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政通鉴 4 新民卷、廉洁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政通鉴 4 新民卷、廉洁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112759.jpg)
- 徐颂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63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政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政通鉴 4 新民卷、廉洁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卷 亲民3
导论3
第一篇 民为邦本8
无民则无以为国8
有民则有天下9
圣人无私心10
得民心者得天下11
民为贵,君为轻12
管子论亲民13
以民为本而无失13
君者舟,庶人者水15
以民为务,天下归之17
统治者以百姓为天18
为政以民为本18
天下离合,系乎民心20
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22
安国立政民为本23
民为天下之真主24
百姓为君之水26
君之于民,犹头之与足27
与民同守是可为也27
天下安危在于民心向背29
百姓安乐为国之甲仗31
为君之道,先存百姓31
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32
第二篇 仁者爱民34
百姓是我的同胞34
民不畏死何惧之36
与民同乐方为乐37
治国之道在爱民38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38
不利不爱不用之39
厚德以亲民40
平易近民,民心归之40
人君不可自坐其民41
晏子之宅近于市43
治国之本在爱人44
尧心存天下45
吏为民役非役民也45
家天下者必愚民46
为官要视民如子48
老百姓爱戴兒宽49
绵绢还民,都内遂安50
吕蒙善待百姓51
敬昭道不株连无辜52
王詹事爱民情深53
枉杀无辜于国不利54
贪毛无羊,贪利无民56
幸乱之民亦可为赤子57
爱民便民号清官58
晋江逌厚抚百姓59
百姓断不可欺60
治政以亲民为要60
轻亵粮食为不敬天61
施行惠政,必有厚报63
理学家论仁者之政64
爱民事迹六则66
公廉慈爱,得民之本68
爱民语录六则69
爱民事例五则71
爱抚百姓如待家人73
第三篇 关心民生74
足民而后民安74
为民开资财之道75
以民生为重77
立国之道在于富民79
不恤民无异率兽食人80
民事不可缓81
体恤百姓饥寒82
民无食则不能使82
与其杀不辜,宁失于有罪83
与民争利,何以养民84
民以食为天85
周宣王不籍千亩86
不可穷民于无路87
善单之善,亦王之善89
不可过取于民90
汉文帝重民生91
齐景公不恤天灾92
汉文帝救助贫困之人95
汉宣帝知民事艰难95
人性无涯,奢俭由势96
刘守文乞粮救沧州98
为令者应有担当99
尊法爱民既是报国100
宁可逆上也不剥下102
不以害民而利己103
应使民安居乐业105
叶南岩重民命106
百姓得食则国无亏107
不扰民而廪有余109
民厚其生,可谓善政110
马君为民涕泗111
第四篇 顺应民情113
取信于民则不败113
民不畏威则威至114
孟子论性善115
民事不可缓也116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119
禁民之心,圣人所难120
明其所欲,行其所善122
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123
惠本而后民归之志124
齐景公欲和民亲下126
为政施恩,民归如水127
用民先示信128
民安其业方可推行政令129
不通下情,国之大患129
以百姓之心为心130
教民学《诗》易民情131
富民在于引导创造132
心存爱心,智无不及133
此身与民共危难134
顺应民情应有度135
不强民所为则利民136
顺民情而便民生137
敬民畏民,不可慢易138
民富始于教化139
官必好恶同民140
不解方言政不通141
因俗施教,政调于时142
存畏民之隐,行爱民之政143
梁彦光以情感人144
第五篇 为民造福146
大禹治水,勤劳为民146
轻财重民,天子之富147
单穆公谏周景王铸大钱147
齐景公冬起大台之役150
汉文帝诏令力农减租151
汉文帝废肉刑152
农为天下之本154
伤民者应受罚155
钟离意谏止明帝修北宫156
今见清平,吏不敢饭157
李膺疾恶如仇惩贪残158
朱邑廉平不苛160
害民之官,不可不黜162
务知百姓利害163
闻有灾害当亟救164
韩愈为民忧盐165
刘晏理财,亲民为先166
要体恤百姓167
于上下有利无不为168
聶忞巧计止盗桑169
为民除患则公私俱利171
爱民则民无所犯172
剥民自利,吾心不安173
宁得死罪,不死饥民175
乌孙古兴修水利176
田赋不平难治政177
民在吾曹酌缓急178
体恤铺行,仁恩难量179
催科不扰为善术181
满岱宽待百姓182
征税不可扰民183
谨防丈田生弊184
何不存体恤之心耶185
官员要处处考虑百姓疾苦187
办事不扰民187
于成龙亲爱百姓189
爱民必先去弊政190
圣贤言治,仁义为先192
第六篇 亲民之道192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194
教化行而习俗美195
法令之功必效于民196
宽猛得宜,乃为相济197
君子体仁足长人198
恭敬·忠信·明察200
治民贵在亲近徕远201
天下为家,法制均一202
宁积于民,无藏府库203
田赋不可过重205
养民之道在爱其力206
