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标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课标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手册
  • 方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0066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理科(教育)-公式-高中-教学参考资料;理科(教育)-定律-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标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数学3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3

1.集合3

集合3

有限集与无限集3

空集3

元素3

集合里元素的特性3

集合的分类3

集合的表示方法3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3

常用数集的符号4

空集4

子集、真子集4

集合相等4

交集4

并集4

全集和补集4

集合的运算与运算律5

2.简易逻辑5

命题5

逻辑联结词5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5

真值表5

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6

互否命题、否命题6

互为逆否命题、逆否命题6

等价命题6

四种命题的表示形式6

四种命题的关系6

反证法7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7

3.不等式9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9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9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9

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0

第二章 函数12

1.映射12

映射12

象与原象12

一一映射12

2.函数13

函数的定义13

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13

函数的表示法13

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14

换元法14

消元法14

特殊值法14

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4

分段函数14

函数的值域15

反函数16

函数的单调性17

单调区间17

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18

函数单调性判定的常用方法18

函数的奇偶性定义18

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性质18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19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19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0

a的n次方根20

根式20

分数指数幂20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20

指数函数20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0

对数的概念21

对数恒等式21

对数的性质21

对数的运算法则21

换底公式21

对数函数的概念21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2

函数图象变换22

第三章 数列24

1.数列24

数列的定义24

数列的通项公式24

数列的前n项和24

数列的分类24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24

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an的关系24

递推关系24

数列的表示方法24

2.等差数列26

等差数列的定义26

通项公式26

前n项和公式26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26

等差中项26

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26

3.等比数列28

等比数列28

等比中项28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28

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的公式28

等比数列的性质28

4.数列求和有以下几种方法常用的求和公式31

常见的拆项公式31

第四章 三角函数33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3

角的概念和弧度制3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5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6

单位圆36

诱导公式36

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36

已知三角函数的值求角36

三角函数线36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7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7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8

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8

万能公式38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38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38

4.三角函数的图象39

三角函数的图象39

周期函数40

最小正周期40

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40

5.三角函数的性质43

6.反三角函数43

反正弦函数43

反正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式43

反正弦函数的图象43

反正弦函数的性质43

反余弦函数43

反余弦函数的基本恒等式43

反余弦函数的图象43

反余弦函数的性质43

反正切函数与反余切函数43

反正切函数与反余切函数的基本恒等式43

反正切函数与反余切函数的图象44

反正切函数与反余切函数的性质44

反三角函数44

7.三角函数的最值及应用45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45

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46

三角函数的最值47

本章小结49

第五章 平面向量49

1.向量的概念与运算49

向量49

向量的模49

相等的向量49

单位向量49

零向量49

相反向量49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49

向量的减法49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50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50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2

3.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53

线段的定比分点53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53

平移公式53

4.解斜三角形及应用54

解斜三角形54

三角形中的常见边角关系54

正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55

第六章 不等式57

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57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实数的性质)57

不等式的一般性质57

2.均值不等式及应用58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58

定理58

均值不等式58

推广58

3.不等式的证明59

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59

4.不等式的解法6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61

简单的高次不等式的解法61

一般分式不等式的解法62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62

指数不等式的解法62

对数不等式的解法62

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63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主要类型及解法63

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定理64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65

1.直线方程65

有向直线65

有向线段65

有向线段的长度65

有向线段的数量65

直线坐标系65

数轴上有向线段的数量公式65

有向线段AB的长度65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65

线段的定比分点65

定比分点的坐标65

三角形重心的坐标公式65

直线的方程65

直线的倾斜角66

直线的斜率66

直线斜率的坐标表示式66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66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67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67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67

两直线的交点67

点在直线上67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67

五种常用的直线系方程67

3.简单的线性规划69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69

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69

线性规划69

4.对称问题71

5.曲线和方程71

曲线的方程71

求曲线的方程71

两曲线的交点71

由方程画它的曲线71

6.圆的方程72

圆72

圆的标准方程72

圆的一般方程7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73

圆的参数方程73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3

圆的切线方程73

两个圆的位置关系74

圆系方程74

端点圆方程74

两圆的公切线74

第八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76

1.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76

椭圆76

椭圆的标准方程76

椭圆的几何性质76

椭圆的第二定义76

椭圆的参数方程77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双曲线78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78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78

