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 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 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
  • 彭诚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004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 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言1

第一章 国家出现前后的社会状况——以自然状态的简要考察为中心16

第一节 没有人类的自然世界17

第二节 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初民阶段17

第三节 开始有创造性劳动的初民社会21

第四节 有了基本社会组织的初民社会23

第五节 形式完整的社会组织——国家的出现25

第六节 史前社会研究的价值27

一、“自然状态”的哲学思想29

二、“市民社会”的基本理念31

第二章 主体性与私权关系的文化探源——以财产、契约制度的历史考察为中心35

第一节 中国古代财产、契约制度的历史发展考察38

一、中国古代财产制度的历史考察38

二、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历史考察48

第二节 古代西方财产、契约制度及权利观念的历史考察57

一、古代西方财产制度及权利观念的发展57

二、古代西方契约制度及权利观念的发展70

第三节 私权产生的文化根源——主体性问题的提出80

一、“观念权利”与“实在权利”——探寻文化根源的起由80

二、“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缺失原因之透视——传统“礼治”、“儒教”文化的影响83

三、“观念权利”产生于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自然哲学与自然法思想88

四、中、西法律(权利)制度差异的具体表现与原因透视96

第三章 主体性、权利理论及其发展106

第一节 权利的主体性条件——从个人到主体107

一、主体承认的历史脉络107

二、主体资格在法律上的表现——权利能力110

三、主体资格与私法理念114

四、主体制度的价值119

第二节 利益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态121

一、利益的基本内涵121

二、个人利益的基本形态127

三、利益与权利制度130

第三节 正义基本理论的简要介绍——以罗尔斯和诺齐克为中心134

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137

二、诺齐克的正义理论141

三、两种正义理论的简要评价——现代哲学研究153

困境的提出153

四、现代哲学研究困境的具体表现158

五、现代哲学研究的思维转型161

第四节 利益的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164

一、确立正当性标准的基点——对影响主体利益之现实制度的评价164

二、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的确立方法和局限169

三、正当性标准(正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173

一、个人正当利益179

第五节 正义原则的评价后果——正当利益179

二、社会公共利益——普遍正当利益的制度化184

三、个人正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187

四、正义——利益走向权利的桥梁189

第六节 正当利益的法律体现——权利制度190

一、权利的本质内涵——正当利益的法律化190

二、权利的特性198

三、权利的法律效力202

四、权利的生成和转换作用——以契约为中介208

五、权利的意义211

六、权利的缺陷及发展空间213

第七节 具体权利的类型和内容215

一、具体权利的一般类型215

二、具体权利的简要内容224

第八节 义务观念的现代理解243

一、义务的内涵与本质243

二、自觉、自愿是义务本质性特点的具体理由248

三、义务自愿性定性的法律意义253

第九节 权利冲突与常人思维257

一、权利冲突的性质——发生于正当利益之间257

二、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258

三、解决途径向常人思维的回归269

一、私法责任的内涵271

第十节 私权的消极保护——责任与救济271

二、私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及简要评价273

三、传统归责原则的主要价值与缺陷——以过错原则为中心276

四、现代意义私法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281

五、“填补损害,免责除外”原则的法律意义283

六、私权救济的契约化286

七、权利的救济方法288

第四章 制度(形式)正义与主体的内在价值292

第一节 主体性与权利感293

一、主体承认程度的不同社会表现293

二、主体性与权利感296

一、从新型合作到现代法律制度298

第二节 从制度(形式)正义到人的内在价值需求298

二、从现代法律制度到自治组织规则301

三、从制度(形式)正义到人的内在价值需求303

第三节 人的内在价值307

一、内在价值的法律内涵——有限利己与有限利他的结合307

二、内在价值的社会基础——人的趋善本性308

三、内在价值的心理基础——情感与幸福感310

四、内在价值的物质基础——财产保障与契约合作314

五、认真行使私权、健全内在价值316

结语318

主要参考文献319

致谢3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