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信学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通信学科史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02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信学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通信与通信系统1

1.1.1 通信的历史及沿革1

1.1.2 通信的定义2

1.1.3 通信系统的组成2

1.2 通信学科体系4

1.2.1 学科的概念4

1.2.2 通信学科体系5

1.2.3 通信学科的特征6

1.3 通信学科发展的科学背景7

1.3.1 电磁学研究诞生电报电话通信8

1.3.2 电磁场理论催生无线电通信8

1.3.3 光电子学研究实现光纤通信9

1.3.4 热力学原理启迪信息论问世10

1.3.5 无线电电子学开启电子通信之门10

1.3.6 计算机技术推进通信智能化11

1.3.7 量子力学引发量子通信12

1.4 通信学科的理论基础12

1.4.1 信息论13

1.4.2 传输理论13

1.4.3 话务理论14

1.4.4 信号处理14

1.5 通信学科的技术发展15

1.5.1 模拟通信技术15

1.5.2 数字通信技术16

1.5.3 光通信技术17

1.5.4 程控交换技术18

1.5.5 移动通信技术18

1.5.6 智能网技术19

1.5.7 数据通信与互联网技术19

1.5.8 宽带通信技术20

1.5.9 下一代网络技术20

1.6 本书概要21

第二章 通信学科的技术演进24

2.1 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演进24

2.1.1 从电报到电话24

2.1.2 从电话到电话网络26

2.1.3 模拟通信网至数字通信网30

2.1.4 增值业务与智能网的形成32

2.1.5 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33

2.1.6 固定电话网到移动电话网35

2.1.7 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之路36

2.2 有线及光通信技术演进37

2.2.1 有线及光通信技术发展概述37

2.2.2 明线通信的发展37

2.2.3 电缆通信的发展38

2.2.4 现代光纤通信的发展40

2.2.5 光纤通信主要技术特点与走向45

2.2.6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发展49

2.3 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演进49

2.3.1 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50

2.3.2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52

2.3.3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53

2.3.4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55

2.3.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63

2.4 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演进66

2.4.1 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概述66

2.4.2 从电报到传真67

2.4.3 数据网的演进路线69

2.4.4 计算机网的演进路线74

2.4.5 数据通信IP时代80

第三章 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85

3.1 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的发展85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发展历史85

3.1.2 步进制和人工长途交换技术的发展88

3.1.3 纵横制交换技术的发展89

3.1.4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92

3.1.5 智能网技术的发展97

3.1.6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98

3.1.7 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99

3.1.8 通信网络体制及标准的发展101

3.2 中国有线及光通信技术的发展104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线通信的状况104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线通信的恢复与建设105

3.2.3 电缆及载波通信的发展106

3.2.4 中国光纤数字通信技术的起步109

3.2.5 光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11

3.2.6 光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15

3.2.7 光纤通信器件的研究与发展117

3.2.8 光纤通信设备和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发展120

3.2.9 光通信体制及标准的发展125

3.3 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26

3.3.1 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127

3.3.2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129

3.3.3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132

3.3.4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38

3.3.5 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148

3.3.6 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150

3.3.7 无线及移动通信体制与标准的发展151

3.4 中国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153

3.4.1 概述153

3.4.2 电报的引进与发展154

3.4.3 传真的引进与发展156

3.4.4 数据网的探索与发展158

3.4.5 互联网的引进与发展161

3.4.6 数据通信与互联网标准的发展171

3.5 中国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173

3.5.1 中国军事通信的演进174

3.5.2 有线与光通信的发展175

3.5.3 无线与移动通信的发展178

3.5.4 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的发展180

3.5.5 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181

第四章 中国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183

4.1 通信学科教育的肇始与发展183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183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185

4.2 通信学科教育的沿革与现状191

4.2.1 本专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资源分布191

4.2.2 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设置与资源分布197

4.2.3 通信学科教育的教材建设201

4.2.4 通信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成就202

4.3 通信学科的教育体制及发展特点205

4.3.1 通信学科的教育体制及变革205

4.3.2 通信学科教育的发展特点207

第五章 中国通信学科科研体系的发展210

5.1 通信学科科学研究发展历程210

5.1.1 中国通信学科科研体系初创期210

5.1.2 中国通信学科科研体系跟踪发展期213

5.1.3 中国通信学科科研体系主动创新发展期217

5.2 通信学科科研发展情况219

5.2.1 中国的科技创新计划219

5.2.2 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情况222

5.2.3 通信企业科研活动发展状况224

5.3 通信学科主要科研成就228

5.3.1 国家科技奖励228

5.3.2 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229

5.3.3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230

5.4 通信学科科研体制的特点231

5.4.1 坚持科研体制的改革和竞争机制的引入231

5.4.2 坚持高起点采用新技术232

5.4.3 坚持引进与创新相结合234

5.4.4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建立产业和技术联盟237

第六章 中国通信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发展239

6.1 中国通信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历程239

6.1.1 通信学术共同体的功能239

6.1.2 通信学术共同体的发展239

6.1.3 通信学术共同体的体制改革240

6.2 通信学术共同体的组织与活动241

6.2.1 部科技委的设立与发展241

6.2.2 通信标准化组织的建立与发展241

6.2.3 学会、协会的设立与发展243

6.2.4 论坛、联盟的出现与发展246

6.2.5 通信报刊媒介的创立与发展249

6.2.6 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的举办情况251

第七章 中国通信学科与中国通信产业253

7.1 中国通信产业的演进与发展253

7.1.1 通信运营业的发展253

7.1.2 通信制造业的发展256

7.2 通信运营业对通信学科发展的推动259

7.2.1 市场需求主导技术抉择259

7.2.2 技术集成再创新推进通信网络演进263

7.2.3 业务应用创新推进融合信息服务265

7.2.4 系统优化创新推进3G技术发展266

7.2.5 内容提供创新推进网络与业务融合267

7.3 通信制造业对通信学科发展的推动267

7.3.1 自力更生掌握自有通信技术268

7.3.2 合资引进国外技术再创新269

7.3.3 合力创新铸就程控技术群体突破274

7.3.4 科技产业基地引领光通信学科发展275

7.3.5 产业联盟发展中国自主3G技术277

7.3.6 自主创新推进无线通信学科技术279

7.3.7 制造运营业合作研发智能网技术280

7.4 产、学、研、用结合机制的演进与发展281

7.4.1 大会战方式281

7.4.2 技术转移方式282

7.4.3 合作研发方式284

7.4.4 产、学、研、用联盟方式285

7.4.5 TD-3G国家创新之路287

第八章 历史的启迪290

8.1 中国通信学科发展的主要启示290

8.1.1 学科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是通信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290

8.1.2 依靠科技进步和正确的技术路线是通信业大发展的必要条件291

8.1.3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通信学科加速发展成为可能291

8.1.4 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通信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292

8.1.5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是通信学科繁荣之道292

8.2 通信学科技术发展趋势294

8.2.1 融合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旋律294

8.2.2 宽带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296

8.2.3 泛在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97

8.2.4 绿色化是通信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98

8.3 发展通信学科,更好造福人类299

8.3.1 通信学科造福人类299

8.3.2 通信学科发展带来的挑战300

8.3.3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促进通信学科的更大发展301

附表303

附表1 国际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发展大事记303

附表2 国际有线及光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04

附表3 国际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04

附表4 国际数据与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05

附表5 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发展大事记306

附表6 中国有线及光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08

附表7 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10

附表8 中国数据与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313

附表9 通信领域的国家科技奖励314

附表10 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通信学会的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22

缩略语表336

通信单位简称表345

参考文献349

后记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