共轭双曲线78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79

等轴双曲线79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抛物线80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80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80

4.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直线与椭圆83

直线与双曲线84

直线与抛物线86

5.平移87

坐标轴的平移87

移轴公式87

利用移轴化简缺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87

对称轴平行于坐标轴的圆锥曲线87

第九章 直线平面与简单几何体(A本)87

1.直线与平面89

空间图形89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89

平面89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法89

立体几何中常用集合符号的意义89

平面的基本性质89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90

异面直线90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91

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91

空间四边形91

三线平行公理91

等角定理91

等角定理的推论9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92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92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92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9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9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9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9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9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94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94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94

点到平面的距离94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94

点在平面上的射影95

平面的斜线95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95

垂线段、斜线段、射影的关系定理95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95

最小角定理95

三垂线定理95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95

两平面平行的定义96

空间两平面的位置关系96

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96

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97

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97

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97

半平面99

二面角99

二面角的平面角99

直二面角99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99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99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00

2.简单几何体100

棱柱100

棱柱的分类100

斜棱柱100

直棱柱100

正棱柱101

棱柱的表示法101

棱柱的性质101

直棱柱的性质101

平行六面体101

长方体101

正方体101

棱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01

斜二侧画法101

棱锥102

棱锥的分类102

棱锥的表示法102

正棱锥102

正棱锥的性质102

一般棱锥的性质102

棱锥的中截面102

正棱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02

多面体102

凸多面体102

正多面体102

正多面体的种类102

球103

球的表示103

球的截面的性质103

球大圆与球小圆104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104

球面的面积104

体积104

长方体的体积104

祖暅原理104

柱体的体积104

锥体的体积104

球的体积104

3.侧面积和体积107

本章小结107

第十章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分类计数原理107

分步计数原理107

排列107

排列数107

阶乘107

排列数公式107

全排列107

组合108

组合数108

组合数公式108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08

特殊题型的综合解法108

二项式定理110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10

杨辉三角110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10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110

本章小结112

第十一章 概率112

概率论112

随机现象112

随机事件112

必然事件112

不可能事件112

试验112

频率112

概率112

互斥事件113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113

对立事件113

相互独立事件113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113

独立重复试验114

本章小结115

高三选修内容115

第一章 概率和统计115

随机变量115

离散型随机变量115

连续型随机变量115

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115

二项分布115

总体密度曲线116

概率密度曲线与概率密度函数116

数学期望116

数学期望的性质116

方差116

方差的性质116

数理统计学117

简单随机抽样117

简单随机抽样个体被抽到的概率117

系统抽样117

系统抽样的步骤117

分层抽样118

不放回抽样与放回抽样118

总体分布的估计119

相关关系120

回归关系120

散点图120

本章小结124

第二章 极限124

1.数学归纳法124

2.数列极限124

数列{an}的极限124

几个常用的数列极限124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124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q|<1)的各项和124

3.函数的极限125

当x→+∞时函数的极限125

当x→-∞时函数的极限125

当x→∞时函数的极限125

当x→x0时函数的极限125

函数的左极限125

函数的右极限125

函数极限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125

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125

4.极限的四则运算127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127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128

5.函数的连续性133

本章小结133

第三章 导数133

1.导数133

函数的增量133

函数的导数133

求函数y=f(x)在x0处导数的步骤133

函数在开区间(a,b)内的导数133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133

导数的物理意义133

导数的几何意义133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34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35

复合函数的导数136

对数函数的导数136

指数函数的导数136

2.导数的应用137

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7

求可导函f(x)的单调区间的步骤137

可微函数的极值138

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8

连续函数的性质139

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39

本章小结142

第四章 复数142

1.复数的概念142

虚数单位142

纯虚数142

复数142

两复数相等142

复平面142

共轭复数142

向量142

相等的向量142

零向量142

自由向量142

复数的向量表示142

复数的模142

2.复数的运算144

复数的加法144

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144

复数的减法144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144

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44

复平面内圆的方程144

复数的乘法145

两个共轭复数的积145

虚数单位i的乘方145

复数的乘方145

复数的除法145

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145

复数的模的运算性质145

本章小结157

附录 高中数学公式一览表157

物理157

一、力157

1.力157

力157

力的三要素157

力的作用效果157

力的图示157

力的分类158

2.重力158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58

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158

3.弹力159

形变159

弹力159

弹力产生的条件159

弹力的大小159

弹力方向159

4.摩擦力159

滑动摩擦力159

静摩擦力160

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方法160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160

