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麻醉学高级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麻醉学高级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3208008.jpg)
- 吴新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92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45页
- 文件大小:257MB
- 文件页数:777页
- 主题词:麻醉学-资格考核-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麻醉学高级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麻醉相关解剖生理基础第1章 产妇麻醉的解剖与生理1
第一节 妊娠的解剖和生理变化1
一、循环系统变化1
二、呼吸系统变化2
三、血液系统变化2
四、消化系统变化3
五、肾的变化3
六、内分泌系统变化3
七、代谢率增高4
八、肝功能变化4
九、神经系统变化5
第二节 麻醉药对胎儿娩出后的影响5
一、药物经胎盘转运的主要影响因素5
二、麻醉药对胎儿的作用5
第2章 小儿麻醉的解剖和生理9
一、解剖生理特点9
二、麻醉药理特点13
第3章 老年人麻醉的生理15
一、神经系统15
二、心血管系统17
三、呼吸系统17
四、消化系统18
五、肾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8
六、内分泌系统及代谢19
七、血液系统20
八、老年人的药理学特点20
九、其他21
第4章 麻醉与内分泌功能22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22
一、主要内分泌腺组织22
二、内分泌功能的生理调控24
三、内分泌系统疾病25
第二节 麻醉和手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28
一、麻醉药物28
二、麻醉方法28
三、手术对内分泌的影响28
第5章 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29
第一节 自主神经的解剖29
一、交感神经29
二、副交感神经30
第二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30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30
二、乙酰胆碱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31
三、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储存、释放、失活和代谢31
四、其他递质32
第三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33
一、交感神经的功能33
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34
三、脊髓横断时的自主神经系统改变34
第四节 麻醉药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34
一、吸入麻醉药34
二、静脉麻醉药35
三、麻醉性镇痛药35
四、肌肉松弛药35
五、椎管内阻滞35
第6章 麻醉与循环系统36
第一节 心脏36
一、起搏传导系统36
二、心肌收缩原理36
三、心排血量37
四、心室功能40
第二节 冠脉循环系统41
一、解剖41
二、生理41
三、冠脉循环的调节42
四、心肌的氧平衡43
第三节 微循环44
一、结构44
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吸收作用44
三、微循环的调节45
第四节 心血管的调节46
一、中枢神经调节46
二、自主神经调节46
三、心血管反射47
四、体液调节47
第五节 麻醉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48
一、手术应激反应48
二、麻醉药物48
第7章 麻醉与呼吸系统51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解剖51
一、气道51
二、肺与肺泡52
三、胸廓52
第二节 肺的通气52
一、呼吸动力52
二、胸和肺顺应性53
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53
四、气道阻力54
五、呼吸功55
第三节 肺循环生理55
一、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差异55
二、调节肺血流和阻力的因素55
第四节 肺容量及肺功能检查56
一、肺容量56
二、肺通气功能参数及其意义56
三、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量57
第五节 气体交换58
一、肺血流的分布58
二、肺泡的气体分布和闭合气量58
三、肺的换气及低氧血症原因59
第六节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60
一、氧的运输61
二、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61
三、二氧化碳的运输62
第七节 呼吸的调节62
一、呼吸的中枢调节62
二、通气的反射性调节63
三、呼吸的化学因素调节63
四、围术期肺功能检查64
第八节 肺的非呼吸功能64
一、酸碱平衡64
二、代谢功能64
三、过滤作用65
四、防御功能65
第九节 呼吸系统的重要病理生理特点65
一、气胸65
二、低氧性肺血管收缩65
第8章 疼痛的解剖与生理基础67
第一节 疼痛的神经学解剖67
一、伤害性感受器、传入纤维、背根节神经元67
二、痛觉中枢传导通路68
三、疼痛整合中枢69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和常用概念70
一、神经末梢性疼痛70
二、中枢性疼痛70
三、心因性疼痛70
四、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71
五、痛觉过敏和疼痛倒错71
六、外周(痛)敏感化71
七、中枢神经系统的敏化71
八、自发痛71
九、病理性疼痛71
第三节 疼痛生理71
一、疼痛的外周机制71
二、疼痛的中枢机制72
第二篇 麻醉药理学76
第1章 总论76
一、静脉用药的药理学76
二、吸入用药的药理学78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79
