

第二节 张载1622

少年喜言兵1623

求诸“六经”1623

创立关学1625

第四十三章 苏颂1629

第一节 历仕五朝,学究天人1629

担任地方官1629

在朝中任职1631

领导科技工作1633

担任使节1635

第二节 科技方面的重要贡献1636

水运仪象台的研制1636

药物学成就1638

机械图纸1640

星图绘制上的新贡献1641

科学上的开拓精神1643

第四十四章 毕昇 李诫 王惟一1646

第一节 毕昇1646

第二节 李诫1650

第三节 王惟一1654

第四十五章 柳永 周邦彦1660

第一节 柳永1660

仕途坎坷1660

一代词宗1662

第二节 周邦彦1664

一赋得三朝之眷1664

以词家名世1665

第四十六章 蔡京 童贯1670

第一节 蔡京(附 王黼)1670

蔡京1670

王黼1677

第二节 童贯(附 梁师成、朱勔、李彦)1680

童贯1680

梁师成1685

朱勔1686

李彦1688

第四十七章 宋高宗 秦桧1690

第一节 宋高宗1690

放弃中原,偏安一隅1690

猜忌将帅,重用奸佞1692

屈辱议和,南北分立1694

第二节 秦桧1697

潜回南宋,二次为相1697

陷害忠良,议和求荣1699

专擅朝权,作恶多端1702

第四十八章 李纲 宗泽1705

第一节 李纲1705

保卫东京1705

重整旧山河170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709

第二节 宗泽1710

抗击金兵1711

留守东京1712

壮志未酬1713

第四十九章 韩世忠 刘光世 张俊 刘锜1714

第一节 韩世忠 刘光世 张俊(附 杨沂中)1714

韩世忠1714

刘光世1720

张俊1724

杨沂中(存中)1727

第二节 刘锜(附 李显忠、魏胜)1729

刘锜1729

李显忠(世辅)1735

魏胜1737

第五十章 岳飞1740

第一节 岳飞1740

早年的抗金活动1740

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1743

收复襄、邓六郡 镇压杨么起义1744

北伐中原1746

千古奇冤1750

第二节 岳云 张宪1752

岳云1752

张宪1754

第五十一章 吴玠 吴璘1757

第一节 吴玠(附 郭浩、杨政、吴拱)1757

吴玠1757

郭浩1760

杨政1761

吴拱1763

第二节 吴璘(附 吴挺、吴曦)1764

吴璘1764

吴挺1767

吴曦1768

第五十二章 宋孝宗 虞允文1770

第一节 宋孝宗1770

孝宗之立1770

隆兴北伐与和议1772

注意发展经济和文化1773

锐意恢复,壮志未酬1776

第二节 虞允文1778

采石之战1778

经营川陕1780

第五十三章 朱熹 陆九渊 吕祖谦1784

第一节 朱熹1784

从师事三先生到从学李延平1784

集理学之大成1786

朱熹的天理论1792

第二节 陆九渊1794

读书有觉1795

聚徒讲学1797

心学理论1802

第三节 吕祖谦1804

家世显赫,家学深厚1804

少时科试,壮齿隐忧1805

兼收并蓄,独树一帜1807

第五十四章 陈亮 叶适1813

第一节 陈亮1813

“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1813

“皇帝王霸”之辨1816

永康之学与龙川诗词1821

第二节 叶适1823

读书聪颖,游学婺州1823

志存恢复,论政从政1825

水心之学,卓然独立1829

第五十五章 李清照 朱淑真1832

第一节 李清照1832

历尽人间甘辛的一生1832

多才多艺,以词名著世1834

第二节 朱淑真1836

第五十六章 陆游 辛弃疾1840

第一节 陆游1840

半生游宦,半生奉祠1840

爱国诗人,壮心不已1842

第二节 辛弃疾1845

由义军掌书记到封疆大吏1845

爱国词人,风格豪放1848

第五十七章 姜夔 吴文英1850

第一节 姜夔1850

寄人篱下,落魄一生1850

南宋婉约派词宗1851

第二节 吴文英1853

权贵门客1853

