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敦煌古医方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喜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50464232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股票-证券投资-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敦煌古医方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敦煌遗书与敦煌古医方3
第一节 敦煌遗书中的医药文献述要3
一、医理类3
二、本草类4
三、针灸类4
四、诊法类5
五、藏医类6
六、医方类6
第二节 敦煌遗书中的医方概况6
一、医方类著作7
二、医理类著作9
三、诊法类著作9
四、宗教类著作10
五、其它11
第二章 敦煌古医方的研究回顾与展望12
第一节 研究回顾12
一、文献研究12
二、临床研究16
三、实验研究20
第二节 研究展望21
一、方证研究22
二、治法研究24
三、配伍研究25
四、多学科研究26
五、研究范围的拓展28
第三章 敦煌古医方的治法研究29
第一节 治疗原则29
一、三因制宜29
二、调理脏腑31
三、药食兼施33
四、祛邪扶正34
五、标本缓急36
第二节 治疗大法37
一、汗法37
二、吐法38
三、下法38
四、和法39
五、温法40
六、清法40
七、消法41
八、补法41
第三节 具体证治42
一、肺系治法42
二、脾胃治法43
三、心系治法43
四、肝胆治法43
五、肾系治法44
第四章 敦煌古医方的价值与特色45
第一节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在研究古经方中的价值45
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汤液经法》的雏形45
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印证了《伤寒杂病论》医方的渊源47
(一)五脏大小补泻方48
(二)二旦六神方51
(三)开窍救卒死方53
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的差异55
(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重视方剂补泻之大、小55
(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重视五行学说56
第二节 《亡名氏脉经第二种》在研究《脉经》佚方中的价值59
一、敦煌《亡名氏脉经第二种》源于王叔和《脉经》59
二、林亿校注《脉经》时的删方现象62
三、敦煌《脉经》与现刊本《脉经》七方的比较研究66
第三节 敦煌古医方的外治法特色72
一、熨烫法73
二、灌注法73
三、纳塞法74
四、溻浴法75
五、涂敷法76
六、点滴法77
七、取嚏法78
八、含噙法78
九、熏蒸法79
十、点贴法80
十一、膏摩法81
第四节 敦煌古医方的食疗方剂特色81
一、山药入粥,神仙粥始82
二、选牛羊品,配辛甘药84
三、救诸劳损,药食同用85
四、制法多样,创用馎饦86
第五节 敦煌古医方的疗服石方剂特色87
一、炼丹服石的起源87
二、金石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石发证侯89
三、疗服石医方的配伍方法90
四、疗服石方剂的现实意义92
第六节 敦煌古医方的膏摩方剂特色93
一、膏摩的源流93
二、敦煌膏摩医方的特点94
三、膏摩医方的展望97
第七节 敦煌古医方的美容方剂特色98
一、治养结合,涉及面广99
二、组方精到,特色明显101
下篇 各论105
第一章 肺系方证与方剂105
第一节 卫表失调105
一、风寒表证105
小青龙汤106
桂枝汤107
小阳旦汤109
麻葛麦豉汤112
葱豉汤113
二、风热表证113
治咽喉痛方114
治喉痹方114
治头风痛方115
三、外中风邪116
菊花丸117
治头风方118
膏摩方119
治头风沐汤方120
大三五七散121
小三五七散122
生发去屑膏123
长发生发膏124
欲令发长及除头中白屑方125
面膏方1126
面膏方2127
羌麻桂心饮128
摩风膏129
白芷膏130
芮草膏131
面药方132
羊髓面脂方134
面脂方135
洗面方136
玉屑面脂方136
神明白膏138
四、风寒湿痹140
四时服有效神方141
独活半夏汤142
犀角旋覆汤143
麻黄汤145
摩膏方146
疾风方147
急捋脚方149
五、表里同病149
葛根汤150
柴胡汤152
三黄汤153
桃柳枝汤155
前胡葛根大黄汤155
鳖甲鱼汤156
黄芩葱豉汤158
三黄五味汤158
栀子方159
第二节 肺脏自病159
一、寒邪客肺160
通声膏方160
大青龙汤161