第2章 镇静催眠药80
一、概述80
二、巴比妥类80
三、非巴比妥类81
第3章 麻醉性镇痛药与药物依赖性86
一、概述86
二、阿片受体激动药86
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89
四、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89
五、药物依赖性90
六、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及防治91
第4章 非阿片类镇痛药92
一、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92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92
三、辅助性镇痛药97
第5章 吸入麻醉药102
一、概述102
二、氟烷103
三、恩氟烷104
四、异氟烷105
五、七氟烷106
六、地氟烷106
七、氧化亚氮107
八、氙108
第6章 局部麻醉药109
一、结构与效能109
二、作用机制109
三、药动学109
四、局部麻醉药物的毒性110
五、常见局部麻醉药物及临床应用110
第7章 肌肉松弛药111
一、概述111
二、分类111
三、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111
四、去极化肌松药112
五、非去极化肌松药112
六、新的肌松拮抗药113
第8章 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115
一、概述115
二、拟胆碱药116
三、M胆碱受体阻滞药116
第9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121
一、概述121
二、拟肾上腺素药123
三、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127
四、β受体阻滞药128
第1O章 强心药130
一、洋地黄糖苷类130
二、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131
三、其他132
第11章 血管扩张药134
一、中枢和交感神经抑制药134
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135
三、神经节阻滞药136
四、硝基类扩血管药136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137
六、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药138
七、钙通道阻滞药138
八、内皮素受体拮抗药139
第12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140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140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140
三、钠通道阻滞药141
四、Ⅱ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143
五、Ⅲ类药物——延长ADP药物144
六、Ⅳ类药物——钙通道阻滞药146
七、其他147
第13章 血浆代用品148
一、羟乙基淀粉148
二、明胶类148
三、右旋糖酐148
四、全氟碳化合物148
第三篇 疾病与麻醉150
第1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麻醉150
第一节 麻醉与颅脑生理150
一、脑血流150
二、脑代谢154
三、脑脊液循环157
四、颅内高压、脑疝160
五、意识障碍164
六、脊髓病变167
第二节 神经外科的监测173
一、多普勒超声扫描173
二、血气及呼气末CO2测定174
三、颅内压的测定174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及准备182
一、病情评估182
二、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183
三、麻醉选择原则183
四、不同类型神经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184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的麻醉186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出血186
二、颅内动脉瘤187
三、颅内血管畸形189
四、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麻醉190
五、大脑半球手术的特点194
六、麻醉处理194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196
一、重症肌无力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型196
二、重症肌无力病情评估196
三、麻醉处理要点197
四、术后处理198
第2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麻醉199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麻醉评估199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199
二、呼吸系统感染200
三、支气管哮喘201
四、急性肺栓塞201
五、胸腔积液202
六、气胸203
七、睡眠呼吸紊乱203
八、麻醉前对呼吸系统的评估和准备205
第二节 急性呼吸道炎症的麻醉207
一、临床表现207
二、理化检查207
三、治疗207
四、麻醉要点207
第三节 慢性呼吸道炎症的麻醉207
一、临床表现207
二、理化检查207
三、治疗208
四、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的选择208
第四节 哮喘患者的麻醉208
一、麻醉前准备的注意事项208
二、麻醉药和麻醉方法的选择209
三、处理209
第五节 胸外科手术的麻醉209
一、开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09
二、单肺通气对呼吸的影响210
三、麻醉前肺功能评估及准备210
第六节 食管及纵隔手术的麻醉213
一、麻醉前评估及准备213
二、食管手术的麻醉处理213
三、纵隔肿块的麻醉处理214