协律、求雅“梦窗词”1855

第五十八章 郑樵 马端临1858

第一节 郑樵1858

厉志苦读,通百家之学1858

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1859

《通志》1861

第二节 马端临1863

学术渊源与时代变动1863

《文献通考》1864

第五十九章 李焘 李心传 徐梦莘1867

第一节 李焘1867

长于吏治,关心民情1867

仿《资治通鉴》纂修《长编》1868

第二节 李心传1872

推迹兴废,有志修史1872

三部史著,成就突出1874

第三节 徐梦莘1877

恬于荣进升迁1877

发愤编修《三朝北盟会编》1879

第六十章 晁公武 赵希弁 陈振孙1882

第一节 晁公武1882

第二节 赵希弁1885

第三节 陈振孙1887

第六十一章 秦九韶1890

第一节 经历和为人1890

第二节 对数学的贡献:《数书九章》1892

第六十二章 张浚 韩侂胄1900

第一节 张浚(附 张栻)1900

由依附黄潜善到主张抗金1900

富平之战1901

江淮抗金1904

隆兴北伐1906

张栻1908

第二节 韩侂胄1909

宁宗之立1909

开禧北伐1912

第六十三章 史弥远 贾似道1916

第一节 史弥远1916

谋杀韩侂胄1916

矫诏立理宗1918

推崇理学1919

第二节 贾似道1921

鄂州暗中乞降1921

丁家洲之战1923

第六十四章 真德秀 魏了翁 刘克庄1927

第一节 真德秀 魏了翁1927

真德秀1927

魏了翁1931

第二节 刘克庄1935

真德秀门生1935

南宋末年的文坛宗主1938

抛弃理学偏见的爱国者1940

第六十五章 毕再遇 李好义 杨巨源 孟珙 余玠 王坚 李庭芝 张珏1944

第一节 毕再遇 李好义 杨巨源1944

毕再遇1944

李好义 杨巨源1948

第二节 孟珙 余玠 王坚(附 孟宗政、王安节)1951

孟珙(附 孟宗政)1951

余玠1954

王坚(附 王安节)1956

第三节 李庭 芝张珏1958

李庭芝1958

张珏1960

第六十六章 文天祥 张世杰1963

第一节 文天祥1963

身世与文章1963

《过零丁洋》与《正气歌》1969

第二节 张世杰1970

提兵抗元,入卫临安1970

志存社稷,力挽残局1973

崖山决战,覆舟殉难1975

第六十七章 李继迁 张浦1977

第一节 李继迁1977

倚辽抗宋1977

志取夏州1980

西平建都1983

第二节 张浦1985

第六十八章 李德明1988

第一节 嗣位西平王1988

第二节 奠定建国基础1990

第六十九章 夏景宗1994

第一节 志在王霸1994

第二节 为帝图皇1996

第三节 称帝建国1999

第四节 千秋功罪2002

第七十章 夏毅宗 没藏讹庞2006

第一节 夏毅宗2006

亲政前的夏内政2006

亲政后的国策2008

第二节 没藏讹庞2010

第七十一章 夏惠宗 惠宗梁太后2015

第一节 夏惠宗2015

太后摄政2015

欲有所作为而遭囚禁2016

永乐城大捷2017

复位后忧愤而死2018

第二节 惠宗梁太后2019

第七十二章 夏崇宗 崇宗梁太后2022

第一节 夏崇宗2022

母党专权2022

乾顺执政2023

以汉法治国2024

“乾顺盛世”2025

第二节 崇宗梁太后2028

第七十三章 夏仁宗 任得敬2031

第一节 夏仁宗2031

平定叛乱,安抚国民2031

以儒治国2033

修订法典2034

惩办佞臣2035

附金和宋2036

第二节 任得敬2037

第七十四章 夏桓宗 夏襄宗2042

第一节 夏桓宗2042

安国养民,附金和宋2042

无力抵抗蒙古军2043

第二节 夏襄宗2044

废主自立2044

附金抗蒙2045

第七十五章 夏神宗 夏献宗 夏末帝2048

第一节 夏神宗2048

附蒙攻金2048

联金抗蒙到联宋抗金2051

重走附蒙攻金之路2052

被迫退位2054

第二节 夏献宗2054

改附蒙为抗蒙2054

整饬国政,联金抗蒙2056

第三节 夏末帝2057

第七十六章 金太祖2060

第一节 起兵反辽2060

第二节 建金破辽2063

