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陶瓷工艺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陶瓷工艺学
  • 陆小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388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陶瓷工艺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0 绪论1

0.1 陶瓷的概念与分类1

0.1.1 陶瓷的概念1

0.1.2 陶瓷的分类1

0.2 陶瓷发展简史3

0.2.1 陶器的起源与变迁4

0.2.2 由陶到瓷的发展过程5

0.2.3 瓷器的发展6

0.2.4 中国陶瓷的影响与贡献7

1 陶瓷原料9

1.1 长石10

1.1.1 长石的主要类型10

1.1.2 长石的一般性质11

1.1.3 长石的熔融特性12

1.1.4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13

1.2 石英13

1.2.1 石英的主要类型13

1.2.2 石英的一般性质14

1.2.3 石英在加热过程中的晶型转化15

1.2.4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17

1.2.5 熟料和瓷粉18

1.3 黏土19

1.3.1 黏土的概念19

1.3.2 黏土的成因19

1.3.3 黏土的分类20

1.3.4 黏土的组成21

1.3.5 黏土的工艺性能29

1.3.6 黏土的加热变化33

1.4 其他原料35

1.4.1 长石的代用品35

1.3.7 黏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35

1.4.2 碳酸盐类原料37

1.4.3 镁硅酸盐类原料38

1.4.4 硅灰石、透辉石和透闪石39

1.4.5 磷酸盐类原料41

1.5 陶瓷原料的技术要求42

1.5.1 陶瓷原料的质量要求42

1.5.2 陶瓷原料的合理使用46

2.1.1 配料量表示法49

2.1.2 矿物组成表示法49

2.1 坯料组成的表示方法49

2 坯料配方及其计算49

2.1.3 化学组成表示法50

2.1.4 实验式表示法50

2.2 陶瓷坯料的主要类型51

2.2.1 长石质坯料51

2.2.2 绢云母质坯料57

2.2.3 骨质瓷坯料59

2.2.4 镁质瓷坯料61

2.3 坯料的工艺性能要求63

2.3.1 可塑坯料工艺性能要求63

2.3.2 注浆坯料工艺性能要求64

2.4 坯料配方设计原则、依据及试验步骤64

2.4.1 坯料配方设计原则、依据64

2.4.2 坯料配方的试验步骤65

2.5.1 基本项目的计算66

2.5 坯料配方计算66

2.5.2 坯料配方计算71

2.5.3 坯料性能计算78

3 坯料制备80

3.1 坯料制备工艺流程80

3.1.1 可塑坯料制备工艺流程80

3.1.2 注浆坯料制备工艺流程82

3.1.3 压制坯料制备工艺流程82

3.2 可塑坯料的制备83

3.2.1 原料煅烧83

3.2.2 黏土的风干与风化84

3.2.3 黏土的精选84

3.2.4 原料的洗涤86

3.2.5 原料的粉碎86

3.2.6 除铁、筛分与搅拌91

3.2.7 泥浆脱水93

3.2.8 练泥与陈腐94

3.3 注浆坯料的制备94

3.3.1 泥浆的稀释机理95

3.3.2 电解质的种类96

3.4 压制坯料的制备97

3.4.1 喷雾干燥法97

3.4.2 烘干打粉法100

4  成形101

4.1 可塑法成形101

4.1.1 旋压成形101

4.1.2 滚压成形103

4.2 注浆法成形107

4.2.1 注浆成形的原理108

4.2.2 对泥浆和石膏模工艺性能的要求109

4.2.3 注浆成形方法110

4.2.4 注浆成形常见缺陷分析112

4.3 压制法成形113

4.3.1 影响压制成形坯体质量的工艺因素113

4.3.2 压制成形常见缺陷分析114

4.4 其他成形方法116

4.4.1 等静压成形116

4.4.2 热压注成形118

4.5 修坯与粘接120

4.5.1 修坯120

4.5.2 粘接121

4.6.2 熟石膏的制备122

4.6.1 石膏的性能122

4.6 石膏模122

4.6.3 石膏模的制造123

4.6.4 石膏模的增强126

5 釉料127

5.1 釉的分类127

5.2 釉的性质128

5.2.1 釉的熔融性能128

5.2.2 釉的膨胀系数和坯釉适应性131

5.2.3 釉的机械性质133

5.2.4 釉的光学性质133

5.3 釉用原料134

5.3.1 引入SiO2原料134