第七节 肺叶切除术的麻醉214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及准备214
二、麻醉处理要点215
第八节 气管重建术的麻醉215
一、气道梗阻的病因216
二、麻醉前评估及准备216
三、麻醉处理要点216
四、术后处理要点217
第九节 气道肿瘤激光手术的麻醉218
一、医用激光在气道手术中的应用218
二、激光的“危险”及预防218
三、麻醉处理要点219
第3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麻醉220
第一节 术前对心脏功能的估计220
一、心脏功能的检查220
二、心脏功能分级221
第二节 术前药物治疗及其对麻醉的影响222
一、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222
二、抗感染药物225
三、其他药物225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226
一、先天性心血管疾病226
二、缩窄性心包炎228
三、后天性心血管疾病228
四、再次心脏手术231
第四节 麻醉前准备232
一、麻醉前用药232
二、心血管用药的准备233
三、监测237
第五节 麻醉原则和常用麻醉方法241
一、先天性心脏病241
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245
第六节 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的管理249
一、体外循环时的麻醉管理249
二、心肌保护251
三、停止体外循环前后的处理254
第七节 围术期异常情况处理257
一、急性心力衰竭257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259
三、肺动脉高压259
四、心肌缺血264
五、心律失常264
第4章 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268
第一节 腹部疾病的病理生理268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268
第三节 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269
一、麻醉选择269
二、麻醉要点270
第四节 腹腔镜检查和外科手术的麻醉271
一、手术过程对机体的生理影响271
二、麻醉管理272
第五节 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272
一、肝硬化和门脉高压272
二、麻醉前评估273
三、麻醉处理273
第5章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275
第一节 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的麻醉275
第二节 前列腺手术的麻醉276
一、经腹前列腺手术的麻醉276
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276
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277
第三节 肾移植手术的麻醉278
一、终末期肾病的病理生理279
二、活体肾供体的麻醉279
三、肾移植受体的麻醉280
第四节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麻醉282
一、概述282
二、碎石的原理283
三、碎石术水浴时的生理变化283
四、麻醉选择和术中处理283
第6章 糖尿病和肥胖病人的麻醉285
第一节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285
一、糖尿病的病理生理285
二、麻醉前处理285
三、麻醉处理286
第二节 肥胖病人的麻醉287
一、肥胖的定义及标准287
二、肥胖对生理的影响288
三、肥胖对健康的影响289
四、麻醉前病情评估及准备要点289
五、肥胖患者的麻醉问题289
六、术后处理要点290
七、术后并发症290
第7章 内分泌疾病手术的麻醉291
第一节 垂体瘤手术麻醉291
一、垂体解剖与生理特点291
二、垂体瘤分类291
三、麻醉准备要点291
四、特殊病例麻醉管理要点292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292
一、甲状腺的生理292
二、麻醉前准备293
三、麻醉方法和管理要点293
第三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的麻醉294
一、甲状旁腺的解剖和生理294
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理生理特点294
三、麻醉前准备294
四、麻醉方法和管理要点294
第四节 胰岛素细胞瘤手术的麻醉294
一、胰岛素的生理功能294
二、胰岛素瘤病理生理特点295
三、麻醉前准备295
四、麻醉方法和管理要点295
第五节 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295
一、肾上腺的解剖与生理295
二、皮质醇增多症手术的麻醉296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的麻醉296
四、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297
第六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手术麻醉298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分类298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手术麻醉管理要点298
三、MEN的特殊表现299
第8章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300
第一节 麻醉和手术的要求300
一、体位要求300
二、麻醉选择300
三、警惕脂肪栓塞及肺栓塞301
四、控制出血301
第二节 术前病情估计301
第三节 脊柱手术的麻醉302
一、颈椎手术的麻醉302
二、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的麻醉302
三、椎体切除术的麻醉303
第四节 四肢及关节手术的麻醉303
第五节 显微外科手术的麻醉304
第9章 创伤、休克患者的麻醉305
第一节 严重创伤患者的麻醉305
一、严重创伤的紧急处理305
二、病情估计和麻醉前处理305
