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菱Q系列PLC原理与应用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菱Q系列PLC原理与应用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247313.jpg)
- 满永奎,边春元,赵苏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847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菱Q系列PLC原理与应用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PLC的发展概况1
1.1.1 PLC的由来1
1.1.2 PLC的发展简史2
1.1.3 PLC的发展趋势2
1.2 PLC的功能及应用3
1.2.1 PLC的功能3
1.2.2 PLC的应用4
1.3 PLC的分类和特点5
1.3.1 PLC的分类5
1.3.2 PLC的特点7
1.4 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8
1.4.1 PLC的基本组成9
1.4.2 PLC的简单工作原理11
1.5 三菱Q系列PLC概述13
1.6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步骤14
第2章 三菱Q系列PLC的硬件系统及内部资源17
2.1 Q系列PLC的硬件系统PLC的基本组成17
2.1.1 综述17
2.1.2 Q系列PLC的组成18
2.1.3 Q系列PLC的结构23
2.2 各种CPU模块及性能特点27
2.2.1 基本型CPU27
2.2.2 高性能CPU30
2.2.3 多CPU系统34
2.2.4 冗余系统36
2.3 Q系列CPU的系统参数38
2.3.1 系统设定39
2.3.2 系统保护42
2.3.3 数据锁存及清除45
2.3.4 系统监控47
2.3.5 中断系统48
2.3.6 I/O响应50
2.4 Q系列功能模块及地址分配52
2.4.1 I/O模块52
2.4.2 特殊功能模块53
2.4.3 通信模块58
2.4.4 I/O地址分配70
2.5 Q系列PLC的内部资源71
2.5.1 软元件概述71
2.5.2 内部用户软元件72
2.5.3 内部系统软元件74
2.5.4 特殊功能软元件76
2.5.5 指针与中断指针78
2.5.6 嵌套结构79
2.5.7 其他软元件79
2.5.8 软元件的使用79
第3章 三菱Q系列PLC的指令系统81
3.1 编程语言及程序结构81
3.1.1 编程语言概述81
3.1.2 Q系列PLC的程序结构82
3.1.3 存储器的构成85
3.1.4 程序文件的构成87
3.2 Q 系列PLC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87
3.2.1 Q系列PLC指令系统的数据类型87
3.2.2 Q系列PLC指令系统的数据类型使用方法90
3.2.3 指令执行结构93
3.2.4 指令执行条件94
3.3 计算步数95
3.4 Q系列PLC的指令系统95
3.4.1 指令类型95
3.4.2 顺序指令97
3.4.3 基本指令106
3.4.4 应用指令129
3.4.5 数据链接指令163
3.4.6 QCPU指令168
3.4.7 冗余系统指令172
3.5 特殊说明173
3.5.1 索引修改173
3.5.2 间接指定174
3.5.3 子集处理175
3.6 编程注意事项176
3.7 编程警告178
3.7.1 文件寄存器警告178
3.7.2 闪存警告180
第4章 GX Developer编程环境及PLC应用系统设计181
4.1 GX Developer概述181
4.1.1 软件简介181
4.1.2 软件安装182
4.1.3 操作界面186
4.2 梯形图的编辑和程序标准化187
4.2.1 梯形图的创建187
4.2.2 梯形图的编辑188
4.2.3 程序的标准化191
4.3 参数设定194
4.3.1 PLC参数设定194
4.3.2 网络参数设定200
4.3.3 设置远程口令202
4.3.4 设置冗余参数203
4.4 软元件注释及内存设置203
4.4.1 创建软元件注释203
4.4.2 删除软元件注释204
4.4.3 设置注释类型204
4.4.4 设置注释范围205
4.4.5 软元件的内存设置205
4.5 程序的读取/写入、调试及运行监视207
4.5.1 PLC的连接设置207
4.5.2 程序的读取/写入207
4.5.3 程序的调试207
4.5.4 程序的运行监视211
4.6 故障诊断216
4.6.1 CPU诊断216
4.6.2 网络诊断217
4.6.3 CC-Link、CC-Link/LT诊断222
4.6.4 以太网诊断224
4.6.5 系统监视227
4.6.6 在线模块更换228
第5章 GX Simulator模拟功能及应用230
5.1 GX Simulator概要230
5.1.1 GX Simulator的特点230
5.1.2 GX Simulator的功能230
5.1.3 GX Simulator的运行环境231
5.1.4 GX Simulator的注意事项231
5.2 GX Simulator的基本操作233
5.2.1 从安装到调试的过程233
5.2.2 GX Simulator初始化233
5.2.3 GX Simulator初始操作画面234
5.2.4 GX Simulator的结束方法234
5.2.5 GX Simulator的原理流程图234
5.3 模拟外部机器运行的I/O系统设定功能236
5.3.1 I/O系统设定流程图238
5.3.2 I/O系统设定窗口的基本操作239
5.3.3 时序图输入设定240
5.3.4 软元件值输入设定249
