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3201508.jpg)
- 冯达文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365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古典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先秦篇1
导言:中国古典哲学的发源3
一、传说时代的“帝”“皇”形象3
二、殷商西周的“帝”“天”信仰4
三、古典文明的最初结晶:六经7
四、春秋时期的贵族风貌14
五、平民崛起与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17
第一章 孔孟原创儒家学说20
一、精神文化的守护意识与开创精神21
二、建基于“世间情”的独特视域23
三、由“情”说“仁”与由“善”论“性”26
四、缘“情”制“礼”与以“仁”行“政”31
五、“人道”与“时命”的背离与理想人格的完善36
六、孔孟原创儒家学说的思想史意义41
第二章 老庄原创道家学说46
一、“隐者”的身份与批判者的姿态46
二、从对社会与文化的反省出发48
三、宇宙论建构与老子回归自然的社会理想53
四、“人间世”审视与庄子的荒诞意识和艺术人生59
五、老庄原创道家学说的思想史意义66
第三章 儒学的早期开展71
一、《大学》:格物致知的理性走向71
二、《中庸》:贯通“性”“命”的最初努力74
三、宇宙论的引入与《易传》的成德论79
第四章 名辩思潮的兴起与墨家学派90
一、认知的不确定性与惠施的“合同异”说91
二、认知的确定性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95
三、墨子的“三表法”与墨者的“名辩”学98
第五章 荀子:下落现实的儒家107
一、“正名”说与荀子的知识论107
二、“天人相分”说与荀子的天道观110
三、“性恶”说与社会的“同一化”趋向112
四、“隆礼”观渗合的法治意识116
五、“化性起伪”说显露的价值困顿118
第六章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成者123
一、前期法家的强国追求与变法活动123
二、韩非对《老子》的新释与“道”的术数化125
三、从“性恶”说到阴冷的“法治”观129
四、韩非的思想与秦王朝的兴亡135
汉唐篇139
导言:汉唐哲学的发展与三教(学)的交汇141
一、由理性回归信仰的思想转型141
二、儒道佛三教(学)的传播与交汇145
三、中古时期的浪漫精神147
第一章 儒学的复兴与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149
一、董仲舒的宇宙论建构150
二、依“天”立法的社会政治理论155
三、“性三品”说与价值的存在化取向157
四、从董仲舒到《白虎通义》159
五、宗教化儒学提示的意义163
第二章 道家的新发展与魏晋玄学166
一、王充的“自然”观167
二、王弼的“贵无”论174
三、郭象的“贵有”论184
四、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192
第三章 道教的创建与道教哲学197
一、道教的初创及其理论基础197
二、道教的发展与葛洪的外丹道204
三、道教的鼎盛与隋唐道教转向211
四、三教(学)的融会与内丹道的流行221
五、道教哲学的认识论考量226
第四章 佛教的传播与佛教哲学235
一、佛教的传入与佛教的基本信仰235
二、空宗般若学的开展与僧肇的“解空”说243
三、“如来藏”思想的传播与《大乘起信论》256
四、隋唐佛教的繁荣与佛教的四大宗派260
五、佛教的中国化趋归:走进日常生活280
宋元明清篇283
导言: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思想历程285
一、近古社会的变迁及其近代化走向285
二、融会三教的儒学及其俗世化先兆287
第一章 周敦颐与张载的“气本论”295
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仁诚”之德的证立295
二、张载的“太虚即气”说与“民胞物与”之境的证成301
三、存在的价值化路向如何可能310
第二章 二程与朱熹的“理本论”314
一、程颢的“天理”体贴与“仁心”体认315
二、程颐:“理”的形上化与“气”的形下化置换320
三、朱熹:“理一分殊”的本体架构与“格物致知”的功夫进路329
四、价值的他律化与主体的缺失340
第三章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志)本论”345
一、陆九渊的“心即理”说与“发明本心”论346
二、王阳明的“心外无理”说与“致良知”论351
三、价值主体的凸显与存在的遗忘363
第四章 陈献章的“率情说”与泰州学的“事本论”365
一、江门白沙:“情”的唤醒365
二、泰州王艮:“事”的提升371
三、泰州后学:“俗”的认肯与“欲”的张扬377
四、儒学的俗世化与神秘化趋向384
第五章 由明入清的“经世致用”思潮390
一、黄宗羲的“人各自私”说与“分权”的政治论391
二、王夫之的从“用”见“体”说与“日生日成”的心性论398
三、戴震的“自然—必然”说与“理存于欲”的价值论410
四、余论:理性走向的困顿与古典精神的现代意义414
附 讲演录416
第一讲 孔孟儒家学说的生命智慧416
第二讲 老庄道家学说的人文价值445
后记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