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思想史论 续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思想史论 续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279093.jpg)
- 郑大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65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思想史-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思想史论 续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清末民初的思想演变1
一 《走向共和》离历史究竟有多远1
(一)清末民初的历史脉络和主线1
(二)主要人物的评价问题5
(三)《走向共和》离历史究竟有多远11
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13
(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演变14
(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传入19
(三)民族主义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25
(四)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32
三 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38
(一)“民生主义”的内容39
(二)“民生主义”的评价49
第二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五四思想界的影响52
一 民族主义思潮在五四前后的兴起和发展52
(一)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53
(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60
(三)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特点72
附录:五四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84
二 《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02
(一)《改造》的宗旨、作者群和读者群104
(二)《改造》对各种社会主义之译介111
(三)《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论战120
(四)《改造》译介社会主义之主要特点126
三 也谈五四后梁启超的思想属性135
(一)文化取向上的保守主义137
(二)政治取向上的自由主义144
(三)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疏离及其原因147
第三编 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派别153
一 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53
(一)东方文化派的形成及特征154
(二)东方文化派与新文化派的文化论争163
(三)东方文化派的历史评价175
二 论甲寅派的保守主义思想187
(一)《甲寅周刊》复刊与甲寅派的形成189
(二)经济思想:反对工业化,主张“以农立国”196
(三)政治思想:反对代议制,提倡业治与科道制202
(四)文化思想: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复兴文言文和传统礼教208
(五)时人对甲寅派的评析218
三 学衡派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231
(一)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与学衡派的形成232
(二)学衡派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译介239
(三)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247
第四编 九一八事变与思想界的应对264
一 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后的天津《大公报》264
(一)反对“一战”,主张抵抗265
(二)反对依赖国联,主张理性外交271
(三)反对国共内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278
(四)与《东方杂志》和《独立评论》之比较283
二 中国知识界对国联调处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288
(一)对国联调处的不同态度289
(二)对国联报告的不同评价293
(三)对国联决议的不同期待296
(四)反应不同的原因分析298
三 “九一八”后中国民族主义的新变化307
(一)民族主义学理的新构建及其影响307
(二)文化民族主义的高涨并走向成熟325
(三)自由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认同338
第五编 三十年代的中国思想界347
一 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347
(一)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348
(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表现353
(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特点364
二 论苏联“一五计划”对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372
(一)对“一五计划”的关注和评论373
(二)“苏俄热”的兴起378
(三)学习苏联呼声的高涨384
附录:30年代初18种刊物发表的有关苏俄文章的篇目及作者390
三 《益世报》与30年代的宪政运动401
(一)宪政运动的前提与原则401
(二)对国民党训政理论和体制的批判405
(三)对公民的选举权与言论自由权的捍卫408
(四)对宪法草案的解读与批判413
(五)宪政及其替代品——宪政运动的内在困惑417
附录 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421
冯友兰: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421
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的“吸取、利用与儒化”427
熊十力: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拒436
代后记:“咬定青山不放松”——郑大华教授访谈录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