第七十七章 完颜宗翰 完颜宗望 完颜昌2068

第一节 完颜宗翰2068

第二节 完颜宗望2072

第三节 完颜昌2075

第七十八章 金太宗2078

第一节 灭辽、灭北宋、攻南宋2078

第二节 政治经济政策2080

第七十九章 金熙宗2084

第一节 官制与文化改革2084

第二节 锐意革新的统治前期2086

第三节 统治末年的荒政与被害2088

第八十章 完颜宗弼 完颜希尹 韩企先2090

第一节 完颜宗弼2090

第二节 完颜希尹2096

第三节 韩企先2099

第八十一章 海陵王2101

第一节 弑君夺位2101

第二节 巩固政权,进行改革2103

第三节 发动侵宋战争与被杀2106

第八十二章 金世宗2110

第一节 统治初期2110

第二节 金代“治世”2113

第三节 完颜允济 完颜允恭2117

完颜允济2117

完颜允恭2118

第八十三章 金章宗 金宣宗 金哀宗2119

第一节 金章宗2119

第二节 金宣宗(附 术虎高琪)2124

金宣宗2124

术虎高琪2127

第三节 金哀宗2131

第八十四章 完颜陈和尚 郭虾?2132

第一节 完颜陈和尚2132

第二节 郭虾?2135

第八十五章 李全 武仙 崔立2137

第一节 李全2137

第二节 武仙2145

第三节 崔立2148

第八十六章 蒲鲜万奴2151

第一节 金末辽东统帅2151

第二节 东夏国的兴亡2153

第八十七章 元好问2157

第一节 名震京师“元才子”2157

第二节 崔立碑事2158

第三节 战俘生涯2159

第四节 北方文坛盟主2159

第八十八章 数学2162

第一节 贾宪三角2163

第二节 增乘开方法2166

第三节 大衍求一术2167

第四节 垛积术2169

第五节 会圆术2170

第六节 纵横图2171

第七节 筹算算法的发展2172

第八节 数学教育2175

第八十九章 天文学2178

第一节 珍贵的天象记录2178

第二节 天文仪器的制造2180

第三节 恒星测量与星图2183

第四节 历法2185

第五节 气象知识2188

第六节 辽、夏、金的天文学2190

第九十章 物理学2194

第一节 力学2194

对大气压力(压强)的进一步认识及更广泛应用2194

对液体性质的深入认识2195

第二节 热学2197

第三节 声学2198

固体传声和气腔共振在战争中的应用2198

振动的音乐效果2199

关于振动和共振及其实验2200

第四节 光学2201

关于针孔成像及圆球受光的认识2201

球面镜成像2202

色散知识2203

关于透光镜2204

第五节 电和磁2205

静电、静磁及物体的导电性2205

磁偏角和磁倾角的最早记述2205

人工磁化制造磁体2206

指南针及其应用2207

第九十一章 化学2209

第一节 炼丹术2209

第二节 药物化学2213

第三节 冶金化学2215

胆铜法的推广2215

黄铜的冶炼2216

灰吹法炼银技术2217

第四节 蒸馏酒2218

第九十二章 地理学2220

第一节 地方志2220

第二节 测量和制图的成就2221

第三节 蓬勃发展的水文学2223

第四节 旅行家及其游记2225

张匡邺、高居诲与《行记》2226

胡峤《陷虏记》2226

王继业《西域行程记》2226

王延德《西州程记》2227

沈括《使契丹图抄》2227

范成大的三部游记2227

陆游《入蜀记》2228

乌古孙仲端、刘祁与《北使记》2228

第五节 边疆地理和域外地理2228

第六节 沿革地理2230

第九十三章 生物学2231

第一节 动植物专著2231

第二节 动植物形态和生态知识2233

第三节 遗传与变异2235

第四节 对大型真菌与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2237

第九十四章 医药学2240

第一节 人体解剖的新进步2240

第二节 官修本草2241

第三节 官办医局与大型医方书的编撰2243

第四节 创设校正医书局2244

第五节 临床医学的进展2245

第六节 法医学的总结与提高2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