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主义理解史 第4卷 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主义理解史 第4卷 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 张一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574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哲学类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主义理解史 第4卷 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的话1

导言1

第一章 消费不足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保罗&斯威齐早期对资本逻辑的批判9

第一节 从历史本质论到历史运作论:“资本主义”的理解历程10

一 经验抽象还是科学抽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起点11

二 商品生产与拜物教批判: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开始17

三 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的历史本质论21

四 保罗&斯威齐失去了什么?27

第二节 错误与真理并存:斯威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评判30

一 理论的假定:斯威齐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批评31

二 转型问题上的“半吊子革命”与劳动价值论37

三 对斯威齐的批判性反思42

第三节 从危机到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论》的历史意义45

一 过度积累与消费不足:斯威齐的危机理论46

二 危机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反思53

三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57

第二章 经济剩余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保罗·巴兰与保罗&斯威齐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60

第一节 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政治经济学的流变61

一 从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结构的转型61

二 “经济剩余”的幻象: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逻辑的遗弃66

三 剩余价值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70

第二节 经济剩余的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的不合理性75

一 用“经济剩余”取代“剩余价值”75

二 经济剩余吸收困难: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停滞的客观依据80

三 意识形态的神话:垄断资本主义的谎言84

第三节 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统治与主体向度的沦丧 88

一 国家角色的重新审视:政治工具、经济调节与意识形态功能88

二 “告别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革命主体的“和平演变”95

三 不能承受之“轻”:科学技术对工人的“奴役”100

四 从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到不发达国家的贫苦大众:革命主动权的转让104

第四节 线性发展观的破裂与不发达国家理论109

一 巴兰提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背景109

二 经济剩余的“单向转移”:资本主义发达和不发达的一般历史根源115

三 落后国家的社会结构及其救赎之路121

第三章 “发展的长波”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曼德尔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127

第一节 在科学抽象与具体历史之间:方法论的视角128

一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130

二 中间环节: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的若干自主变量136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中间环节何以存在?141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及其内在局限153

一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156

二 资本的国际集中及其内在缺陷162

三 持久的通货膨胀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终结167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意识形态:一种批判的视角171

一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日趋膨胀及其危机173

二 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批判179

三 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出路190

第四章 调节模式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转型——法国调节学派米歇尔&阿格里塔对资本逻辑的解读197

第一节 劳动过程的嬗变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自我调节197

一 方法论起点:非历史性的交换关系198

二 阶级斗争与劳动过程的嬗变200

三 在抽象与具体之间:一种理论困惑208

第二节 消费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再生产211

一 工资形式的吊诡及其演变历程212

二 消费模式的资本主义生产215

三 “消费社会”的解读路径:鲍德里亚、阿格里塔与马克思225

第三节 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245

一 作为权力的货币245

二 作为权威的货币251

三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幸存256

第五章 “绿色的希望”与“着了魔的世界”的解构——法国调节学派阿兰&利比兹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264

第一节 着了魔的世界:一种“辩证”的解读265

一 《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哪个更重要?265

二 着了魔的世界:一个坚固的世界 274

三 关于着了魔的世界的矩阵分析及其危机的可能性279

第二节 福特制之后:我们走向何方?284

一 当代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结束285

二 我们为何必须另起炉灶?291

三 我们该走向何方:一种社会建设的理论纲要294

四 基于生态维度的社会改造理论:福斯特、奥康纳、利比兹的比较研究 301

第三节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315

一 政治生态学中的生态维度316

二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家族相似性”318

三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差异326

四 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330

主要参考文献 339

后记 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