5.力的合成160

合力、分力、力的合成160

共点力161

力的合成16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61

6.力的分解161

力的分解16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所以力的分解亦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分解方法161

7.物体的受力分析162

确定研究对象162

隔离分析162

实验163

长度的测量163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163

二、直线运动164

1.几个基本概念164

机械运动与参考系164

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64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理想化模型164

位置、位移和路程164

位移、路程的联系与区别164

时刻和时间164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165

匀速直线运动165

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的直线运动165

位移时间图象165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66

速度166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66

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区别166

速度和速率的区别166

4.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66

速度时间图象166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167

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168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168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69

速度公式16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169

位移公式169

7.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172

8.自由落体运动172

自由落体运动172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g172

实验173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73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73

三、牛顿运动定律174

1.牛顿第一定律174

力和运动的两种不同观点和斜面实验174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174

惯性的定义和理解174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175

运动状态的改变175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75

惯性大小的理解175

3.牛顿第二定律176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理解176

4.牛顿第三定律177

牛顿第三定律177

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177

牛顿三个定律的内在联系177

5.力学单位制178

单位制178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178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178

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78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两种基本类型178

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分量表达式179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步骤179

7.超重和失重179

超重和失重179

8.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181

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81

四、物体的平衡182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共点力18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8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82

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83

平衡条件的推论183

共点力平衡条件所解决的问题183

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183

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方法183

五、曲线运动185

1.曲线运动185

曲线运动185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85

曲线运动的性质,一定是变速运动185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所受合外力一定不等于零186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186

曲线运动中速度v大小的变化186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87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87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的判断方法187

3.平抛运动189

平抛运动的定义189

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189

平抛运动的规律189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189

几个重要推论189

4.匀速圆周运动190

匀速圆周运动190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90

5.向心力、向心加速度192

向心力192

向心加速度192

关于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要理解两点193

6.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193

火车转弯193

汽车过拱桥193

求解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步骤194

7.离心现象及其应用194

离心现象194

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194

实验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97

六、万有引力定律197

1.行星的运动197

地心说与日心说197

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197

2.万有引力定律197

万有引力定律197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198

3.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计算天体的质量M199

计算天体的密度ρ199

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200

人造卫星200

宇宙速度200

由于万有引力完全提供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轨道平面必过地心201

七、机械能203

1.功203

功203

正功和负功204

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204

变力的功205

2.功率206

功率P206

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06

机车起动的两种理想模式207

3.功和能208

能量(简称“能”)208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208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08

4.动能定理208

动能Ek208

动能的增量△Ek209

动能定理209

5.重力势能210

重力势能Ep210

重力势能的增量△Ep210

重力做功的特点211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11

弹性势能211

6.机械能守恒212

机械能E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212

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212

7.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1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213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214

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16

八、动量216

1.冲量和动量216

冲量216

动量217

动量变化的计算217

动量与速度的区别217

动量与动能概念的区别217

2.动量定理218

动量定理218

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219

动量定理的分量式219

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与联系219

3.动量守恒定律221

动量守恒定律221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22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的矢量性22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的相对性22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的瞬时性221

