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
  • 辛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44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合成材料-助剂-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绪论1

第1章 高分子合成材料1

1.1 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1

目录1

1.2 合成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

1.3 合成材料的种类3

1.4 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态5

1.5 合成材料的加工6

参考文献7

第2章 添加剂8

2.1 添加剂在合成材料加工中的地位8

2.2 添加剂的类别9

2.2.1 稳定化的添加剂9

2.2.2 物理改性添加剂10

2.2.4 功能性添加剂11

2.2.3 化学改性剂11

2.3 添加剂发展概况12

2.4 添加剂工业特点12

2.5 添加剂工业的经济特点13

2.6 添加剂工业的商业特点13

参考文献14

第2篇 材料加工添加剂15

第3章 抗氧剂15

3.1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16

3.1.1 聚合物的热氧降解机理16

3.1.2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17

3.2 抗氧剂的结构与性能22

3.2.1 胺类抗氧剂22

3.2.2 酚类抗氧剂27

3.2.3 辅助抗氧剂31

3.3 金属离子钝化剂35

3.4 抗氧剂的选用原则36

3.5 抗氧剂的研究进展37

3.5.1 协同效应的研究37

3.5.2 均协同作用39

3.5.3 非均协同作用40

3.5.4 分子内复合的自协同作用43

3.5.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44

参考文献45

第4章 稳定剂47

4.1 热稳定剂47

4.1.1 原理47

4.1.2 热稳定剂的种类、结构与性能49

4.1.3 典型应用实例及制备方法52

4.1.4 热稳定剂的发展方向55

4.2 光稳定剂59

4.2.1 原理60

4.2.2 常用光稳定剂的种类、性能及用途64

4.2.3 典型应用实例及制备方法75

4.2.4 光稳定剂的发展方向80

参考文献82

第5章 促进剂83

5.1 橡胶的硫化83

5.1.1 硫化中的特性变化和正硫化84

5.1.2 硫化的过程84

5.2 硫化促进剂85

5.2.1 促进剂的分类85

5.2.2 促进剂的作用机理87

5.2.3 促进剂的功能和选择88

5.2.4 工业上常用的硫化促进剂88

5.2.5 促进剂的选择标准93

5.2.6 促进剂的发展94

5.3.1 催化氧化工艺95

5.3 促进剂的最新发展95

5.3.2 造粒96

5.3.3 表面处理技术和微胶囊化技术96

5.3.4 预分散体97

5.3.5 对人类安全的促进剂97

5.3.6 多功能促进剂100

参考文献101

第6章 润滑剂102

6.1 高分子材料加工用润滑剂作用机理102

6.1.1 内润滑——塑化机理103

6.1.2 外润滑——界面润滑机理103

6.1.3 外润滑——涂布隔离机理103

6.2 材料加工用润滑剂103

6.2.1 烃类润滑剂103

6.2.3 脂肪酸酯类润滑剂104

6.2.2 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104

6.2.4 脂肪酸及其金属皂105

6.2.5 脂肪醇106

6.2.6 有机硅氧烷106

6.2.7 聚四氟乙烯106

6.3 润滑剂发展趋势107

参考文献107

7.1 增塑机理108

7.1.1 增塑作用的表观理论108

第7章 增塑剂108

第3篇 物理改性剂108

7.1.2 增塑作用的微观机理110

7.1.3 反增塑111

7.2 增塑剂的结构与增塑性能的关系112

7.2.1 结构与相容性的关系112

7.2.2 结构与增塑效率的关系112

7.2.5 结构与耐久性的关系113

7.2.3 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113

7.2.4 结构与耐老化性的关系113

7.2.6 结构与毒性的关系114

7.3 增塑剂的种类、合成及性质114

7.3.1 增塑剂的种类114

7.3.2 有机酸酯类115

7.3.3 磷酸酯118

7.3.4 聚酯119

7.3.5 环氧化物119

7.3.6 其他类型的增塑剂120

7.4 增塑剂的应用120

7.4.1 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及选用120

7.4.2 PVC中增塑剂的选用121

7.4.3 其他热塑性塑料中增塑剂的选用122

7.5 增塑剂的发展趋势122

参考文献123

8.1.1 聚合物成核结晶机理124

第8章 成核改性剂124

8.1 聚合物成核结晶机理124

8.1.2 异相成核结晶动力学125

8.2 聚丙烯用成核剂的种类及性能127

8.2.1 α晶型成核剂128

8.2.2 α晶型成核剂对聚丙烯宏观性能的影响130

8.2.3 α晶型成核剂对聚丙烯微观形态的影响133

8.2.4 β晶型成核剂133

8.3 聚酯用成核剂136

8.4 聚甲醛用成核剂137

8.5 聚酰胺(尼龙)用成核剂138

8.6 聚烯烃用成核剂发展方向138

参考文献139

第9章 抗冲改性剂140

9.1 抗冲改性剂的抗冲机理140

9.2 抗冲改性剂的类型与特征142

9.3 影响抗冲改性剂增韧性能的因素143

9.3.1 基体树脂特性的影响143

9.3.2 橡胶相的影响144

9.3.3 橡胶相与基体树脂之间黏合力的影响146

9.4 抗冲改性剂实例147

9.4.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47

9.4.2 氯化聚乙烯149

9.4.3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152

9.4.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54

9.4.5 丙烯酸酯聚合物155

9.4.6 其他抗冲改性剂157

9.5 抗冲改性剂的应用157

9.5.1 抗冲改性剂改性聚氯乙烯158

