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泥石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泥石流研究
  • 康志成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80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泥石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泥石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泥石流的命名1

1.2 泥石流的概念1

1.2.1 前苏联1

1.2.2 日本沙防学会1

第1章 泥石流的基本概念1

1.2.3 英国地质学会工程组2

1.2.4 美国地质调查局2

1.2.5 阿尔卑斯山地周边国家(法、瑞、意、德、奥地利等国)2

1.2.6 中国研究者的看法(按年代排序)2

1.3 泥石流定义评述3

1.3.1 泥石流研究特点3

1.3.2 泥石流研究问题4

2.1.2 突发性灾害5

2.1.3 群发性灾害5

2.1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5

2.1.1 常发性灾害5

第2章 中国泥石流灾害5

2.1.4 同发性灾害6

2.1.5 转发性灾害6

2.2 泥石流的危害6

2.2.1 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照片2.1,2.2)7

2.2.2 泥石流对交通的危害7

2.2.3 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8

2.2.4 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照片2.11)8

2.2.5 泥石流对江河的危害(照片2.12,2.13,2.14)8

2.2.6 泥石流对环境的影响9

2.3 泥石流灾害评估9

2.3.1 泥石流灾情估计9

2.3.2 泥石流灾害环境评估10

3.1 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泥石流分类16

3.1.1 按沟谷地貌持征的分类16

3.1.2 按水源条件的分类16

3.1.3 按土源条件的分类16

第3章 泥石流的分类16

3.1.4 按发展历史的分类18

3.1.5 按发育阶段的分类18

3.1.6 按发生频率的分类18

3.1.7 按规模大小的分类19

3.1.8 按力源条件的分类19

3.1.9 按运动流态的分类19

3.2 泥石流分类的初步研究20

3.2.1 按运动和岩土类型的分类20

3.1.10 按运动流型的分类20

3.2.2 按泥石流性质的分类21

第4章 中国泥石流的分布23

4.1 泥石流的分布规律23

4.1.1 地形阶梯两个过渡地带23

4.1.2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高原及边缘山区23

4.1.3 强烈切割的河谷地带23

4.2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24

4.2.1 沿深切割地貌屏障迎风坡密集分布24

4.2.2 沿强烈地震带成群分布24

4.2.3 沿深大断裂带集中分布24

4.2.4 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带分布24

4.3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表说明24

4.3.1 泥石流分布特征表24

4.4.1 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25

4.3.2 泥石流分布图25

4.4 中国几个主要泥石流分布区25

4.4.2 云南大盈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27

4.4.3 甘肃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30

4.4.4 四川安宁河谷泥石流分布区32

4.4.5 渭河谷地泥石流分布区32

4.4.6 川藏公路沿线泥石流分布区34

4.4.7 香港特区山泥倾泻分布区34

第5章 泥石流的形成38

5.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8

5.1.1 地质条件38

5.1.2 地形条件40

5.1.3 降水条件41

5.2.1 地理环境因子42

5.2 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42

5.2.2 地理人类社会因子43

5.3 泥石流形成因子的分析43

5.3.1 泥石流发生的缓变和急变因子43

5.3.2 泥石流发生的激发条件44

5.3.3 用泥石流因子来综合评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45

5.3.4 用泥石流形成条件评估泥石流产生的可能性46

5.3.5 利用降雨因子对泥石流发生进行预测的研究47

5.4 泥石流形成的规模研究50

5.4.1 泥石流流量50

5.4.2 蒋家沟泥石流流量研究53

5.4.3 泥石流总量研究55

5.5 泥石流形成模式56

5.5.1 两种启动模式概述56

5.5.2 水动力模式的起动研究58

5.5.3 土力模式各阶段运动力学分析59

本章小结62

第6章 泥石流的地质、地貌及地理环境特征63

6.1 沟谷和坡面泥石流的形态特征63

6.1.1 沟谷泥石流形态63

6.1.2 坡面泥石流形态64

6.2 地质历史时期的泥石流活动66

6.2.1 古泥石流的活动67

6.2.2 古泥石流的堆积特征68

6.2.3 古泥石流活动期的划分70

6.3 泥石流动力地质作用71

6.3.1 泥石流快速的塑造作用71

6.3.2 泥石流的磨蚀和刻蚀作用72

6.4.1 泥石流沟谷的多年变化74

6.3.3 泥石流的冲撞作用74

6.4 泥石流沟谷的演变74

6.4.2 泥石流沟谷的年际变化75

6.4.3 一次泥石流过程中的沟谷冲淤变化77

6.5 泥石流沉积作用78

