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 刘济良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5072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青少年-人生观-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研究范围1

1.价值2

2.价值观与价值观念3

3.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4

4.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6

5.价值观教育与日常行为培养7

二、价值观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9

1.价值观可教吗?10

2.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10

三、研究方法17

第二章 困惑:传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淬变18

一、改革开放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经验总结18

1.“崇高理想”——脱离现实的“假大空”价值观18

2.“政治挂帅”——圣光照耀下的青少年价值观20

3.“主体迷失”——“文革”中的矛盾价值观21

二、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在困惑中前进29

(一)“精神”的困惑——青少年价值观在反思中发展30

1.告别崇拜——对既有价值观念的怀疑30

2.拒斥“雷锋”——榜样力量的消解31

3.躲避崇高——价值观的世俗化33

(二)“信仰”的重塑——青少年价值观在争论中进步35

1.“潘晓现象”——人生价值观的追问36

2.“萨特热”——自主价值观的萌芽45

3.“台港流行风”——生命价值观的催发50

4.“蛇口风波”——现代价值观的形成54

(三)生命的珍视——青少年价值观在社会转型中提高63

1.孤独的自我——对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视63

2.“郎郎”的困惑——寻找丢失的“草帽”69

3.“梅晓”的感叹——不要天使,不要撒旦77

(四)行为的失范——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缺失83

1.“君子动口不动手”——言行不一的行为表现83

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风使舵的双重人格85

3.高智低德——应试教育下的人性扭曲86

三、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91

(一)全球化的趋向:强调全球意识的价值观教育92

1.全球化的意蕴92

2.全球化的积极意义94

3.教育的价值取向96

(二)网络化生存:强调主体自觉的价值观教育101

1.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102

2.网络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作用103

3.价值观教育的举措108

第三章 解读:青少年价值观危机的归因分析112

一、国际文化教育的宏观影响113

(一)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113

1.科学技术的被误用113

2.生活世界的被消解119

(二)工具理性的横行肆虐126

1.效率至上的工业精神127

2.科层制的价值误区129

3.实利主义的猖獗131

二、社会转型的价值震荡136

(一)“众神狂欢”——多元价值观的形成137

1.主流文化的更替——价值观的多样化137

2.精英文化的式微——价值观的庸俗化140

3.大众文化的走俏——价值观的世俗化141

4.消费文化的泛滥——价值观的平面化142

(二)“人的异化”——价值理性的迷失152

1.道德感和社会公德心的缺乏153

2.人际关系陌生154

3.沦为金钱、物质、欲望的奴隶157

(三)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震荡的原因160

三、教育使命的畸变与失真163

1.偏离了真谛的教育163

2.忽视了对象的教育165

3.远离了生活的教育166

4.追求功利的教育168

5.偏重于训练的教育170

第四章 建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构想174

一、人性论根基174

1.人是“意义”的存在175

2.人是“道德”的存在180

3.人是“价值”的存在182

4.人是“文化”的存在184

二、理论基础189

1.人的本质的世纪追问189

2.人的有限性的正确认识193

3.“单面人”的理性解读196

4.“科学主义”的批判解构200

5.人文精神的理想建构205

三、价值取向确定206

1.政治标准价值观教育的反思207

2.经济标准价值观教育的超越213

3.人文标准价值观教育的建构216

四、教育目标设想221

1.走进生活——价值观教育的基础221

2.关注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真224

3.提升精神——价值观教育的追求229

4.重塑信仰——价值观教育的灵魂232

五、正确价值观构想236

1.社会主义理想的树立236

2.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238

3.科学精神的培养240

4.人文精神的养育242

5.审美意识的培养244

第五章 实践: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操作体系探索247

一、模式建构247

(一)国外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借鉴247

1.“价值澄清”模式247

2.“认知—发展”模式256

3.“体谅”模式265

4.社会行动模式273

(二)我国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建构279

1.继承我国历史上价值观教育的优良传统279

2.认真总结我国建国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经验288

3.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模式方面的经验291

4.以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基础294

5.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295

二、原则遵循295

1.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的辩证统一295

2.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协同发展303

3.一元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合理兼顾307

三、方法运用311

(一)我国传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检讨311

1.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方法的批判311

2.形式主义方法的拒斥317

3.灌输方法的扬弃322

(二)价值观教育方法的运用327

1.传统方法的借鉴328

2.新方法的运用351

第六章 结语:走向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观教育372

一、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解372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要性375

1.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376

2.人性的完整性的需要377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根据379

1.历史源头的统一379

2.共同目标的一致381

3.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382

4.人的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383

5.人类社会的呼唤384

四、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观教育的取向385

主要参考文献389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