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 郭咸纲著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55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收入分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用卓越的管理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1

目录1

第一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概述1

第一节 企业管理陷阱引发对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思考1

一、企业幼儿期的特点2

一、G管理模式介绍2

二、企业幼儿期管理陷阱分析3

三、对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思考4

第二节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介绍5

一、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概念6

二、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基础——企业经营成果7

二、G管理模式的12个子模式介绍9

三、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形式——企业内外部贡献利益分享9

三、G管理模式的PRE-PASS管理循环13

四、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模型13

第二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常见问题17

第一节 企业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中的常见问题17

一、薪酬水平不合理,收入明显偏低18

二、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19

三、贡献与利益分享相平衡的制度化薪酬机制未形成20

四、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中缺乏中长期激励机制21

五、各贡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难以平衡22

第二节 内外部贡献利益本质分析23

一、影响企业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因素23

二、企业外部贡献利益的本质分析28

三、企业内部贡献利益的本质分析31

四、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目标——实现企业内外部贡献利益的有效均衡33

第三节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优劣的评判标准38

二、企业制度是否合理39

一、企业内外部利益是否一致39

三、评价和分配标准是否明确40

四、是否具有可移植性和连续性43

五、企业内外部贡献与利益分享是否平衡45

第三章 贡献利益分享的基础——企业经营成果分析47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成果概述47

一、企业经营成果的概念48

二、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形式49

三、企业经营成果的内涵和外延53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成果与利益最大化60

一、企业的“黑箱操作”——利润最大化60

二、企业的“白箱操作”——利益最大化62

三、树立新的企业经营理念63

第四章 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67

第一节 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概述67

一、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概念68

二、建立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原则70

三、企业内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实现途径71

第二节 企业内部股东贡献利益分享模式73

一、企业内部股东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方式73

二、解决企业内部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享问题75

三、解决企业内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享问题80

第三节 企业内部非股东贡献利益分享模式81

一、衡量企业内部贡献利益的大小——建立客观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82

二、企业内部非股东贡献利益分享的主要方式89

第五章 外部贡献利益分享模式117

第一节 企业的外部贡献利益117

一、企业的外部贡献利益118

二、社会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企业119

三、企业的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120

四、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展122

第二节 实现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124

一、企业外部贡献利益相关者125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利益127

第三节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128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129

二、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两个主要误区130

三、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132

第六章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设计流程与实施办法142

第一节 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设计流程142

一、谁创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144

二、创造了多少企业经营成果——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贡献度144

三、分配什么给企业的利益分享主体——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分享形式145

四、给各个利益分享主体分配多少——确定贡献利益分享主体的分享量值146

第二节 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147

一、建立企业贡献利益分享指标体系147

二、建立客观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149

三、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操作流程151

四、PRE-PASS管理循环的运用151

五、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制度体系153

附录 “G当量”关于“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的管理测评点(2004版)154

参考文献159

丛书后记1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