三、麻醉前准备306
四、麻醉的选择306
五、监测306
第二节 严重烧伤病人手术的麻醉306
一、烧伤的病理生理306
二、烧伤严重程度估计306
三、烧伤输液的方案及感染控制措施307
四、麻醉选择及管理307
五、监测307
第三节 休克患者的麻醉308
一、休克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08
二、病理生理308
三、休克患者的评估及监测308
四、休克的治疗309
五、休克患者的麻醉309
第10章 产科麻醉310
第一节 围产期孕产妇的解剖生理310
一、神经及内分泌系统310
二、循环系统310
三、血液系统311
四、呼吸系统311
五、消化系统312
六、泌尿系统312
七、脊柱312
第二节 围产期孕产妇的药理313
一、药物经胎盘转运的方式313
二、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313
三、孕产妇常用的药物及其对母儿的影响313
第三节 围产期孕产妇的麻醉314
一、剖宫产术的麻醉314
二、分娩镇痛316
三、高危妊娠患者的麻醉319
第四节 新生儿复苏320
一、新生儿心肺功能不全的原因320
二、新生儿Apgar评分法321
三、正常及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酸碱平衡失调322
四、复苏准备322
五、复苏术322
六、复苏后处理及预后324
第11章 小儿麻醉325
第一节 麻醉有关的小儿生理解剖特点325
一、呼吸系统325
二、循环系统327
三、肾发育及功能328
四、神经系统329
五、体温调节329
六、药理学的影响330
第二节 麻醉前检查、评估及准备330
一、麻醉前检查评估330
二、麻醉前准备331
第三节 小儿的呼吸道管理332
一、上呼吸道有关解剖特点332
二、小儿气管插管术的特点333
三、小儿喉罩的应用334
第四节 全身麻醉335
一、吸入麻醉335
二、静脉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337
三、肌肉松弛药在小儿的应用340
四、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341
五、全麻苏醒期的处理342
第五节 区域麻醉343
一、小儿局麻药药理特点343
二、麻醉方法343
三、局麻药的不良反应344
第六节 小儿麻醉术中监测345
第七节 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和突发不良事件及处理345
一、呼吸系统345
二、循环系统347
三、体温异常347
四、呕吐、反流和误吸347
第八节 小儿术中输液、输血348
一、小儿水电解质代谢348
二、术中输液348
三、术中输血349
第九节 小儿麻醉各论350
一、五官科及颌面部手术的麻醉要点350
二、脑神经外科手术351
三、小儿开胸手术351
四、先天性心血管病手术的麻醉352
五、小儿普外科手术353
六、小儿骨科手术354
七、手术室外麻醉354
第十节 新生儿麻醉355
一、麻醉前评估及准备355
二、麻醉选择355
三、全身麻醉方法及管理355
四、先天性膈疝356
五、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356
六、脐膨出和腹裂357
七、其他消化道疾病357
第12章 老年患者麻醉358
第一节 老年对生理及药理的影响358
一、严重影响生理的年龄358
二、高龄对机体生理的影响358
三、高龄对药理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359
第二节 高龄对麻醉的影响361
一、高龄对硬膜外麻醉的影响361
二、高龄选择全麻还是部位麻醉安全362
第三节 高龄并发症及病情对麻醉及手术“危险性”的评估362
第四节 术后并发症对高龄患者的威胁368
影响老年患者预后的特殊情况368
第13章 非住院手术麻醉370
一、手术种类及患者的选择370
二、麻醉前准备371
三、围术期处理372
四、麻醉后恢复期及处理374
第四篇 麻醉技术与监测376
第1章 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用药376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376
二、各系统功能评估379
三、知情同意384
四、麻醉前准备事项384
第2章 气道管理388
一、上呼吸道梗阻的处理388
二、快速顺序诱导388
三、气管内插管389
四、意外困难插管的处理392
五、清醒插管392
六、吸入麻醉药诱导393
七、困难插管患者的拔管394
八、光导芯394
九、喉罩395
十、食管气管联合导管396
十一、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397
第3章 吸入全身麻醉399
一、吸入麻醉药399
二、麻醉环路400
三、低流量吸入麻醉401
四、吸入麻醉的实施401
五、吸入麻醉对机体的影响403
第4章 静脉全身麻醉406
第5章 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413
一、肌松药的分类413
二、肌松药的药理作用特点413
三、常用肌松药416
四、肌松药的临床应用419
五、肌松药作用的监测420
六、残余肌松药作用和肌松药的拮抗药425
第6章 神经阻滞麻醉428
第一节 颈丛神经阻滞428
一、解剖428
二、颈丛阻滞的实施428
三、并发症429
第二节 臂丛神经阻滞429
一、解剖429
二、臂丛神经阻滞的实施429
第三节 上肢周围神经阻滞431
一、尺神经阻滞431
二、正中神经阻滞432
三、桡神经阻滞432
第四节 下肢神经阻滞432
一、腰神经丛阻滞432
二、坐骨神经阻滞433
三、股神经阻滞433
四、股外侧皮神经阻滞433
第五节 躯干及交感神经阻滞433
一、肋间神经阻滞433
二、椎旁神经阻滞434
三、星状神经节阻滞434
四、腰交感神经阻滞434
第六节 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定位用于神经阻滞麻醉435
一、神经刺激器定位435
二、超声影像定位435
第7章 椎管内麻醉437
一、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437
二、生理学效应437
三、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438
四、蛛网膜下腔麻醉(脊髓麻醉)438
五、硬脊膜外腔麻醉439
六、骶管阻滞440
七、蛛网膜下腔与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440
