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双重过渡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双重过渡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08760.jpg)
- 陈宗胜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ISBN:75309410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双重过渡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导言: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3
第一章 双重过渡: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3
第一节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双重过渡3
第二节 经济发展阶段的过渡5
第三节 经济体制模式的过渡7
第二篇 制度变迁:市场化进程、所有制及企业体制17
第二章 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17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17
一、体制改革的推进阶段与市场化的涵义及其特征17
二、中国经济各主要领域市场化程度22
三、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28
四、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对策思路39
第二节 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42
一、农业市场化的含义43
二、农业市场化推进阶段回顾45
三、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测度48
四、农业市场化引致因素分析59
五、农业体制市场化的绩效64
六、农业市场化趋势分析67
第三节 非市场导向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天津市鸡蛋价格管制复归的制度变迁69
一、体制变革中天津经济发展概况69
二、制度背景:天津市鸡蛋购销制度的演变过程70
三、价格管制的运作过程74
四、价格管制制度对鸡蛋销售中交易成本的影响80
五、管制制度没有完全实现政府的预期目的86
六、结论与建议89
第三章 中国的所有制改革94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相对优势公有制的混合经济94
一、国民经济大范围内的混合经济94
二、企业内部的混合经济104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07
一、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07
二、所有制改革的预期效果111
第三节 所有制改革与体制模式转换113
第四章 企业制度与企业家主权116
第一节 企业家主权是企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模式116
一、企业经营体制的类型、特征及趋势116
二、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120
三、职工地位界定与经营模式选择126
四、何为有效激励机制128
五、世界趋势与企业模式选择133
第二节 经营损益责任制137
第三节 价格双轨制对企业生产影响的一个微观分析144
一、从理论上看,“差价返还”不存在所谓“帕累托改进”144
二、从实践中看,“差价返还”也存在局限性149
一、20家合资企业的总体情况151
第四节 完善合资企业体制:提高中股比例,克服买断弊端151
二、20家合资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155
三、合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原因157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9
第五章 体制改革推进战略、决策体制及竞争环境163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战略163
一、改革的阶段特征163
二、改革战略思路的选择165
第二节 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167
一、改革经济决策体制的意义168
二、经济决策体制的内涵及旧体制的弊端168
三、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方向169
四、加速双重经济决策体制转化171
第三节 经济有效运行的竞争环境173
一、竞争是导源于经济利益差别的市场经济现象173
二、竞争是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174
三、竞争是保证企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机制177
四、展开竞争的必备条件179
第三篇 经济发展:增长绩效、增长方式及二元经济185
第六章 体制变革与发展实绩185
第一节 体制变革对经济增长态势的制约185
一、定义性解说:生产可能性边界、最优福利点、生产紧张区185
二、体制制约:不同体制下经济总供求状况的比较188
三、体制变革:经济变量显著变动的根本原因192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199
一、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实绩199
二、中国经济人均增长实绩202
三、人均GNP美元值的估算与比较204
第七章 增长方式、增长速度及周期210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210
第二节 增长方式转型与技术进步216
一、如何加快我国经济中的科技进步速度216
二、高度重视技术引进217
三、注意消化和吸收218
四、注重劳动密集技术的开发219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最佳速度222
一、测度增长速度的指标223
二、最佳速度的标志224
三、最佳速度与最优速度的异同227
第四节 经济增长周期229
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及成因229
二、国民经济稳定适度增长233
第八章 二元经济与农业发展及劳动力流动238
第一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238
一、中国整体二元经济的转换程度240
二、中国农村二元经济状况245
第二节 地区案例:天津农村二元经济转换状况247
第三节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发展254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发展255
二、农产品贸易、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市场化262
第四节 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流动274
一、引言:“民工潮”的兴起274
二、“民工潮”的主要起因275
三、“民工潮”的基本特征278
四、“民工潮”的利与弊286
五、“民工潮”的发展趋势与对策290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295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现状及根源和特征296
一、我国的失业及失业类型296
二、二元经济和体制改革与失业299
三、我国近期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失业水平304
四、近期我国失业的特点及评价309
第二节 减低以致消除失业的战略措施313
一、建立并完善失业保障体系314
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318
三、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19
四、调整城市结构,加大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力度321
五、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就业机会322
六、完善劳动力市场323
七、政府对失业的调节及再就业工程324
第三节 通货膨胀及“滞胀”326
一、近次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特征327
二、近次通货膨胀的成因331
三、企业和政府行为不规范与滞胀340
第四节 治理通胀和滞胀的政策选择347
一、国外治理通胀的做法与经验347
二、中国治理通胀的政策选择351
第四篇 收入分配:倒U理论、收入差别及影响因素359
第十章 收入分配倒U理论模型与假说359
第一节 陈氏倒U曲线: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模型359
一、劳动差别及供求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59
二、生计剩余和资本积累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62
三、劳动差别一生计剩余模型373
四、两部门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74
五、公有经济收入差别总模型与倒U假说382
第二节 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及阶梯形变异384
一、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385
二、“阶梯形”收入差别曲线389
第三节 库兹涅茨倒U理论统计检验评析392
一、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提出393
二、对库兹涅茨假设的统计论证394
三、库兹涅茨假设统计论证评析402
第四节 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论争评析406
一、有关库兹涅茨倒U假设的理论论争406
二、库兹涅茨倒U理论论争评析411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418
一、研究主题及一些必要的说明419
二、私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421
三、公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423
四、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Ⅰ)430
五、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Ⅱ)432
六、政策建议435
第十一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及非正常收入的影响439
第一节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439
一、引言439
二、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在经济发展中扩大440
三、收入分配差别扩大主要由收入中哪部分解释442
四、哪些家户特征是制约收入差别的因素?447
五、预测、结论与政策建议452
第二节 天津市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别454
一、天津市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别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扩大——大致适当454
二、导致收入差别扩大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家户特征的变动457
三、对居民收入差别趋势的预测——接近于倒U曲线的拐点466
第三节 农村收入分配与二元经济发展469
一、农村收入分配差别的现状469
二、二元经济发展和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474
三、对收入差别的评价和预测480
第四节 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差别的影响程度的估算482
一、测算方法483
二、私营经济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85
三、部分党政官员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88
四、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89
五、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491
六、结论和对策493
第五节 人口、就业与收入分配494
一、城乡人口流动加快495
二、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496
三、非国有经济吸收逾80%的劳动力497
四、失业率将持续上升498
五、国民收入日趋向个人倾斜499
六、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0年后可能缩小500
第六节 产业深化、分工细化与收入分配501
一、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差别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02
二、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供求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03
三、产业深化对劳动转移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05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506
第五篇 结语:经济理论的演变511
第十二章 经济研究的规范化与发展经济学的趋势51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511
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511
二、研究中国的现实经济运动521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24
一、深化与融合——国外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24
二、拓展与创新——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