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管理与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质量管理与工程
  • 陈宝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64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质量管理与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管理与工程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概况1

1.1 八项原则2

1.1.1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2

1.1.2 原则2:领导作用3

1.1.3 原则3:全员参与3

1.1.4 原则4:过程方法3

1.1.5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4

1.1.6 原则6:持续改进4

1.1.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5

1.1.8 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5

1.1.9 八项原则的实质5

1.2 十二条原理6

1.2.1 原理1:QMS的理论说明6

1.2.2 原理2:QMS要求与产品要求6

1.2.3 原理3:QMS方法7

1.2.4 原理4:过程方法7

1.2.5 原理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8

1.2.6 原理6:最高管理者在QMS中的作用8

1.2.7 原理7:QMS中文件的价值和文件类型9

1.2.8 原理8:QMS评价10

1.2.9 原理9:持续改进11

1.2.10 原理10:统计技术的作用11

1.2.11 原理11:QMS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

1.2.12 原理12:QMS与组织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13

1.3 八十条基本术语13

1.3.1 术语逻辑关系13

1.3.2 术语及其逻辑图16

1.4 质量工程发展概况24

1.4.1 质量工程定义24

1.4.2 硬件产品质量工程25

1.4.3 软件产品质量工程27

1.4.4 流程性材料质量工程28

1.4.5 服务产品质量工程28

1.4.6 质量工程范围29

1.4.7 质量工程内容说明29

1.4.8 质量管理与工程的发展34

习题142

第2章 质量管理与工程的一般工具43

2.1 “老七种”工具44

2.1.1 分层法原理及应用方法44

2.1.2 调查表法原理及应用方法46

2.1.3 排列图法原理及应用方法47

2.1.4 因果图法原理及应用方法50

2.1.5 直方图法原理及应用方法54

2.1.6 散布图法原理及应用方法58

2.1.7 控制图法原理及应用方法62

2.2 “新七种”工具62

2.2.1 关联图法62

2.2.2 KJ法64

2.2.3 系统图法65

2.2.4 矩阵图法66

2.2.5 矩阵数据分析表法66

2.2.6 PDPC法67

2.2.7 箭条图法67

2.3 质量大师及其著名论断68

2.3.1 戴明14条69

2.3.2 戴明循环70

2.3.3 朱兰三部曲71

2.3.4 朱兰突破历程72

2.3.5 朱兰质量螺旋和二八法则72

2.3.6 朱兰大质量观73

2.3.7 克劳士比零缺陷73

2.3.8 克劳士比四项基本原则74

2.3.9 费根堡姆TQM/TQC74

2.3.10 田口方法75

习题275

第3章 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化方法76

3.1 QMS模式化的必要性77

3.2 先进体系模式介绍78

3.2.1 国际汽车行业QMS模式ISO/TS 1694978

3.2.2 国际电讯行业QMS模式TL 900080

3.2.3 CMM81

3.2.4 AS 900083

3.2.5 医疗器械行业质量体系模式标准84

3.3 ISO 9000 QMS模式84

3.3.1 ISO 9000族总体构成及其分析85

3.3.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总体构成85

3.3.3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总体构成及其分析86

3.3.4 《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总体构成及其分析88

3.3.5 《ISO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总体构成及其分析89

3.3.6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容及其分析93

习题3131

第4章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APQP)方法132

4.1 方法概述133

4.2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133

4.2.1 原则、责任和进度图133

4.2.2 计划和确定项目136

4.2.3 产品设计和开发139

4.2.4 过程设计和开发146

4.2.5 产品和过程确认152

4.2.6 反馈、纠正和评定154

4.3 产品质量控制计划155

4.3.1 控制计划表格模板156

4.3.2 控制计划开发示例159

4.4 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常用分析技术和术语简介159