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221

4.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22

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常见表达式222

碰撞问题222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222

5.反冲运动 火箭224

反冲运动224

反冲运动遵循的规律224

火箭224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5

九、机械振动225

1.简谐运动225

机械振动225

简谐运动225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226

2.振幅、周期和频率227

振幅A227

周期T227

频率f228

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228

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特征228

3.简谐运动的图象228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228

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228

4.单摆229

单摆229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229

单摆的简谐运动230

单摆振动的周期性230

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230

摆钟误差问题的分析方法230

5.简谐运动的能量 阻尼振动简谐运动的能量231

振幅和振动的能量231

阻尼振动231

6.受迫振动 共振231

受迫振动231

共振232

共振的利用和防止232

声音的共鸣232

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232

十、机械波232

1.波的形成和传播233

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十、机械波机械波的产生233

横波和纵波233

机械波的特点233

波传播的实质233

2.波的图象234

波的图象234

比较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235

3.波长、频率和波速236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236

4.波的衍射237

波的衍射237

5.波的干涉238

波的叠加238

波的干涉238

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是稳定的238

6.多普勒效应239

多普勒效应现象239

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239

多普勒效应的规律239

7.次声波和超声波239

次声波239

超声波239

十一、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239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和质量240

阿伏加德罗常数240

2.分子热运动241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241

布朗运动241

热运动241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4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41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的特点242

4.物体的内能热量242

分子的动能242

分子势能242

物体的内能24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243

物体内能的变化243

5.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243

能量守恒定律244

6.热力学第二定律245

热传导的方向性245

第二类永动机245

热力学第二定律245

能量耗散246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246

十二、气体247

1.气体压强247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247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247

2.气体压强、体积、温度关系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248

气体压强与温度关系248

十三、电场249

1.库仑定律249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249

库仑定律249

2.电场强度250

电场250

电场强度的定义250

3.电场线252

电场线的概念252

电场线的基本特征252

理解电场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52

4.静电屏蔽253

静电感应253

静电平衡状态253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的特性253

静电屏蔽253

5.电势差 电势254

电势差254

电场力做功公式254

电势254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区别联系254

电势能255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255

6.等势面256

等势面的概念256

几种典型带电体的等势面256

7.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57

由公式U=Ed可得:E=?258

8.电容器的电容258

电容器258

电容的概念259

平行板电容器259

常用电容器类别及符号260

9.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26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261

先加速后偏转261

实验 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261

十四、恒定电流261

1.欧姆定律264

实验 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十四、恒定电流电流形成264

电流264

电阻265

欧姆定律265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266

2.电阻定律、电阻率266

电阻定律和电阻率266

公式R=?和R=ρ?的区别266

3.4.半导体、超导体267

半导体267

超导体267

5.电功和电功率267

电功和电功率267

焦耳定律268

6.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68

电源268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69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270

7.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271

伏安法测电阻272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273

实验274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274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274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274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274

练习使用示波器275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275

十五、磁场276

1.磁场、磁感线276

磁场和磁场的性质276

磁场的方向276

磁感线277

地磁场277

安培定则278

2.磁感应强度、安培力278

磁感应强度278

安培力279

通电导线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280

3.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81

电流表的构造28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81

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81

洛伦兹力281

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的比较281

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282

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质谱仪两种特殊运动282

圆心、半径及运动时间的确定283

质谱仪283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283

6.回旋加速器284

回旋加速器284

回旋加速器的构造284

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284

十六、电磁感应285

1.电磁感应现象285

磁通量285

电磁感应现象286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变化287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28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88

导体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288

公式E=?与E=BLv的区别与联系289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290

楞次定律的另一种理解291

右手定则291

4.自感现象292

自感现象292

自感引起的电流变化292

自感现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93

5.日光灯原理293

日光灯的组成293

日光灯工作原理293

十七、交变电流295

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交变电流295

交变电流的产生295

中性面有什么特点?295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295

2.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296

最大值和有效值296

交变电流的图象与平均值297

交变电流的“四值”297

周期和频率298

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感抗和容抗298

电感和电容在电路中都起到什么作用298

4.变压器299

变压器299

理想变压器299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299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299