与民同之,虽大犹小208
乱纪失民,危道也209
孔子主张薄赋209
汉文帝反对穷兵黩武211
择良吏,济黎民212
先采风俗,后行政务213
王师当存问风俗,救民涂炭214
推行政令不可急躁215
仁义之道,当思在心216
为政之道,首在养民217
养民之政,必先务农218
安民要恢复民生计219
以教化为施政的根本220
做朴素节俭的榜样221
判定刑罚要慎重222
不可以术役民224
外宽内明,得吏民心225
清慎勤非亲民之道227
张天祺教民之术228
以德化民,民敬如神230
守约持俭,以德化民231
导论235
第八卷 廉洁235
第一篇 操守为先242
为官之道,操守为先242
天下之大害为“贪”243
理政莫如平,临财莫如廉246
戒之在初,不可不察247
仁者不可夺民财以求乐248
奸贪之臣,国之社鼠249
无私徇公,坚守直道251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252
不可为贪污者遮掩253
子孙不改布衣本色254
家国之兴,克勤克俭255
居官者应知廉谨256
居官三字符258
吏非廉可了258
清廉者慎勿苛刻260
颜光衷论廉洁261
自身廉洁非贤能262
清廉与执拗无关263
不可因穷困趋时附俗265
第二篇 俭以成廉265
效法圣王当法其节俭266
节俭为长久之道268
圣王之道在节用270
为政需去无用之费272
刘向论厚葬之弊274
严安上书谏止奢靡之风277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278
奢侈乃祸难之源279
崇尚节俭才能保持廉洁280
帝王训诫子孙节俭282
奢侈是生弊耗财之根本285
俭从小事始,俭从小辈起286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286
力戒奢侈、骄傲288
俭以成廉,奢以成贪288
在官必崇俭289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290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91
晏子之布衣栈车292
萧何甘居穷僻处294
卢怀慎不营资产295
日廪八分不为薄297
海瑞始终保持廉洁本身298
廉洁官员受称赞299
敝衣薄食倡俭朴300
田豫清约俭素的作风302
第三篇 知足不辱30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304
叔向贺韩宣子之贫304
公仪休嗜鱼不受鱼306
利之为贵,莫若安身307
守元执素,无乱大伦308
贤者多财损其志309
不受馈赠,免除不义310
任官清贫是好事311
良心死而贪心生312
为官清廉不患贼313
知足知止,可保长久314
欲望满足,亡无日矣315
人生何用多取316
晏婴乘敝车驽马317
高而不狷,洁而不介319
范仲淹重义轻财320
御史还乡,安贫乐道321
第四篇 廉在自律323
俭省节约为表率323
自律不可不严325
君子不可接受贿赂327
大臣法,小臣廉328
西门豹清廉见责敛民受宠329
汉文帝专务以德化民330
吏洁于上,俗移于下331
高欢以己贪而欲正臣敛332
在公门不可言财利333
季文子以德显国334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335
廉洁奉公不妄取336
严于律己则易及人337
高官不贪,低官自廉338
决不靠做官发财340
做官不忘根本342
不可轻易受人钱财343
虽小节也不可马虎344
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345
官长苦则百姓乐346
为政应重惩权贵348
第五篇 依法惩贪348
责下吏更应严上官349
官禄不可太薄350
俸禄太薄则贪风盛351
天下所恃者纲纪353
惩贪在于赏罚兼备354
捐税太多则百姓受饥355
皇后妃子之家不得参政356
上愈不足下愈困357
李绛拒不进羡358
公物只可公用358
公事当循三尺之法359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360
惩治贪官要用重刑361
杨继宗明法治奸贪362
慎防盗用官员名义招摇撞骗364
敢于处理高官的不法之事365
第六篇 廉洁典范367
鬭子文、孙叔敖为相清廉367
父子皆廉好传统369
胡广廉洁从政371
清廉官员百姓爱372
孔奋清廉全县蒙恩374
羊欣的清廉与自负375
为政清廉,不欺暗室376
司马直以死保清白377
清静为政,不谋私利378
温琏不收不义之财379
白居易的清操规讽诗380
包公为官端州而不取一砚383
无宅宰相寇莱公384
宁死也不夺民钱385
王恕指窖止贪386
锐意澄清朝廷吏治387
贿赂不能至我身389
持身励志,一心廉公390
十年不易一袍391
一人赴任,洁己奉公393
江南一叶清393
一介不取在于行395
岳起为官清廉396
不携妻子,讵非卓见398
清官受民爱戴399
不厉民则相安无事400
第七篇 奢贪之戒402
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亡402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403
墨吏不可为404
贪为身家之累406
追求豪华,美德废弃407
虞公贪索遭逐408
君主不可矜于宫室冠裳之美408
景公为履饰金玉410
土茁讽智伯宫室之美411
疲民力以成私好者必败412
斤斤积聚必贻害后世414
上淫侈,欲民不奢难415
不可以性命博取钱财416
贪冒财利招灾祸417
主贪丧国,臣贪丧身418
子罕以不贪为宝419
廉受益,贪败身420
和珅贪污伏法421
后记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