二、热邪壅肺163
小泻肺汤164
大泻肺汤164
泻肺汤165
紫苏煎166
紫苑汤167
上气咳嗽方168
三、痰湿阻肺169
痰饮内消方169
甘草茯苓杏仁汤171
紫菀干枣饮171
四、肺阴虚证172
宁气补肺汤172
小补肺汤173
大补肺汤174
杏仁天冬丸175
五、肺郁水停176
疗皮肤不仁方177
疗蛊水遍身洪肿方179
葶苈六味饮179
葶苈大枣泻肺汤180
葶苈杏仁丸181
六、气分热盛182
小白虎汤182
大白虎汤184
第二章 脾胃方证与方剂186
第一节 纳运失常186
一、食滞胃脘186
干姜好曲六味散187
干姜麦曲四味丸187
二、脾胃虚寒188
理中丸189
理中丸190
大调中丸191
小勾陈汤191
小补脾汤192
大补脾汤194
建中补脾汤195
大阳旦汤196
小泻脾汤199
泻脾汤199
生姜四味丸200
良姜三味饮201
桂辛甘草散203
丁桂口臭丸204
五芝方205
三、胃阴不足206
石龙芮丸207
麦门冬汤208
疗消渴方209
牛胆丸209
大麦奴汤210
四、痰毒结聚211
疗瘿方212
头下生瘰疠方213
第二节 脾不统血214
女人交接血出方214
第三节 升降失常215
一、寒热中阻216
泻心汤216
大泻脾汤218
平胃丸219
大勾陈汤222
乌梅丸223
疗人赤白痢不止方224
二、脾胃气滞225
白术饮子226
调中理肾汤226
面目黄口食不下方227
开关丸229
抵圣散230
三、胃气上逆231
半夏汤231
下气消肿方232
脚气冲心方233
脚气冷毒方233
前胡汤234
芦根橘皮饮237
竹茹茯苓汤238
生姜橘皮汤238
橘皮汤239
刺猬绿豆粥240
第四节 传导失职240
一、大肠湿热241
犀角散241
小阴旦汤242
犀角黄连方244
黄连散245
疗五蒸下利方245
二、肠虚滑泻246
姜桂诃子汤247
小儿冷痢方247
三、阳明腑实248
小腾蛇汤249
大腾蛇汤249
三黄丸251
大三黄汤252
小三黄汤253
升麻汤254
麻子汤255
大黄汤256
石发前胡汤256
大黄甘草汤257
第三章 心系方证与方剂259
一、阴血不足259
神妙补心丸260
丹雄鸡汤263
令人省睡方264
茯神汤266
虎眼汤267
崔氏啼歌方269
鸡心汤270
定志丸271
二、心火亢盛272
九物牛黄丸273
三、热闭心包274
龙脑犀角饮274
牛黄双丸275
四、中寒气闭276
五香丸277
通肺气方278
熏衣香方279
五、心经热盛280
小泻心汤1281
大泻心汤1282
小泻心汤2283
大泻心汤2286
小朱鸟汤286
大朱鸟汤287
犀角豉酒方289
小补心汤2290
大补心汤2291
调中补心汤291
六、心脉痹阻293
小补心汤1293
大补心汤1295
通心气方296
七、热毒壅结299
犀角膏300
风疮方301
疗鼻中生疮方301
治唇烂方302
疗口疮方302
疗恶肿方303
第四章 肝胆方证与方剂305
第一节 寒热病变305
一、肝胆虚寒305
养生补肝汤306
小补肝汤307
大补肝汤308
治耳鸣方并沸闷方309
二、肝胆实热310
茵陈丸311
茵陈汤312
柴胡发泄汤313
赤翳点眼方315
治眼中翳方315
荠苨汤316
黄芩汤318
第二节 疏泄失常318
小泻肝汤319
大泻肝汤320
泻肝汤320
通肝气方321
柴苓术枳汤322
第三节 血分病变323
一、肝血亏虚324
治产后虚弱,肠中百病方324
产后风虚劳损方325
妇人损娠方326
佛手安胎方327
神仙定年方328
二、瘀热互结328
腹内瘀血不通方329
下瘀血汤329
三、寒凝血瘀330
治产难及胎衣不出方330
治乳房方331
妨痛方332
第四节 少阳病变333
一、少阳病证333
大阴旦汤334
二、三焦闭阻338
备急丸338
小麝香丸339
牛黄丸340
三、蛔入胆道341
九种心痛方341
四、疟伏膜原342
疗诸疟验方343
蜀漆丸343
蜀漆丸345
第五章 肾系方证与方剂346
第一节 精气不足346
一、肾阴亏损346
小补肾汤347
大补肾汤348
羌活补髓丸349
八公神散350
韦氏乌发方351
治耳聋方352
二、肾阳虚损352
四时常服方353
三味蛇床散354
三味桂心散355
苁蓉黄芪羊肾汤355
内药方356
温肾强身散359
阳痿散360
三、阴阳两虚361
七子散361
风劳冷病方362
三等丸364
固元补肾汤365
常服补益方367
道家补益禁方367
阳痿膏368
阳痿丸369
茱萸桂心丸370
耳卒疼痛方370
四、肾不纳气371
皂桂含咽方371
肾劳汤372
五、肾虚遗精373
肾虚滑精方373
神仙粥374
六、阳虚寒凝375
硫芷膏376
归艾诃子汤377
治阴冷方377
治阴冷急热方378
脾肾风冷丸378
楮实丸379
第二节 水液失调380
一、阳虚水停380
小玄武汤381
大玄武汤382
泻肾汤384
二、下焦湿热385
小泻肾汤386
大泻肾汤386
瞿麦汤387
滑石散388
附录一 参考文献390
附录二 方名拼音索引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