5.远距离输电300

远距离输电300

造成电压损失的几种因素300

电路中的功率损失300

十八、电磁场、电磁波302

1.电磁振荡302

振荡电路302

电磁振荡302

振荡过程各物理量特性303

2.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304

3.电磁场 电磁波304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304

电磁场304

电磁波304

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305

4.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305

电磁波的发射305

电磁波的接收305

5.电视和雷达305

电视305

雷达306

十九、光的传播308

1.光的直线传播308

光源308

光线308

光的直线传播308

光速308

2.光的折射308

光的折射308

折射定律308

折射率(n)308

3.全反射309

全反射309

临界角309

全反射的条件309

4.光的色散310

棱镜310

全反射棱镜310

光的色散310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313

二十、光的波动性313

1.光的干涉313

光的干涉313

双缝干涉313

薄膜干涉313

2.光的衍射314

光的衍射314

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314

衍射条纹的产生原因314

3.光的电磁说314

光的电磁说314

电磁波谱315

4.光的偏振315

偏振片315

光的偏振315

5.激光315

激光315

激光的特点316

激光的应用316

二十一、量子论初步317

1.光电效应317

光电效应317

光子说317

光电效应方程318

光电效应中照射光与光电子的对应关系318

2.光的波粒二象性318

光本性学说的发展318

光的波粒二象性318

3.4.能级 物质波319

能级319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319

关于原子跃迁条件320

原子光谱320

物质波320

二十二、原子核321

1.原子的核式结构321

a粒子散射实验32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21

原子核的组成322

同位素322

2.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322

天然放射现象322

三种放射线322

衰变322

半衰期323

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323

放射性同位素323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323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323

4.核反应 核能323

核反应323

质子的发现323

中子的发现324

核力324

质能方程324

质量亏损324

5.6.裂变 轻核的聚变324

重核的裂变324

链式反应324

核电站325

轻核的聚变325

可控热核反应325

附录326

附录(Ⅰ)高考对高中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326

推理能力326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326

获取知识的能力326

分析综合能力327

附录(Ⅱ)常用物理概念、规律的公式表力学327

热学330

电磁学331

光学、原子物理333

附录(Ⅲ)常用物理量及其国位制单位表337

化学337

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研究的对象337

化学发展简史337

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的成就338

材料338

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材料339

环境与化学339

纳米科学339

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340

1.化学反应的分类340

化学反应的分类340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340

2.氧化还原反应340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及特征340

氧化剂和还原剂340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34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3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43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343

3.离子反应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343

电解质导电的条件344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344

强、弱电解质对比344

离子反应344

离子反应类型344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344

离子反应方程式345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345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345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345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46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346

放热反应346

吸热反应346

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346

燃烧热346

中和热347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347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347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348

二、碱金属349

1.钠349

钠的物理性质349

钠的化学性质349

钠的保存制取349

钠的存在和用途349

2.钠的化合物350

氧化钠(Na2O)与过氧化钠(Na2O2)350

钠的重要化合物350

工业制法351

3.碱金属元素352

碱金属元素352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352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352

焰色反应352

三、物质的量353

1.物质的量353

物质的量353

阿伏加德罗常数353

摩尔353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353

摩尔质量353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353

2.气体摩尔体积354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354

气体摩尔体积354

标准状况354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54

气体定律及其推理354

求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的几种方法354

气体分子组成的确定354

3.物质的量浓度355

物质的量浓度355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55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误差分析355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355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关系356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356

溶液等体积或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溶液质量分数的判断356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溶解度的计算公式356

四、卤 素358

1.氯气358

氯气的物理性质358

氯气的化学性质358

氯气的用途359

氯气的制备359

氯离子的检验359

2.卤族元素360

卤族元素360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360

卤族元素结构及其性质的相似性360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360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360

氟、溴、碘的特性361

Br-和I-的检验361

可逆反应361

3.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原理361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361

列比例式的原则361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解题方法361

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365

1.原子结构365

原子的组成365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含义365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及排布规律表示方法365

常见10电子构型、18电子构型的微粒366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366

2.元素周期律366

原子序数366

元素周期律366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67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判断367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367

3.元素周期表367

元素周期表367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67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68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368

价电子368

同位素369

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比较369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369

1~20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特性369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370

4.化学键371

化学键371

离子键371

共价键371

电子式371

电子式的几种表示方法371

共价键的分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71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372