八、椎管内阻滞在接受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的应用441
九、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441
第8章 控制性降压446
一、控制性降压的生理基础446
二、控制性降压对生理功能的影响447
三、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449
四、控制性降压的方法450
五、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452
第9章 麻醉并发症453
一、低血压453
二、高血压453
三、心律失常454
四、心肌缺血和心梗455
五、低氧血症455
六、高碳酸血症456
七、误吸456
八、喉痉挛457
九、支气管痉挛458
十、急性肺水肿458
十一、急性肺栓塞458
十二、恶性高热459
十三、苏醒延迟461
十四、术后恶心呕吐461
十五、术后谵妄462
十六、麻醉后寒战462
第10章 心电图监测464
第一节 心电监测的基础知识464
一、心电产生的基本原理464
二、心电监测的基本方法464
三、心电图基本波形465
四、心电轴465
五、心电监测诊断的基本步骤465
第二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466
一、心肌缺血466
二、心肌梗死466
第三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监测467
一、心律失常产生的电生理基础467
二、心律失常常用术语468
三、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468
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步骤473
第四节 具有预测严重猝死的几种心电图改变473
一、Brugada综合征473
二、特发性长Q-T综合征473
三、特发性J波(早期复极综合征)474
四、T波电交替474
五、Epsilon波474
六、短Q-T综合征474
第五节 有关心电监测其他技术的评价474
一、心率变异的分析474
二、心率震荡475
三、心磁图475
四、高频心电图475
五、信号平均心电图与心室晚电位475
六、心外膜电位的动态标测475
七、心电峰值标测图475
第11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476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476
一、无创性测量法476
二、有创性测量法476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480
一、适应证481
二、禁忌证481
三、静脉穿刺插管术481
四、临床意义481
五、波形分析482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489
一、适应证489
二、禁忌证490
三、肺动脉导管置入方法490
四、临床意义490
五、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分析491
第四节 心排血量监测496
一、无创性心排血量监测496
二、有创性心排血量监测500
三、心排血量监测的临床意义502
四、心排血量监测的新进展503
第12章 呼吸功能监测506
第一节 呼吸功能的简单评定506
一、呼吸功能的物理检查506
二、其他临床检查506
三、呼吸功能的简易测定507
第二节 通气功能监测507
一、肺容量507
二、动态肺容量507
三、弥散功能508
四、气道反应性509
第三节 通气效应监测510
一、氧气测定510
二、二氧化碳测定512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513
第四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514
第五节 呼吸力学监测520
一、呼吸压力(Pp)520
二、顺应性521
三、气道阻力521
四、呼吸功522
五、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522
第13章 脑功能监测526
一、脑电监测526
二、脑血流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530
三、脑氧饱和度监测532
第14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监测534
一、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与基本原理534
二、肌松监测仪534
三、NMT监测方法536
四、影响NMT监测的因素542
第15章 酸碱平衡和血气监测544
第一节 酸碱平衡544
一、基本概念544
二、酸碱平衡监测545
第二节 血气分析550
一、基本原理550
二、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正常值及意义550
三、血气分析进展551
第16章 体温监测552
一、体温的生理调节552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553
三、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555
四、围术期体温监测556
五、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和处理558
第17章 凝血功能监测559
一、凝血机制559
二、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560
三、传统的实验室检查项目562
四、床边凝血功能监测562
第18章 内分泌功能监测567
一、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567
二、胰岛B细胞功能检查与血糖监测567
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监测568
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检查569
五、肾上腺素髓质功能试验571
六、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572
第五篇 危重病医学575
第1章 绪论575
第2章 围手术期酸碱平衡失调576
一、机体的酸碱平衡576
二、酸碱平衡失常577
第3章 氧疗581