5.3.5 I/O系统设定的执行251
5.3.6 模拟外部I/O系统设定的其他操作252
5.3.7 I/O系统设定示例254
5.4 串行通信功能256
5.4.1 串行通信功能的操作顺序256
5.4.2 串行通信功能的基本操作256
5.4.3 串行通信功能的窗口构成256
5.4.4 传送规格258
5.4.5 通信状态259
5.5 软元件监测功能260
5.5.1 软元件内存监测功能的基本操作260
5.5.2 软元件监视功能260
5.5.3 时序图的监测262
5.5.4 其他操作264
5.5.5 时序图中软元件的可用性265
5.5.6 监测示例265
5.6 工具功能268
5.6.1 保存软元件存储器/缓冲存储器内容268
5.6.2 读取软元件存储器/缓冲存储器内容268
5.7 应用举例269
第6章 PLC的通信与网络276
6.1 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76
6.2 数据通信277
6.2.1 数据传输方式的分类278
6.2.2 线路通信方式和传输速率279
6.2.3 差错控制方式和检错码281
6.2.4 传输介质282
6.2.5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282
6.2.6 PLC的通信协议285
6.3 PLC网络概述286
6.3.1 计算机网络简介286
6.3.2 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286
6.4 局域网的基本知识287
6.4.1 网络拓扑结构287
6.4.2 通信网络协议288
6.4.3 PLC网络系统292
第7章 MELSECNET/H通信模块294
7.1 MELSECNET/H概述294
7.1.1 MELSECNET/H的特点294
7.1.2 本章中文字、表格和图表中使用的缩写295
7.2 MELSEC-Q网络系统295
7.2.1 单个网络系统295
7.2.2 多网络系统296
7.2.3 多PLC系统297
7.3 MELSECNET/H网络模块298
7.3.1 连接方式298
7.3.2 MELSECNET/H网络模块的规格299
7.3.3 MELSECNET/H功能301
7.3.4 数据发送/接收的处理时间303
7.4 网络模块的参数设置310
7.4.1 网络模块的外部名称和设置310
7.4.2 模块数的设置312
7.4.3 网络的设置312
7.4.4 公用参数的设置314
7.4.5 辅助设置316
7.4.6 控制站返回的设置317
7.4.7 固有参数的设置317
7.4.8 网络刷新参数318
7.4.9 参数设置举例319
7.4.10 其他站存取时的有效模块321
7.4.11 待机站对应模块功能323
7.5 应用功能323
7.5.1 直接访问链接软元件323
7.5.2 交互链接数据传送功能323
7.5.3 低速循环传送功能324
7.5.4 瞬时传送功能324
7.5.5 中断设置326
7.5.6 多路传送功能328
7.5.7 专用链接指令介绍329
7.6 故障诊断及其测试方法332
7.6.1 网络模块的离线测试332
7.6.2 在GX Developer中进行离线测试333
7.6.3 在GX Developer中进行在线测试335
7.6.4 网络诊断337
7.7 MELSECNET/H远程I/O网络338
7.7.1 远程I/O网络的特点338
7.7.2 远程L/O网络的配置339
7.7.3 参数设置340
7.7.4 应用功能341
7.8 MELSEC通信协议351
7.8.1 网络类型351
7.8.2 通信帧传输文件格式352
第8章 CC-Link通信360
8.1 CC-Link通信的硬件360
8.1.1 CC-Link的特点360
8.1.2 CC-Link的系统结构要素及连线器件362
8.1.3 CC-Link的规格规范365
8.1.4 CC-Link的基本功能368
8.2 CC-Link的通信协议375
8.2.1 通信协议概述375
8.2.2 物理层376
8.2.3 数据链路层377
8.2.4 应用层382
8.3 CC-Link通信在用户程序中的实现387
8.3.1 主站和远程I/O站的通信387
8.3.2 主站和远程设备站之间的通信393
8.3.3 主站和本地站之间的通信398
8.3.4 主站和备用主站之间的通信403
8.4 CC-Link的应用实例410
8.4.1 实例概述410
8.4.2 硬件设置411
8.4.3 参数设置411
8.4.4 程序编写413
8.4.5 系统运行结果417
第9章 Web模块QJ71WS96418
9.1 Web模块QJ71WS96的特点418
9.2 Web服务器模块的外部结构418
9.3 Web服务器模块的线路连接419
9.3.1 10BASE-T/100BASE-TX的连接420
9.3.2 RS-232的连接421
9.4 Web浏览器的设置421
9.4.1 标准屏幕的显示421
9.4.2 标准屏幕的一般操作422
9.4.3 系统设置424
9.4.4 拨号设置426
9.4.5 账户设置428
9.4.6 IP过滤设置430
9.4.7 访问目标CPU设置433
9.4.8 智能功能模块开关设置435
9.4.9 自诊断功能设置437
9.5 Web浏览器的功能437
9.5.1 监视功能437
9.5.2 标签功能443
9.5.3 日志功能447
9.5.4 事件监视功能447
9.5.5 E-mail功能447
9.5.6 诊断功能447
附录448
附录A 顺序指令448
附录B 比较操作指令450
附录C 数据转换和传送指令453
附录D 应用指令456
附录E 数据链接指令471
附录F QCPU指令473
附录G 冗余系统指令474
参考文献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