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演剧史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河竹繁俊著;郭连友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750392171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演剧史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1
序说3
第一篇 上世第一章 原始演剧3
一 文化背景3
二 《记》、《纪》中的演剧现象4
三 共感咒术6
四 固有歌舞8
第二章 伎乐11
一 文化背景11
二 与外国音乐舞蹈的交流12
三 味摩之13
四 《教训抄》记事14
五 伎乐的艺术形态15
六 伎乐假面17
第三章 舞乐21
一 文化背景21
二 隋唐文化和日本23
三 输入大陆舞乐24
四 贵族阶级的支持27
五 平安初期的大改编28
六 左右两舞29
七 著名曲目34
八 舞乐舞台37
九 舞乐假面39
十 神乐41
十一 平安时代后的发展推移42
第四章 散乐(猿乐)、新猿乐46
一 时代文化46
二 散乐的故乡47
三 散乐的本质与艺术形态49
四 贵族散乐54
五 庶民的散乐58
六 新猿乐60
七 咒师猿乐63
八 白拍子和今样、杂艺65
九 能的产生66
第二篇 中世第五章 延年、延年能69
一 时代背景69
二 寺院的社会地位71
三 延年的内容73
四 延年之能76
五 能乐的展开79
六 中世以后的推移82
第六章 田乐、田乐能84
一 产生过程及其盛衰84
二 田乐的艺术形态88
三 田乐能与猿乐能90
四 中世以后的推移91
第七章 能乐、能狂言93
一 文化背景93
二 殿上酒宴与“乱舞”95
三 猿乐能对田乐能的吸收96
四 大和、近江与其他猿乐能98
五 观、世父子在能乐上的大成99
六 能乐的五种类别、能狂言104
七 足利义满与能乐111
八 武家对能乐的支持112
九 手猿乐及众多的能乐剧团114
十 能乐的面具116
十一 近世以后能乐的发展118
第三篇 近世第八章 木偶净琉璃剧(木偶) (一)古净琉璃时代125
一 平曲、舞曲、幸若、说经节125
二 傀儡子128
三 净琉璃的产生129
四 三味线的传来与改造130
五 木偶净琉璃剧(用线操纵)的诞生131
六 古净琉璃132
七 三都的形势133
八 硬软两派(萨摩和丹后)134
九 金平净琉璃135
十 井上播磨和宇治加贺137
十一 文弥节139
十二 一中节140
十三 河东节141
十四 江户丰后派净琉璃142
第九章 木偶净琉璃剧 (二)当代流(新)净琉璃145
一 近松、义太夫以后145
二 近松门左卫门149
三 专业作家制度的确立154
四 《出世景清》155
五 《曾根崎情死》157
六 丰竹若太夫159
七 《国姓爷合战》161
八 近松之死与合作制度164
九 吉田文三郎166
十 黄金时代170
十一 近松半二171
十二 文乐系统戏曲的衰落与转变172
十三 其后的推移173
第十章 歌舞伎(一)创始期178
一 产生歌舞伎的土壤178
二 创始期180
三 念佛踊182
四 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184
五 若众歌舞伎的艺术形态187
六 入场费的设定191
七 脱离假面192
八 野郎歌舞伎193
第十一章 歌舞伎 (二)元禄歌舞伎197
一 续狂言197
二 元禄文化199
三 坂田藤十郎与“和事”200
四 市川团十郎与“荒事”202
五 “女方”艺术的完成206
六 御家骚动戏210
七 当时的科白剧213
八 剧作家的职业化213
第十二章 歌舞伎(三)完成期(明和、安永、天明时期)216
一 摄取净琉璃戏曲与歌舞伎的完成216
二 歌舞伎音乐的发展219
三 音乐的演出227
四 壕越二三治229
五 所作事(舞踊剧)231
六 这一时期的著名演员236
一 从文化、文政到安政时期244
第十三章 歌舞伎(四)鼎盛期244
二 剧坛的展望246
三 樱田治助与并木五瓶249
四 鹤屋(大)南北252
五 “变化”(化身)舞蹈254
六 “生世话”狂言257
七 濑川如皋260
八 河竹默阿弥261
第四篇 近代现代第十四章 传统演剧267
一 舞乐267
二 能乐268
三 文乐270
四 歌舞伎272
五 团十郎与菊五郎278
六 菊五郎与散切狂言280
七 演剧改良会281
八 天览剧283
九 默阿弥之死285
十 歌舞伎座287
十一 三味线音乐292
十二 舞蹈界295
十三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他298
一 近代歌舞伎与新派的产生302
第十五章 近代(新)歌舞伎、新派302
二 川上音二郎305
三 伊井蓉峰、喜多村绿郎、河合武雄310
四 花柳章太郎、水谷八重子313
第十六章 新剧318
一 产生过程318
二 文艺协会321
三 自由剧场322
四 艺术座325
五 筑地小剧场328
六 左翼演剧331
七 新国剧和前进座及其他335
第十七章 大众演剧340
一 浅草歌剧340
二 东宝歌舞伎343
三 东宝艺术座344
四 少女歌剧345
五 音乐剧346
六 喜剧347
结语352
附录日本演剧史表解356
主要参考文献357
能乐、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等简系谱359
能乐361
竹本义太夫为止的主干简系谱367
新内节375
义太夫节太夫379
三味线383
木偶手385
中村勘三郎家(传九郎·七三郎)387
森(守)田家(勘弥·坂东又太郎·藤川八藏)389
市川家(团十郎·海老藏)391
河原崎家(权之助·长十郎)392
市川家门系(团藏)393
尾上家(菊五郎·松助·梅幸)395
片冈家(仁左卫门·我童·我当·市藏)397
泽村家(宗十郎·原之助·田之助·助高屋高助)399
市村家(羽左卫门·家橘)401
浅尾家(为十郎·实川延若)402
岩井家(半四郎·粂三郎)403
岚家(三右卫门·雏助·关三十郎)405
中村歌右卫门家(芝玩·福助·雁治郎)407
表演艺术家的各种纹章410
演员和服(浴衣)的图案(歌舞伎与当时社会)420
译者后记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