9.5.2 抗冲改性剂改性聚丙烯163

参考文献164

第4篇 化学改性剂165

第10章 交联剂165

10.1 交联剂作用机理166

10.1.1 有机交联剂的作用机理166

10.1.2 无机交联剂的交联机理168

10.1.3 光交联及辐射交联机理169

10.2 交联剂的合成及特性172

10.2.1 过氧化物交联剂172

10.2.2 胺类交联剂175

10.2.3 有机硫化物交联剂179

10.2.4 树脂类交联剂182

10.2.5 醌及对醌二肟类交联剂186

参考文献187

第11章 偶联剂188

11.1 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表征188

11.1.2 钛酸酯偶联剂的作用机理189

11.1.1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189

11.1.3 偶联效果的表征190

11.2 偶联剂主要品种及应用191

11.2.1 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品种及其具体应用191

11.2.2 钛酸酯偶联剂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特点194

11.2.3 其他偶联剂的应用197

11.3 偶联剂的合成198

11.3.1 硅烷偶联剂的合成198

11.3.2 钛酸酯偶联剂的合成201

11.4 偶联剂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202

参考文献203

第12章 相容剂204

12.1 相容作用机理204

12.2 相容剂的分类208

12.3 相容剂的合成210

12.4 增容效果的表征211

12.5 工业上常用相容剂品种及性能212

12.6 相容剂的发展与展望216

参考文献217

第13章 发泡剂218

13.1 发泡原理218

13.2 发泡剂的结构及其特点219

13.2.1 主要分类及其性能特点220

13.2.2 发泡剂性能评价以及选用原则220

13.3 常用化学发泡剂221

13.3.1 无机化学发泡剂221

13.3.2 有机化学发泡剂223

13.3.3 发泡助剂228

13.4 发泡剂的发展趋势228

参考文献229

第5篇 功能性添加剂230

第14章 着色剂230

14.1.1 着色剂的性能指标231

14.1 着色剂的性能与常用着色方法231

14.1.2 着色方法232

14.2 着色剂的种类及制备233

14.2.1 无机颜料233

14.2.2 有机颜料234

14.3 着色剂的发展方向237

参考文献238

第15章 荧光增白剂239

15.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239

15.2 荧光增白剂的种类及合成240

15.2.1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240

15.2.2 双苯乙烯联苯型荧光增白剂241

15.2.3 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242

15.2.4 苯并噁唑型荧光增白剂243

15.2.5 萘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243

15.3.1 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上的应用244

15.3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244

15.3.2 荧光增白剂在纸张上的应用245

15.3.3 荧光增白剂在纺织上的应用245

15.3.4 荧光增白剂在纤维、塑料上的应用245

15.3.5 荧光增白剂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246

15.4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方向246

参考文献246

第16章 阻燃剂247

16.1.2 合成材料燃烧性标准248

16.1 材料的燃烧和阻燃剂的作用机理248

16.1.1 燃烧机理248

16.1.3 阻燃机理249

16.2 阻燃的种类及合成252

16.2.1 阻燃剂的分类252

16.2.2 添加型阻燃剂253

16.2.3 反应型阻燃剂259

16.3.1 阻燃剂的用量及使用要求261

16.3 阻燃剂的应用261

16.3.2 阻燃剂在塑料中的应用262

16.3.3 阻燃剂在纤维中的应用263

16.4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263

参考文献265

第17章 抗静电剂266

17.1 抗静电作用机理267

17.1.1 静电的产生与积累267

17.1.2 静电的逸散268

17.1.3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269

17.2 抗静电剂的类型与合成270

17.2.1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270

17.2.2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274

17.2.3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274

17.2.4 两性离子型抗静电剂277

17.2.5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278

17.3 抗静电剂在塑料及纤维中的应用279

17.3.1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279

17.3.2 抗静电剂在纤维中的应用283

17.4 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285

参考文献287

第18章 透明剂289

18.1 透明剂增透机理289

18.2 透明剂的种类及代表性产品290

18.2.1 二亚苄基山梨醇类透明剂290

18.2.2 有机磷酸酯盐类透明剂292

18.2.3 松香脂类透明剂293

18.3 透明剂浓度对聚丙烯透明性能的影响293

18.4 透明剂对聚丙烯其他性能的影响294

18.5 透明剂的发展方向294

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