4.4.1 装配产生的变差分析159

4.4.2 基准标定159

4.4.3 特性矩阵图159

4.4.4 关键路径法161

4.4.5 试验设计161

4.4.6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161

4.4.7 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161

4.4.8 动态控制计划162

4.4.9 常用术语简介164

习题4168

第5章 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169

5.1 方法概述170

5.2 质量功能展开与健壮设计的关系170

5.3 质量功能展开的组织保障171

5.4 质量功能展开的四阶段171

5.5 质量屋及其开发过程172

5.5.1 质量屋172

5.5.2 质量屋开发样例173

5.5.3 质量功能展开的实例和效益176

5.5.4 系统设计176

习题5177

第6章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178

6.1 方法概述179

6.1.1 类别179

6.1.2 用途179

6.1.3 实施要点179

6.2 DPFMEA180

6.2.1 DPFMEA简介180

6.2.2 DPFMEA的益处180

6.2.3 DFMEA中的顾客180

6.2.4 集体的努力180

6.2.5 DPFMEA的开发181

6.3 PPFMEA188

6.3.1 PPFMEA简介188

6.3.2 顾客的定义189

6.3.3 集体的努力189

6.3.4 PPFMEA的开发189

习题6196

第7章 产品质量检验与测量系统分析(MSA)197

7.1 产品质量检验198

7.1.1 检验类别198

7.1.2 检验依据199

7.1.3 检验的基本职能200

7.1.4 产品检验机制201

7.1.5 检验方式203

7.1.6 基本检验流程205

7.1.7 不合格品的控制207

7.1.8 质量检验的考核209

7.2 抽样检验210

7.2.1 基本概念210

7.2.2 验收抽样方案的统计分析213

7.2.3 抽样方案设计221

7.2.4 调整型抽样方案222

7.3 测量系统分析224

7.3.1 测量系统指南224

7.3.2 评定测量系统的程序227

习题7247

第8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248

8.1 概述249

8.1.1 预防与检测249

8.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250

8.1.3 变差的普通原因及特殊原因251

8.1.4 局部措施和系统性措施252

8.1.5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252

8.1.6 过程改进循环及过程控制254

8.1.7 过程控制工具——控制图255

8.1.8 控制图的益处256

8.1.9 控制图设计的一般原理257

8.2 计量型控制图258

8.2.1 均值-极差控制图(?-R)258

8.2.2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s控制图)274

8.2.3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R图)275

8.2.4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图)276

8.2.5 计量型数据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的理解278

8.3 计数型控制图280

8.3.1 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280

8.3.2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np图285

8.3.3 缺陷数控制图——c图286

8.3.4 缺陷率控制图——u图288

习题8289

第9章 其他质量工程方法简介290

9.1 生产件批准过程(PPAP)291

9.2 实验设计(DOE)294

9.2.1 正交实验名词术语295

9.2.2 正交表295

9.3 事件树分析方法296

9.4 事故树分析方法297

9.4.1 事故树构成298

9.4.2 事故树分析步骤299

9.4.3 事故树定性分析299

9.4.4 事故树定量分析301

9.5 同步工程(并行工程)301

9.6 6 σ管理方法302

9.6.1 什么是6σ302

9.6.2 6σ管理的起源303

9.6.3 6σ管理的实现303

9.6.4 为什么要用6σ管理303

9.6.5 6σ管理执行成员304

9.6.6 6σ管理的实施步骤方法305

9.7 三次设计法概述305

9.7.1 系统设计(一次设计)305

9.7.2 参数设计(二次设计)306

9.7.3 容差设计(三次设计)306

9.8 精益生产306

9.8.1 精益生产及其特点306

9.8.2 传统生产与精益生产的区别307

9.8.3 传统企业的精益之路308

9.9 现场的5S管理310

9.9.1 5S的起源310

9.9.2 5S现场管理法的内容311

9.9.3 现场管理法的推行步骤314

9.10 价值工程314

9.10.1 价值工程法简介314

9.10.2 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315

9.10.3 开展价值工作的原则315

9.10.4 如何进行价值分析315

9.10.5 价值工程的实施程序316

9.10.6 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316

习题9317

附录318

参考文献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