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形势与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形势与政策
  • 《形势与政策》编写组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7033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时事政策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形势与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实质1

一、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和主要内容1

(一)十七大报告的战略决策1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5

(三)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8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9

二、十七大报告的主要亮点21

(一)发展目标由“总量”到“人均”2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21

(三)建设路径从“四化”到“五化”21

(四)生产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2

(五)中国特色道路从“一条道路”到“五条具体道路”22

(六)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22

(七)反腐败斗争从“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有容身之地”到“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22

(八)人民富裕目标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3

(九)收入分配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4

(十)奋斗目标由“三大文明”到“四大文明”24

(十一)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4

(十二)民主化进程提出“政府公信力”与“公民意识”两个重点25

第二讲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6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6

(一)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6

(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8

(三)科学发展观是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30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1

(一)弄清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至关紧要31

(二)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解读32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38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8

(二)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38

(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39

(四)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9

(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0

(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

(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1

(八)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1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41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41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42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好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43

(四)科学发展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43

第三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5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45

(一)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中的和谐社会45

(二)西方文化视角中的和谐社会观47

(三)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和谐的概括48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49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49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国内背景50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国际背景52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54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科学内涵54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56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58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63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举措67

(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67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70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72

(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73

第四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7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局势7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7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7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78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容78

(二)具体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79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82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特点8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关键问题8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关键问题84

(二)客观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86

(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88

(四)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认识92

第五讲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98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98

(一)当前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几个因素98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102

(三)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评价103

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104

(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104

(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热点106

(三)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109

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问题116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值得重视的三个问题116

(二)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主要面临五大风险121

第六讲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4

一、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124

(一)加强理论武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思想建设取得新成效124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125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125

(四)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126

(五)提升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126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127

(七)加强干部监督,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127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127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28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128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也是适应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切实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129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9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130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132

(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134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138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138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140

第七讲 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143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43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143

(二)台湾问题的实质146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台方针政策146

(一)前三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政策146

(二)近年来党中央对台新主张、新论述、新举措149

(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151

三、未来两岸关系展望156

(一)从大陆对台政策和台湾新领导人的执政理念看两岸关系157

(二)从两岸经贸、政党关系和民间交流看两岸关系157

(三)从国际环境看两岸关系158

(四)从岛内经济、政局看两岸关系159

第八讲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160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160

(一)和平与发展主题形成的基础160

(二)邓小平关于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及其意义162

(三)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关系163

(四)建立国际新秩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65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168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168

(二)经济全球化的若干新特征169

(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69

(四)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70

(五)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及前景172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崛起174

(一)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174

(二)中国和平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劲动力176

(三)中国和平崛起任重而道远178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182

四、朝鲜、伊朗核问题183

(一)朝鲜核问题183

(二)伊朗核问题185

第九讲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87

一、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187

(一)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87

(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1

二、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转变192

(一)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193

(二)教学评估极大地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改革198

(三)“质量工程”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1

三、促进教育公平、公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207

(一)建立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8

(二)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212

第十讲 大学生的廉洁意识216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和目标216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216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219

二、开展廉洁教育,促进全面发展220

(一)廉洁是一种精神境界220

(二)廉洁有益于大学生成才和发展220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221

三、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反腐信息223

(一)腐败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223

(二)全面正确认识反腐败形势,坚定反腐必胜信心225

第十一讲 大学生的安全意识231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231

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基本要求233

(一)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知识,履行维护安全稳定义务233

(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233

三、大学生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33

(一)预防非法侵害,维护人身财产安全233

(二)加强防火意识,防止火灾发生236

(三)遵守交通法规定,防止交通事故238

(四)正确使用网络,防止网络侵害239

(五)遵守安全规定,熟悉实习常识242

(六)远离毒品,珍惜生命242

(七)大学生容易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种主要情形245

(八)班级安全教育的基本问题247

(九)大学生公寓安全问题248

(十)旅行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249

第十二讲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51

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251

(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51

(二)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253

(三)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254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254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254

(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255

(三)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255

(四)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要有所转变256

(五)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256

(六)就业歧视与人才高消费257

三、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几种因素258

(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258

(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259

(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率越高;期待收益越高,就业率越低259

(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260

(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260

四、针对就业难问题大学生需要采取的措施261

(一)及早确定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261

(二)提高就业竞争力261

(三)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262

五、大学生自主创业263

(一)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263

(二)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263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程序和优惠政策266

六、国外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政策267

(一)国外政府在需求促进方面的有关政策268

(二)国外政府在供给促进方面的有关政策268

(三)国外政府在职业匹配促进方面的相关政策269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71

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