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并非两难的选择 云贵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索晓霞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97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并非两难的选择 云贵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云贵高原孕育的文化——云贵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与历史特征3
第一章 中国西南的美丽沃土3
第一节 云贵高原与她的自然生境3
一、57万平方公里锦绣山河4
二、物种生存繁衍的宝地7
第二节 厚重的历史积淀10
一、史前文明的摇篮10
二、古滇国与古夜郎国故地11
三、漫长的历史道路14
第二章 经济文化类型视野下的云贵少数民族18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与云贵民族文化18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18
二、云贵高原的民族与分布21
第二节 以犁耕农业为主的云贵少数民族23
一、云南以犁耕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23
二、贵州以犁耕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26
第三节 滞留在刀耕火种下的民族集团29
一、古老原始的耕作方式29
二、云南的锄耕农业民族30
三、贵州的锄耕农业民族32
第三章 云贵多样性民族文化扫描36
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成因36
一、中华文化多元特征的代表36
二、中国古代南方几大族系的交汇点37
三、东亚文化与南亚、东南亚文化的结合区38
第二节 多样性:云贵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39
一、孕育在高山峡谷中的文化39
二、云贵少数民族的有形物质文化41
三、云贵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多样性特征49
第三节 文化:依偎在山区生态环抱中53
一、源于山区生态的独特经济生活54
二、高山峡谷与民族精神文化60
第二篇 并非两难的选择——云贵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实践73
第四章 现代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73
第一节 建国以来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73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推广74
二、文化设施建设成绩显著,文艺人才大量涌现76
三、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广泛开展78
第二节 时代潮流冲击下的文化流失与衰退80
一、少数民族有形文化的流失与衰退81
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流失与衰退83
三、语言文化的萎缩86
第三节 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变异90
一、民族生活文化的变异90
二、信仰崇尚文化的变异94
三、文化变化的特征97
第五章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实践103
第一节 云南民族文化村建设的实践103
一、关于民族文化村103
二、云南民族文化村的建设104
三、云南民族文化村建设的启示107
附录 云南民族村2000年节庆活动安排表111
第二节 丽江模式: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122
一、关于丽江122
二、丽江的文化保护与开发实践128
三、对丽江模式的总结144
第三节 云南省的民族文化大省建设146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146
二、有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48
三、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实践性探索149
附录 《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152
第六章 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实践167
第一节 贵州郎德村寨博物馆实践167
一、关于上郎德寨167
二、村寨博物馆建设168
三、郎德经验172
第二节 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模式178
一、关于生态博物馆178
二、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实践180
三、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实践总结186
附录1 在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访谈录音整理196
附录2 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章程(讨论稿)206
第三节 贵州民族村寨保护与实践210
一、贵州民族村寨保护工作210
二、贵州民族村寨保护的经验211
三、面临的难题216
附录 关于加强我省民族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219
第四节 文化与艺术之乡的创建活动222
一、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亮点工程222
二、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224
三、创建活动的启示226
第三篇 走科学之路——云贵民族文化保护的理论探索233
第七章 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233
第一节 保护:迫在眉睫的任务233
一、中华文化发展的需要233
二、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235
三、实现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236
四、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与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239
第二节 开发: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241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开发民族文化241
二、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开发民族文化243
三、开发是民族文化自身调适的一种手段246
第三节 把握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248
一、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的辩证关系248
二、关于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问题254
第四节 对云贵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特殊性的认识258
一、文化保护与开发同民族经济发展相互铰接259
二、文化保护与开发同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密切关联261
三、贫困容易导致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行为中的失衡心态263
四、现阶段市场机制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中作用的局限265
第八章 立法: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手段271
第一节 云南民族文化保护立法的社会背景271
一、从民族文物立法保护说起271
二、云南民族民问文化的普查整理273
三、形势对文化保护立法的呼唤274
第二节 云南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立法实践277
一、《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277
二、立法的经验283
三、《条例》的特点分析287
四、云南立法保护民族文化的效果分析288
附录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95
第三节 贵州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立法实践304
一、文化保护工作对立法的呼唤304
二、《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09
附录 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314
第九章 文化开发中的合理性原则323
第一节 确立合理性原则的必要性323
一、开发不够的问题324
二、过度开发的现象328
三、不当开发的恶果330
第二节 合理性原则及其内涵331
一、适度性原则332
二、选择性原则333
三、创造性原则334
四、特色性原则335
五、安全性原则335
六、公正性原则336
第三节 文化开发合理性保障机制的建立338
一、文化开发合理性观念的建立338
二、文化开发合理性评估制度的建立339
三、文化开发合理性监控系统的建立340
第十章 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机制创新345
第一节 云贵民族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传承机制346
一、文化传承方式346
二、文化传承机制353
三、文化传承中的特殊运作358
第二节 传统文化传承机制面临的挑战361
一、文化传承链的断裂361
二、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整合功能弱化363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创新途径366
一、政府扶持与引导366
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369
三、运用教育手段激发群众的积极性373
附录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377
第十一章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与文化主张385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追求385
一、自然高于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386
二、自然与人享有同等权利——对人为伤害自然行为的控制387
三、控制人口——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396
第二节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化主张398
一、互助互爱,团结协作398
二、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大局401
三、崇尚勤劳,扬善弃恶403
第三节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主张的现实意义406
一、民族文化的灵魂407
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408
三、民族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409
四、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宝贵资源413
附录 《墨西哥城文化政策宣言》418
第十二章 对国外民族文化政策的观察429
第一节 维护民族利益,保护民族特征——法国的民族文化政策429
第二节 多元文化主义——加拿大的民族文化政策432
第三节 在创新中保持传统——日本的民族文化政策438
第四节 立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一个正在积极推进的国际潮流441
第十三章 云贵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对策思考445
第一节 建立与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保障体系445
一、将民族文化立法视为长期系统工程446
二、尽快制定和颁布有关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447
三、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447
第二节 寻求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创新途径448
一、促进自然文化传承过程向自觉文化传承过程的转变448
二、促进新型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449
三、激发群众在传承运行机制创新中的积极性450
第三节 加快文化开发合理性保障机制的建立452
一、恪守民族文化开发的合理性原则452
二、建立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合理性保障机制453
第四篇 从自发走向自觉——云贵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展望457
第十四章 民族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457
第一节 观念的更新与民族经济新增长点的出现458
一、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变革458
二、民族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确立461
第二节 民族特色支柱文化产业的崛起465
一、人文经济之路——云贵未来的发展选择465
二、民族特色支柱文化产业的崛起470
第三节 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475
一、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发展观的确立475
二、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477
第十五章 新世纪的云贵民族文化走向480
第一节 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480
一、历史的启示480
二、民族文化的综合创新481
第二节 从自发走向自觉483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建议稿)486
主要参考书目499
主要参考文献504
后记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