6.5.1 泥石流堆积扇78

6.5.2 泥石流堆积作用对河流的影响84

6.5.3 泥石流的沉积形态和结构85

6.6 泥石流堆积物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90

6.6.1 泥石流堆积物的物理特征90

6.6.2 泥石流堆积物的力学特征93

6.7 泥石流的地理环境变迁96

6.7.1 泥石流灾害环境的形成条件97

6.7.2 泥石流灾害环境的产生和发展98

6.7.3 泥石流灾害环境的状况99

6.7.4 泥石流灾害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00

6.7.5 泥石流灾害环境治理效果评估100

本章小结101

第7章 泥石流的物性特征103

7.1 泥石流的物性概述103

7.2 泥石流的浓度特征103

7.2.1 天然输送浓度103

7.2.2 沉积稳定浓度105

7.2.3 以沉积稳定浓度值为主要指标的泥石流分类110

7.2.4 泥石流形成的浓度变化110

7.2.5 泥石流结构系数的理论意义112

7.3 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特征114

7.3.1 各类泥石流的物质组成直方图114

7.3.2 各类泥石流的物质组成的概率累积频率曲线118

7.3.3 泥石流固体物质粗细分界粒径的确定119

本章小结122

第8章 泥石流的流变特征124

8.1 泥石流浆体的黏滞系数124

8.1.1 影响浆体黏滞系数的因素124

8.1.2 关于黏滞系数的计算方法126

8.2 泥石流浆体的屈服应力130

8.2.1 影响浆体屈服应力的主要因素130

8.2.2 宾汉体极限剪应力的统一表达式131

8.3 泥石流原体实验与计算比较133

8.4 泥石流的静力特征134

8.4.1 泥石流体的浮托力134

8.4.2 泥石流的静压力137

本章小结138

9.1 泥石流的流态139

9.1.1 泥石流运动研究的概况139

第9章 泥石流的运动特征139

9.1.2 泥石流流态研究140

9.1.3 泥石流流态分类142

9.1.4 泥石流流态判据浅析143

9.2 泥石流运动特征146

9.2.1 泥石流运动形态类型146

9.2.2 一次泥石流运动过程特征149

9.2.3 一阵泥石流运动特征152

9.3 泥石流运动机理分析154

9.3.1 泥浆中黏粒含量及其分类155

9.3.2 运动模式156

9.4.1 黏性泥石流流速分布特点159

9.3.3 运动特征分类159

9.4 泥石流运动速度159

9.4.2 黏性泥石流阻力及其特点162

9.4.3 泥石流运动要素的量纲分析167

9.4.4 我国泥石流流速研究综述169

本章小结176

第10章 泥石流的动力特征177

10.1 泥石流的冲淤特征177

10.1.1 天然沟道泥石流的冲淤特征177

10.1.2 人工沟道的冲淤变化178

10.2 泥石流的冲压力181

10.2.1 泥石流冲击力的研究181

10.2.2 泥石流冲压力计算方法182

10.4 泥石流的爬高和冲起184

10.3 泥石流弯道超高184

本章小结185

第11章 泥石流侵蚀与输移特征186

11.1 泥石流流域的侵蚀作用186

11.1.1 侵蚀方式概述186

11.1.2 侵蚀量的分析187

11.1.3 侵蚀速度分析188

11.2 泥石流的搬运作用189

11.2.1 连续悬浮搬运190

11.2.2 悬移跳跃搬运190

11.2.3 间断推移搬运190

11.3 泥石流的输移作用190

11.3.1 泥石流含沙量的演变过程191

本章小结193

11.3.2 泥石流输沙特性193

第12章 泥石流的防治对策195

12.1 泥石流的防治对策概述195

12.2 泥石流的防治体系195

12.2.1 治理体系198

12.2.2 防护体系198

12.2.3 预防体系199

12.2.4 预报体系200

12.2.5 警报体系200

12.2.6 其他防范措施202

12.3 泥石流综合治理典型实例202

12.3.1 黑沙河泥石流综合治理203

12.3.2 大桥河泥石流综合治理203

12.3.4 老干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5

12.3.3 东川后山4条泥石流沟的综合治理205

12.3.5 陆王沟和于溪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6 浑水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7 南坪县城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206

12.3.8 盐井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7

12.3.9 火烧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7

12.3.10 南小河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8

12.3.11 田寺东沟泥石流综合治理209

12.3.12 香港雷普街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210

12.4 泥石流局部防护工程典型实例210

12.4.1 排洪道典型工程210

12.4.4 格栅坝典型工程211

12.4.6 香港防治山泥倾泻的四种典型工程211

12.4.5 泥石流治理的其他典型工程211

12.4.3 拱基坝典型工程211

12.4.2 梯级坝典型工程211

附录 泥石流观测站的研究212

1.泥石流观测研究概述212

2.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的观测研究213

2.1 泥石流的发生频率213

2.2 流域特征214

2.3 固体物质补给调查220

2.4 泥石流爆发与运动记实221

2.5 蒋家沟泥石流观测史及主要观测成果222

3.甘肃武都地区的泥石流观测研究240

4.云南大盈江浑水沟泥石流观测研究243

4.1 浑水沟泥石流运动特征244

4.2 浑水沟泥石流运动要素观测研究245

小结248

主要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