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石漠化治理与发展丛书 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与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培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802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沙漠化-沙漠治理-树种选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石漠化治理与发展丛书 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与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岩溶的概念与分布1
第一节 岩溶的概念1
第二节 全球岩溶分布2
第三节 中国岩溶分布4
一、不同物质构成的岩溶分布状况4
二、岩溶分布区域划分5
第2章 西南八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8
第一节 石漠化土地现状8
一、石漠化土地分布状况8
二、石漠化程度状况9
三、石漠化土地的植被类型状况11
第二节 潜在石漠化土地现状12
一、各省潜在石漠化土地状况12
二、各流域潜在石漠化土地状况12
三、各土地利用类型潜在石漠化土地状况13
四、潜在石漠化土地的植被类型状况13
第3章 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14
第一节 西南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特点和立地分类15
一、西南岩溶地区环境地质的主要特点15
二、立地分类15
第二节 石漠化土地植被人工恢复物种选择原则17
一、原生性、乡土树种原则17
二、多样性原则17
三、定向性原则17
四、地带性原则17
五、生态适应性原则17
六、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17
第三节 植被人工恢复物种选择18
一、选择的具体要求18
二、石漠化分区18
三、分区简述与植被人工恢复物种选择18
第4章 主要乔木树种25
第一节 乔木在石漠化土地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25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常用乔木树种26
第5章 主要灌木树种131
第一节 灌木在石漠化土地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131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常用灌木树种132
第6章 主要藤本植物156
第一节 石漠化土地藤蔓/丛林生态系统恢复分析156
一、石漠化土地生态特征与自我恢复分析156
二、石漠化土地藤蔓/丛林生态系统恢复原则要求157
三、石漠化地区的藤本植物资源与恢复可能性158
第二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藤本植物选择160
一、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160
二、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优势161
三、石漠化治理中的藤本植物选择原则与要求161
第三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常用藤本植物163
第7章 主要草本植物186
第一节 草本植物的出现是石漠化土地恢复的开始186
第二节 利用草本植物进行石漠化土地恢复分析188
一、利用草本植物有效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188
二、草林结合,发挥畜牧业的生产潜力188
三、保护中草药资源,促进生物药业进一步发展189
四、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草(饲)三元结构189
五、促进农村沼气能源的发展190
第三节 石漠化治理中的常用草本植物192
第8章 治理与生态配置模式207
第一节 单物种治理模式207
一、喜树——贵州关岭县喜树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07
二、任豆——广西岩溶山地任豆治理模式208
三、赤桉——广东省罗定市泥质灰岩赤桉治理模式209
四、蓝桉(待确定品种)——云南建水县半干旱区桉树治理模式210
五、柏木——湖南新邵渔溪河流域柏木防护型治理模式211
六、光皮树——湖南新邵石马江流域光皮树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12
七、苏木纯林造林模式213
八、热带地区相思类薪炭林治理模式213
九、高海拔岩溶地区华山松生态林模式214
十、白云质石漠化土地滇柏治理模式215
十一、湘中马尾松防护林治理模式215
十二、杜鹃——广东省云安县城郊杜鹃绿化模式215
十三、油茶——广东省乐昌市油茶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16
十四、芒果——四川仁和区芒果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17
十五、李子人工造林治理模式218
十六、干热河谷花椒经济型生态林模式(顶坛模式)219
十七、滇东南花红李经济型生态林模式220
十八、丹江库区荒坡油桐生态经济林建设模式221
十九、茵红李——四川省兴文县茵红李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21
二十、花椒——贵州贞丰县花椒经济型生态林模式(顶坛模式)223
二十一、金银花人工造林模式224
二十二、干热河谷木豆混交林治理模式225
二十三、多年生牧草——贵州省桐梓县官渡河流域人工种草养畜治理模式225
二十四、杂交竹人工造林治理模式227
第二节 乔木与灌木配置228
一、圆柏+车桑子——云南易门县圆柏+车桑子混交林生态修复模式228
二、川柏+白花刺——湖北丹江库区川柏+白花刺混交型水保林治理模式229
三、核桃+木豆——广西凤山县岩溶山地核桃与木豆经济型治理模式230
四、新银合欢+余甘子——四川宁南县新银合欢+余甘子人工造林治理模式231
五、旱冬瓜+车桑子——云南易门县大阱流域旱冬瓜+车桑子混交林治理模式232
第三节 灌木与草本植物配置234
一、车桑子+金银花——贵州干热河谷车桑子、金银花林药治理模式234
第四节 灌木与藤本植物配置235
一、金银花灌藤——湖南隆回县金银花灌藤生态治理模式235
二、任豆+吊丝竹——广西百色市岩溶山地任豆与吊丝竹混交治理模式236
第五节 多物种植物配置237
一、马尾松+枫香——湖南慈利夜叉泉流域马尾松+枫香混交治理模式237
二、杜仲+柏树——湖北咸丰低山河谷杜仲+柏树经济型治理模式238
三、柏木+马尾松+枫香——湖南桑植苦竹坪多树种混交治理模式239
四、杜仲+柏树——湖北咸丰低山河谷杜仲+柏树经济型治理模式240
五、刺槐、桤木+马尾松、杉木——湖北省建始县东龙河流域针阔混交林治理模式240
六、毛竹混交林——湖北赤壁市陆水林场竹类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41
七、乔木、灌木、藤木结合——湖北鄂西南石漠化坡地林业生态治理模式242
八、桤木与柏木、刺槐等混交林——湖南湘西北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模式243
九、木瓜、花椒、核桃、油茶——湖南桑植溇水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244
十、柏木+龙须草——重庆巫山峡谷林草复合治理模式245
十一、核桃、桑和油桐——重庆黔江区生态经济林治理模式246
十二、生态经济多物种——四川省华蓥市天池镇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247
十三、乔灌草混交——贵州黔东白云质砂石山乔灌草结合型治理模式249
十四、任豆树与山葡萄(乔藤型)造林模式250
十五、任豆树与银合欢混交造林模式250
十六、中山山原华山松、云南松水源涵养林模式251
十七、滇东华山松与栎类混交水土保持林建设模式251
十八、滇东柏树与青冈、滇合欢混交水土保持模式252
十九、低山河谷杜仲、柏树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模式252
二十、中山丘陵区刺槐与马尾松混交模式253
二十一、生态旅游区红椿、猕猴桃混交模式253
二十二、鄂西北丘陵山区栎类薪炭林模式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