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31765.jpg)
- 江国青主编;班文战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976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63页
- 主题词:国际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1
一、国际法的定义1
目录1
二、国际法的特征3
三、国际法的类别5
四、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6
第二节 国际法的性质8
一、国际法否定论8
二、国际法的法律性质9
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13
一、概述16
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16
二、国际习惯19
三、国际条约21
四、一般法律原则23
五、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资料24
六、国际组织的决议26
第四节 国际法的编纂28
一、国际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28
二、国际法编纂的发展30
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及其编纂活动31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34
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34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联系36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39
四、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各国实践44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49
第一节 概述49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49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历史发展51
三、《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52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52
第二节 《国际法原则宣言》53
一、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54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56
三、不干涉内政原则57
四、国际合作原则59
五、民族自决原则60
六、国家主权平等原则63
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65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6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66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68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69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75
第一节 概述75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75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77
第二节 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79
一、国家作为国际法的基本主体79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0
第三节 其他实体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3
一、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3
二、争取独立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6
第四节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87
一、承认的概念91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91
二、承认的种类92
三、承认的方式和原则95
四、承认的法律效果98
第六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98
一、继承的概念98
二、国家继承99
三、政府继承103
第四章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06
第一节 国家概况106
一、国家的概念和要素106
一、概述108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08
二、国家的类型108
二、独立权111
三、平等权112
四、自卫权114
五、管辖权116
第三节 国家管辖豁免133
一、概述133
二、国家管辖豁免的形式和内容135
三、国家管辖豁免的主体136
四、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138
五、国家管辖豁免的放弃141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145
第五章 国家领土145
第一节 国家领土概说145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146
三、内水149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和变更156
一、国家领土的历史和法律特性156
二、传统国际法取得领土的方式157
三、现代国际法中的领土变更方式164
第三节 领土主权的限制166
一、概述166
二、共管166
三、租借167
五、国际地役168
四、势力范围168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170
一、边界的概念170
二、边界的划分171
三、边境制度173
四、边界争端与中国的边界问题175
第五节 南北极制度180
一、南极180
二、北极183
一、海洋及其意义186
第六章 海洋法186
第一节 概说186
二、海洋法的概念187
三、海洋法的历史发展188
四、海洋法的编纂191
第二节 基线193
一、基线的概念193
二、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194
三、特殊情形下的基线196
第三节 领海和毗连区199
一、领海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199
二、领海的宽度200
三、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201
四、领海内的管辖权203
五、毗连区204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205
一、专属经济区及其由来205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206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207
四、专属经济区的划界208
第五节 大陆架208
一、大陆架的概念208
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210
三、大陆架的法律制度211
四、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问题211
五、我国的大陆架213
第六节 海峡214
一、海峡214
二、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及其制度215
第七节 公海217
一、公海的概念217
二、公海的法律地位218
三、公海的法律制度219
四、公海上的管辖权222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226
第八节 国际海底区域226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227
三、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一般原则227
四、国际海底开发制度228
五、国际海底管理局229
六、《关于实施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协定》231
第七章 空间法233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233
一、概述233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234
三、国际航空的基本法律制度235
四、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制度239
五、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制度242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51
第二节外层空间法252
一、概述252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254
三、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原则255
四、外层空间法的主要制度257
五、外层空间活动的其他法律问题261
第八章 国际环境法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国际环境法的产生263
二、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与特征265
三、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与渊源267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73
一、环境主权原则273
二、环境公平原则274
三、国际合作原则275
四、保护和保全环境原则275
第三节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75
一、国际大气环境保护制度275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制度279
三、保护土地和森林的国际法律制度282
四、保护海洋和淡水的国际法律制度283
五、废弃物的国际法律管制285
六、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制度287
七、贸易与环境289
八、战争与环境291
第九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294