六、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373

1.氧族元素373

氧族元素373

氧族元素性质373

同素异形体373

臭氧的性质和用途373

过氧化氢374

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374

常见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374

硫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74

2.二氧化硫375

二氧化硫的性质375

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与防治376

3.硫酸376

物理性质376

化学性质377

硫酸的用途377

硫酸根离子(SO?)的检验377

4.环境保护378

环境污染378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水污染的比较378

中学常见污染环境的气体及其防治378

全球三大环境问题378

空气质量日报、周报379

七、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379

1.碳族元素380

碳族元素380

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380

C60及其应用前景380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80

2.硅和二氧化硅381

硅在自然界的存在381

硅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制法381

二氧化硅的存在、性质和用途382

硅酸盐及其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组成的方法382

3.无机非金属材料383

材料的分类383

硅酸盐材料(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陶瓷的比较383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383

光导纤维384

八、氮族元素385

1.氮族元素385

氮族元素385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85

氮族元素及其单质的物理性质385

2.氮气和磷386

氮气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及制法386

氮气的用途386

氮的氧化物386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386

光化学烟雾简介387

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性质387

磷的化学性质387

3.氨 铵盐387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及制法387

铵盐的性质388

铵根离子(NH?)的检验388

4.硝酸389

硝酸的物理性质389

硝酸的化学性质389

硝酸的用途389

九、化学平衡390

1.化学反应速率390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390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90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391

2.化学平衡391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391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392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92

化学平衡的移动392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392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39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和平衡图象的解题思路393

反应物量的增多对气体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394

4.合成氨条件的选择395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395

合成氨工业简述395

十、电离平衡396

1.电离平衡396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396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96

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397

水的电离397

溶液的酸碱性和pH397

溶液的pH及有关计算398

溶液酸碱性判断规律398

强酸(pH1)与强碱(pH2)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的关系规律399

3.盐类的水解399

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实质399

盐类水解的规律399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399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00

盐类水解的应用400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400

4.酸碱中和滴定401

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401

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402

中和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402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402

酸碱指示剂简介403

一些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403

十一、几种重要的金属404

金属的概述404

1.镁和铝405

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05

镁和铝的化学性质405

铝的重要化合物406

合金406

2.铁和铁的化合物407

铁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407

铁的重要化合物408

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铁三角409

FeCl3反应的五颜六色409

Fe2+、Fe3+的检验方法409

3.金属的冶炼410

金属的冶炼410

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410

4.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410

原电池410

几种化学电池简介411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411

十二、烃413

1.甲烷413

有机物的概念413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413

烃及其分类413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13

甲烷的性质413

取代反应414

2.烷烃414

烷烃的概念、通式及性质414

同系物415

同分异构体与同分异构现象415

烷烃的命名法415

烃基415

3.乙烯、烯烃416

不饱和烃416

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16

乙烯的性质416

加成反应与加聚反应416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416

烯烃的概念、通式及性质417

加聚反应所得高聚物的单体确定417

4.乙炔 炔烃417

乙炔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17

乙炔的性质418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418

炔烃的概念、通式及性质418

含碳量高低与燃烧现象的关系418

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含碳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418

5.苯 芳香烃419

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及芳香烃419

苯的性质419

硝化反应420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420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420

6.石油 煤421

石油的组成421

石油的炼制421

煤的组成和种类422

煤的综合利用422

十三、烃的衍生物423

烃的衍生物423

官能团423

1.溴乙烷 卤代烃423

溴乙烷分子的组成和结构423

溴乙烷的性质423

消去反应423

卤代烃及其分类424

卤代烃的通性424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424

2.乙醇 醇类425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25

乙醇的性质425

乙醇的工业制法425

醇的结构、分类及同分异构体425

醇类的性质425

3.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426

确定分子式的经验规律427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思路427

4.苯酚428

酚428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28

苯酚的性质428

5.乙醛 醛类430

乙醛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30

乙醛的物理性质430

乙醛的化学性质430

还原反应430

氧化反应430

醛类的概念、通式及性质430

甲醛的分子组成、结构及性质、用途430

6.乙酸 羧酸431

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431

乙酸的化学性质431

酯化反应431

羧酸的概念、分类、通式431

酯的概念、通式和性质432

有机推断题解题思路433

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433

十四、糖类、油脂、蛋白质435

1.葡萄糖、蔗糖435

糖类概述435

葡萄糖435

蔗糖、麦芽糖435

食品添加剂436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436

2.淀粉、纤维素437

3.油脂437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437

油脂的性质438

肥皂和洗涤剂438

盐析438

4.蛋白质439

蛋白质的组成439

蛋白质的性质439

蛋白质的用途440

酶440

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及对应通式441

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441

十五、合成材料442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44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有关概念44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44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44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442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途径442