一、低氧血症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581
二、适应证582
三、低氧诊断583
四、氧疗方法583
五、停止氧疗的指征584
六、注意事项584
七、防治氧疗的并发症585
八、高压氧疗585
第4章 机械通气587
一、机械通气的生理影响587
二、呼吸机的结构和原理588
三、各类通气模式592
四、机械通气的临床使用604
五、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609
第5章 心脏除颤/复律和起搏613
一、除颤/复律613
二、心脏起搏617
第6章 脓毒症620
一、相关定义620
二、脓毒症的诊断标准620
三、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623
四、脓毒症的治疗625
第7章 重症病人的特殊管理632
第一节 ICU危重患者的抗感染632
一、ICU危重患者易发感染的因素632
二、ICU常见的感染及诊断632
三、ICU危重患者的抗感染治疗634
四、临床常用抗生素简介634
第二节 ICU危重患者的营养代谢支持638
一、目的和原则638
二、营养状态评价和监测639
三、完全肠外营养支持640
四、肠内营养641
五、危重患者的代谢调理和免疫营养642
六、特殊患者的营养代谢支持642
第三节 ICU危重患者的镇痛镇静643
一、目的和原则643
二、镇痛镇静疗效的评估与重要器官功能监测643
三、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和药物选择644
第8章 急性呼吸衰竭649
一、分类649
二、病因和病理生理649
三、临床表现650
四、诊断650
五、治疗650
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52
第9章 围术期急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657
一、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657
二、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监测657
三、心肌缺血的预防和处理659
四、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659
第10章 急性心力衰竭662
一、病因662
二、临床表现663
三、监测和实验室检查664
四、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665
第11章 休克669
一、休克的分类669
二、休克的发病机制670
三、失血性休克670
四、脓毒性休克673
五、心源性休克676
六、过敏性休克681
七、神经源性休克684
八、注意事项685
第12章 急性肾衰竭686
一、急性肾衰竭686
二、肾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687
第13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88
一、概念68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688
三、诊断690
四、临床监测691
五、MODS患者的治疗692
六、MODS患者的预后695
第14章 心肺脑复苏697
第一节 CPCR概述697
传统CPCR步骤与最新CPCR复苏指南比较697
第二节 CPCR的步骤和处理698
一、基本生命支持698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701
三、后续生命支持705
四、终止复苏和停止生命支持706
第三节 儿童心肺复苏706
一、儿童基本生命支持706
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707
三、复苏后治疗708
四、新生儿复苏709
第六篇 疼痛医学715
第1章 疼痛医学概况715
第2章 疼痛的评估和诊断717
一、疼痛评估717
二、疼痛诊断718
第3章 疼痛的药物治疗720
一、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720
二、阿片类药物720
三、非甾体类消炎药722
四、曲马朵723
五、辅助镇痛药723
六、局部麻醉药723
第4章 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725
一、神经阻滞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机制725
二、神经阻滞方法725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注意事项726
第5章 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728
一、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作用机制728
二、椎管内镇痛的药物选择728
三、药物输注系统的选择728
四、存在问题729
第6章 分娩镇痛730
一、概述730
二、分娩疼痛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730
三、分娩镇痛的常用方法731
四、椎管内镇痛的不良反应731
第7章 疼痛的微创治疗733
一、概述733
二、微创治疗的方法733
三、微创治疗的适应证733
第8章 手术后镇痛735
一、手术后疼痛的生理或病理生理影响735
二、全身镇痛药物735
三、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735
第9章 癌痛治疗738
一、癌痛的原因和评估738
二、癌痛的治疗738
第10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740
一、定义和诊断740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740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741
附录A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麻醉学专业——副高级)742
附录B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麻醉学专业——正高级)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