第一节 国籍294
一、国籍的概念294
二、关于国籍的立法296
三、国籍的取得296
四、国籍的丧失299
五、国籍的冲突和解决301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303
一、外国人及其法律地位概说304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304
二、外国人法律地位的一般原则305
三、对外国人的管理307
四、外交保护309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313
一、引渡313
二、庇护319
第四节 难民320
一、难民的概念和种类320
二、难民身份的确定321
三、保护难民的一般原则322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325
第十章 国际人权法325
第一节 概述325
二、国际人权法的形成与发展326
三、国际人权法的渊源330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对象336
一、个人人权336
二、集体人权338
三、关于“和平权”、“环境权”和“发展权”343
第三节 国际人权法中的人权保护措施和监督机制344
一、国内保护措施344
二、国际监督机制347
三、国内保护措施与国际监督机制之间的关系351
第四节 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实践353
一、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353
二、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实践354
第十一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363
第一节 概述363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363
二、外交关系法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364
第二节 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365
一、国内外交机关365
二、外交代表机关367
三、特别使团371
四、外交团373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374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374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375
三、使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76
四、特别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81
五、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384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385
一、概述385
二、领事关系的建立和领馆的设立387
三、领事人员387
四、领事职务及其终止389
五、领事特权与豁免390
六、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393
第五节 维护正常外交关系的法律制度393
一、概述393
二、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的定义和特征394
三、控制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的国际法机制396
第六节 中国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9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39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401
一、条约的概念与特征404
第一节 概述404
第十二章 条约法404
二、条约的名称与分类406
三、条约法的编纂408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409
一、缔约能力和缔约权409
二、缔约程序410
三、条约的加入412
四、条约的登记与公布41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414
第三节 条约的生效和暂时适用416
一、条约的生效416
二、条约的暂时适用417
三、条约的有效期418
第四节 条约的保留418
一、保留的定义418
二、保留的范围420
三、保留的接受与反对421
四、保留及反对保留的法律效果421
第五节 条约的遵守与适用422
一、条约必须遵守422
二、条约的适用424
一、条约相对效力原则426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国426
二、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427
三、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428
四、取消或变更对第三国的义务或权利428
五、条约的规定成为国际习惯法429
第七节 条约的解释429
一、条约解释的含义429
二、条约解释的主体430
三、条约解释的原则与方法431
第八节 条约的修订434
一、条约的修正434
第九节 条约的终止与无效435
一、条约的终止与停止施行435
二、条约的修改435
二、条约的无效439
第十三章 国际组织法441
第一节 概述441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441
二、国际组织法的概念与特征450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452
一、国际组织一般制度的概念452
二、国际组织一般制度的具体内容452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法律制度467
一、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467
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469
三、联合国的会员国470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职权472
五、联合国法律制度在现代国际法中的独特地位481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483
一、概说483
二、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484
三、联合国专门机构485
第五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487
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487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488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489
一、国际责任法的性质与特点491
第十四章 国际责任法491
第一节 概述491
二、国际责任法的历史发展与编纂494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496
一、国家责任的主观要素——行为归于国家496
二、国家责任的客观要素——违背国际义务498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500
一、同意500
二、自卫501
三、反措施502
五、危难503
四、不可抗力503
六、危急情况504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505
一、停止不法行为505
二、赔偿506
三、保证不再重犯512
四、不受国内法的制约513
第五节 国际责任法的新领域513
一、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513
二、国际组织的责任问题521
三、国际刑事责任问题522
二、国际争端的类型526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526
第十五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526
第一节 概述526
三、国际争端的特征527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528
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意义528
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形成与发展529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含义531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532
一、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532
二、解决争端的和平方法537
一、概述555
第四节 联合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555
二、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的一项基本原则556
三、联合国的管辖权558
四、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职权560
五、区域性办法584
第十六章 战争法587
第一节 概述587
一、战争的概念587
二、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地位589
三、战争法的概念与编纂592
第二节 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595
一、战争的开始595
二、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597
三、战争的结束598
第三节 作战手段和方法600
一、战争法的基本原则600
二、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602
三、海战和空战的特殊规则606
第四节 交战者和战争受难者地位609
一、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609
二、交战者地位610
三、战俘待遇611
五、战时平民地位613
四、伤病者的待遇613
第五节 中立615
一、中立的概念与特征615
二、中立国的权利与义务616
三、战时封锁617
四、战时禁制品618
第六节 战争犯罪及其责任619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619
二、纽伦堡、东京审判原则及其意义622
三、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624
四、国际刑事法院629
主要参考文献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