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永恒的记忆 新四军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永恒的记忆 新四军发展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30264338.jpg)
-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521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385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永恒的记忆 新四军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新四军发展史3
第一章 新四军的诞生3
第一节 新四军成立前的形势3
一 全面抗战爆发3
二 华中失守4
第二节 新四军的组建7
一 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红军游击队7
二 国共谈判达成建立新四军协议11
三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14
四 战略转变时期的错误倾向17
第三节 各支队的组建19
一 一支队的组成20
二 二支队的组成23
三 三支队的组成24
四 四支队的组成25
第四节 各地留守处、办事处的成立27
一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成立27
二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基本工作及历史作用29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34
第一节 第一、第二支队东进江南34
一 关于新四军的行动方针34
二 先遣支队与江南处女战36
三 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38
四 点燃江南抗战烽火40
第二节 军部和第三支队开赴皖南43
一 军部移驻云岭43
二 第三支队战斗在皖南前线46
三 皖南反“扫荡”49
第三节 第四支队挺进皖中51
一 首战蒋家河口51
二 安合公路沿线抗战52
第四节 游击支队进入豫皖苏边56
一 初战窦楼56
二 开辟豫皖苏边58
第五节 独立游击支队挺进豫鄂边63
一 养马畈会议63
二 奋战豫鄂边66
第三章 向东作战 向北发展68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68
一 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68
二 周恩来到云岭70
第二节 第四、第五支队东进敌后73
一 江北游击纵队成立73
二 江北指挥部成立75
三 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76
四 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79
第三节 江南部队的东进和北上80
一 丹阳游击纵队成立80
二 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82
三 江南抗日义勇军在东路85
四 江南指挥部成立87
五 挺进纵队到苏北88
第四节 第六支队的发展和巩固89
一 进军淮上89
二 开辟皖东北92
第五节 豫鄂挺进纵队在武汉地区作战略展开94
一 四望山会议94
二 大、小悟山战役95
三 挺进京山南山,开辟新的抗日阵地97
第四章 新四军八路军共同发展华中100
第一节 新四军和日伪顽的复杂斗争100
一 华中的“三角斗争”100
二 反共高潮波及华中103
第二节 皖东自卫战争107
一 定远反击战107
二 半塔保卫战109
三 照明山战斗110
第三节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华中111
一 南下陇海111
二 东进淮海113
第四节 黄桥决战114
一 郭村战斗114
二 苏北指挥部成立116
三 黄桥自卫战117
四 狮子口会师和华中总指挥部成立120
第五章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122
第一节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和项英的右倾错误122
一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原因122
二 曹甸战役127
三 项英等人的右倾错误132
第二节 皖南事变142
一 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142
二 悲壮的八天八夜144
三 突围150
四 上饶集中营的斗争152
第三节 重建军部154
一 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154
二 新军部在盐城成立160
三 中国共产党对皖南事变经验教训的总结162
第六章 坚持和巩固华中敌后抗战166
第一节 坚持华中的战略部署166
一 华中局高干会议和华中军分会扩大会议166
二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167
第二节 第一师苏中反“清乡”172
一 反“清乡”斗争的准备172
二 反“清乡”斗争的初步胜利173
第三节 第二师坚持路西、巩固路东176
一 坚持路西、巩固路东176
二 建设巩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177
三 淮南精兵简政和整风运动179
第四节 第三师保卫盐阜、淮海抗日根据地183
一 粉碎日军1941年夏季大“扫荡”183
二 粉碎日军1943年春季大“扫荡”189
第五节 第四师巩固淮北区192
一 恢复皖东北192
二 豫皖苏边三个月自卫战194
三 建立巩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196
第六节 第五师粉碎敌顽夹击 加强豫鄂边根据地建设198
一 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8
二 粉碎空前严重的敌顽夹击200
三 加强根据地建设203
第七节 第六师坚持苏南抗日阵地206
一 东路反“清乡”、反“清剿”的斗争206
二 改变策略,在日伪顽夹击中巩固根据地208
第八节 第七师坚持皖中抗日阵地211
一 统一思想,坚持斗争211
二 立足巢(县)、无(为)基本区,力求向外发展212
三 巩固皖中抗日根据地216
第九节 开展浙东抗日游击战争218
一 浦东游击队南渡杭州湾218
二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219
三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222
第七章 新四军的反攻作战225
第一节 挺进浙西和开辟苏浙皖边225
一 第十六旅南下苏浙皖边225
二 苏浙军区成立227
三 浙西三次反顽自卫战役229
四 苏浙皖边区的各项建设232
第二节 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233
一 第二师主力加强整训233
二 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234
三 向西防御,坚持路西阵地236
第三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扩大237
一 攻克高沟、杨口,扩大淮海区237
二 解放大兴、合德,扩大盐阜区239
三 攻克叶圩子,解放阜宁城240
四 统一盐阜、淮海两区,迎接大反攻的到来241
第四节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和反攻243
一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彻底胜利243
二 苏中军民1944年夏秋攻势作战246
第五节 收复淮北路西 发展河南敌后抗战248
一 扩大淮北解放区248
二 第四师主力西进248
三 保安山战役251
第六节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253
一 第五师粉碎敌伪的“扫荡”和“清乡”253
二 开辟赣北,进军襄南,挺进洞庭湖滨254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256
四 开辟湘鄂赣根据地259
第七节 发展皖南 扩大皖江抗日根据地260
一 巩固巢(县)无(为)中心区260
二 坚持和(县)含(山)261
三 发展皖南261
第八节 浙东纵队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63
一 在日伪顽夹击中发展壮大263
二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266
三 浙南的抗日游击战争269
第八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四军271
第一节 夺取抗战最后胜利271
一 新四军各师的反攻作战271
二 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功绩284
第二节 新四军十万部队的北撤288
一 第三师进军东北288
二 江南和皖江部队的北撤290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部分武装的撤移296
第三节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新四军297
一 停战令前的战斗297
二 自卫战争初期的新四军300
三 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309
后记312
第二部分 新四军征途纪事315
前言315
1937年321
7月321
8月324
9月326
10月328
11月331
12月333
1938年335
1月336
2月338
3月339
4月340
5月341
6月343
7月345
8月347
9月348
10月351
11月352
12月354
1939年356
1月356
2月358
3月360
4月361
5月363
6月366
7月368
8月370
9月371
10月373
11月375
12月378
1940年381
1月381
2月383
3月385
4月388
5月391
6月394
7月395
8月398
9月401
10月403
11月407
12月411
1941年415
1月415
2月422
3月425
4月427
5月429
6月432
7月434
8月436
9月439
10月441
11月442
12月444
1942年447
1月447
2月450
3月452
4月453
5月455
6月459
7月460
8月463
9月465
10月467
11月470
12月472
1943年475
1月475
2月479
3月481
4月485
5月487
6月489
7月491
8月493
9月495
10月498
11月500
12月503
1944年506
1月506
2月509
3月510
4月512
5月513
6月515
7月517
8月519
9月521
10月524
11月527
12月530
1945年532
1月532
2月534
3月536
4月537
5月540
6月541
7月543
8月544
9月551
10月554
11月556
12月557
1946年559
1月559
2月560
3月560
4月560
5月560
6月561
7月562
9月562
10月562
11月563
12月563
1947年564
1月564
结束语565
附:新四军战斗序列表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