5.3.2 引入Al2O3原料134

5.3.5 引入MgO原料135

5.3.4 引入CaO原料135

5.3.3 引入K2O、Na2O、Li2O原料135

5.3.6 引入ZnO原料136

5.3.7 引入PbO原料136

5.3.8 引入B2O3原料136

5.3.9 引入BaO原料137

5.3.10 其他原料137

5.4 釉料配方及其计算137

5.4.1 釉料配方137

5.4.2 釉料配方的计算142

5.5 釉料制备149

5.5.1 制备过程149

5.5.2 工艺要求151

5.6.3 浇釉152

5.6.4 喷釉152

5.6.1 浸釉152

5.6.2 荡釉152

5.6 施釉方法152

5.6.5 刷釉153

5.7 施釉缺陷及其控制153

6 干燥154

6.1 干燥机理154

6.1.1 坯体中水分的类型154

6.1.2 干燥过程155

6.1.3 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156

6.2 干燥方法和干燥设备157

6.2.1 热空气干燥157

6.2.2 红外线干燥159

6.2. 3 微波干燥160

6.2.4 组合干燥161

6.3 干燥制度与干燥缺陷分析161

6.3.1 干燥制度161

6.3.2干燥缺陷分析162

7 烧成164

7.1 坯体入窑164

7.1.1 匣钵装窑164

7.1.2 棚板—立柱装窑装车167

7.1.3 坯体直接入窑168

7.2 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69

7.2.1 影响坯体物理化学变化的因素169

7.2.2 烧成过程的阶段划分169

7.2.3 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70

7.2.4 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变化174

7.3 烧成制度175

7.3.1 温度制度175

7.3.2 气氛制度176

7.3.3 压力制度178

7.3.4 烧成制度的制定与实例179

7.4 烧成操作控制181

7.4.1 隧道窑操作控制181

7.4.2 辊道窑操作控制182

7.5 快速烧成与烧成节能184

7.5.1 快速烧成184

7.5.2 烧成节能方法186

7.6 烧成缺陷分析187

7.6.1 变形187

7.6.3 起泡188

7.6.2 开裂188

7.6.4 生烧与过烧189

7.6.5 阴黄189

7.6.6 烟熏189

7.6.7 橘釉189

7.6.8 釉面针孔190

7.6.9 惊釉与惊裂190

7.6.10 火刺190

7.6.11 落渣190

7.6.12 粘疤190

7.7 窑炉辅助材料191

7.7.1 匣钵与窑具191

7.6.14 熔洞191

7.6.13 釉面无光191

7.7.2 辊棒195

8 装饰199

8.1 陶瓷装饰材料199

8.1.1 陶瓷颜料199

8.1.2 其他装饰材料206

8.2 彩绘207

8.2.1 釉上彩207

8.2.2 釉下彩209

8.2.3 釉中彩211

8.3 颜色釉211

8.3.1 颜色釉的主要配釉方法211

8.3.2 颜色釉的制备工艺212

8.3.3 花釉213

8.4.1 结晶釉214

8.4 艺术釉214

8.4.2 无光釉216

8.4.3 裂纹釉217

8.4.4 变色釉217

8.4.5 荧光釉218

8.5 贵金属装饰219

8.5.1 亮金219

8.5.2 磨光金219

8.5.3 腐蚀金219

8.6 其他装饰方法220

8.6.1 坯体装饰220

8.6.2 综合装饰221

8.7.1 陶瓷颜料中的铅、镉对人体的危害性222

8.7.2 日用陶瓷存在铅、镉溶出的原因及我国新旧铅、镉溶出量标准222

8.7 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问题222

8.7.3 日用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的测试方法223

8.7.4 降低铅溶出量的主要措施224

9 陶瓷的显微结构和性质226

9.1 陶瓷胎体显微结构226

9.1.1 瓷胎显微结构形成过程226

9.1.2 瓷胎显微结构的相组成228

9.2 陶瓷性质229

9.2.1 白度230

9.2.2 光泽度231

9.2.3 透光度231

9.2.4 机械强度232

9.2.5 热稳定性233

9.2.6 化学稳定性233

9.2.7 吸湿膨胀性234

9.2.8 气孔率和密度2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