2.合成材料443

塑料443

合成纤维444

合成橡胶444

白色污染444

3.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444

功能高分子材料444

复合材料444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445

十六、晶体的类型与性质446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比较446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446

化学键、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447

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447

根据晶胞计算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方法447

几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点447

2.金属晶体449

金属晶体及其结构特点449

金属晶体的物理通性449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及延展性的原因449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的方法449

十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450

1.胶体450

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450

胶体的概念及其分类450

三种分散系的区别450

2.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451

胶体的重要性质451

胶体的制备451

胶体的应用451

十八、电解原理及其应用452

1.电解原理452

电解、电解池(电解槽)452

电解池中阴、阳两极上放电顺序452

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规律452

电解的有关计算依据453

电解原理的应用453

电解池、电镀池、铜的电解精炼池的比较453

2.氯碱工业454

氯碱工业454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454

电解用食盐水的精制454

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454

十九、硫酸工业456

1.接触法制硫酸456

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原理456

工业制造硫酸的生产过程456

接触法制硫酸中的十个“三”457

关系式法求解硫酸的计算457

2.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的差异458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方法458

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方法459

二十、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460

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460

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460

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460

制备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一般应遵循的规律460

制备实验装置的各步原则460

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461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461

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461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物质检验实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462

物质检验实验的形式和内容462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462

物质检验实验的基本步骤463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63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463

常见气体的检验464

物质鉴别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465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化学实验方案内容466

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466

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466

实验仪器装置的设计466

实验操作的设计与注意的问题466

实验方案的评价467

解答实验设计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67

附录471

附录(Ⅰ) 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仪器的洗涤471

化学试剂的存放471

药品的取用472

试纸的使用472

试剂的溶解472

物质的加热方式的选择473

温度计的使用功能与方法47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473

环保与安全知识及简单事故的处理474

附录(Ⅱ)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474

生 物474

第一单元 分子与细胞474

第一章 走近细胞474

1.从生物圈到细胞479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480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482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482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484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485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486

5.细胞中的无机物487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487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487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487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488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88

1.物质跨膜运输489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89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90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490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491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493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493

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494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496

1.细胞的增殖496

2.细胞的分化498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498

4.细胞的癌变498

第二单元 遗传与进化500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500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500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50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504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504

2.基因在染色体上506

3.伴性遗传506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507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07

2.DNA分子的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509

3.DNA的复制509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510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510

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510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511

第五章 基因突变其他变异512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12

2.染色体变异513

3.人类遗传病514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514

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516

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516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516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516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17

第三单元 稳态与环境518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518

1.细胞生活的环境518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519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19

1.神经系统的调节519

2.激素的调节520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522

4.免疫调节523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525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525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525

3.其他植物激素525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526

1.种群的特征526

2.种群数量的变化527

3.群落的结构528

4.群落的演替528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29

1.生态系统的结构529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30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31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31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31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533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33

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533

第四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535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535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535

2.腐乳的制作535

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535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535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536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536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536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537

1.菊花的组织培养537

2.月季的花药培养537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537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537

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537

3.酶母细胞的固定化537

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538

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538

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538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538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539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539

2.胡萝卜素的提取539

第五单元 生物科学与社会540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健康540

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40

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540

3.人体的器官移植540

4.生殖健康541

第二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541

1.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541

2.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541

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541

4.动物疫病的控制542

5.绿色食品的生产542

6.设施农业543

第三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543

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543

2.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44

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544

第四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545

1.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545

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545

3.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546

4.倡导绿色消费546

第六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47

专题1 基因工程547

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547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547

3.基因工程的应用548

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548

专题2 细胞工程549

1.植物细胞工程549

2.动物细胞工程549

专题3 胚胎工程550

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550

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551

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5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