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管理者手册 营销管理 第34-35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钱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74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0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146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 经济一体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管理者手册 营销管理 第34-35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新管理者的人生设计1
管理基础篇113
第一单元 管理素质113
第一章 新管理者的形象魅力113
第一节 管理者的影响力113
第二节 管理者魅力法则131
第三节 管理者的形象设计与塑造143
第二章 新管理者的心理素质201
第一节 训练自信心理201
第二节 规划目标心理206
第三节 去除防卫心理212
第四节 把握情绪心理218
第五节 强化交流心理223
第六节 加强沟通心理227
第一节 战略观念234
第三章 新管理者的观念意识234
第二节 科学决策观念236
第三节 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相统一的观念238
第四节 时效观念241
第五节 信息观念243
第四章 新管理者的身体素质246
第一节 身体素质的含义246
第二节 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资本250
第二单元 理论基础257
第一章 经济知识257
第一节 经济学概述257
第二节 需求分析与估计286
第三节 生产决策分析(一)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316
第四节 生产决策分析(二)产品的最优组合354
第五节 风险决策分析364
第六节 成本利润分析372
第七节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397
第二章 管理学知识422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422
第二节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440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488
第四节 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分类515
第五节 现代科学方法——“老三论”与企业管理541
第六节 现代科学方法——“新三论”与企业管理568
第七节 新世纪管理学的挑战和趋势581
第三章 资本运营知识616
第一节 资金筹措概论616
第二节 短期资金的筹措629
第三节 中期资金的筹措646
第四节 长期资金的筹措658
第五节 资本成本率689
第六节 资本结构712
第七节 筹资决策731
第八节 股息决策和债息决策736
第九节 发售技术决策753
第十节 长期投资(一):预备知识761
第十一节 长期投资(二):决策方法779
第十二节 短期投姿(一):基本原理786
第十三节 短期投姿(二):管理政策788
第四章 科技知识806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技术806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811
第三节 Intranet的建设和应用874
第四节 其他现代科技知识921
第一节 民法知识934
第五章 法律知识934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知识976
第三节 企业公司法律知识1000
第四节 市场法律知识1052
第五节 税法知识1106
第六节 劳动法知识1139
第七节 刑法知识1171
第八节 法律救济1200
第三单元 管理能力1213
第一章 组织能力1213
第一节 管理者的驾驭全局的能力1213
第二节 工作指导与管理方法1217
第三节 有效的员工激励1226
第四节 组织管理者艺术1255
第二章 决策能力1284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1285
第二节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1296
第三节 决策的行为1301
第四节 风险决策的方法1309
第三章 协调能力1317
第一节 协调技巧1318
第二节 沟通联络1320
第四章 交际能力1355
第一节 社交能力的内容1355
第二节 社交技巧1357
第五章 语言能力1360
第一节 表达能力的含义1360
第二节 口头表达能力1361
第三节 文字表达能力1367
第六章 预测能力1371
第一节 领会预测的含义1372
第二节 掌握预测工作的程序1375
第三节 了解预测的种类1377
第四节 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1381
第七章 创新能力1398
第一节 创造能力概述1398
第二节 创造方法1408
第八章 自我管理能力1439
第一节 自我评估1439
第二节 自我完善1446
第三节 自我管理1449
第四单元 管理方略1455
第一章 领导权力1455
第一节 管理者权力运用1455
第二节 管理者施控与被控1554
第三节 管理者权力管理1581
第四节 管理者权力转移1630
第二章 经营谋略1644
第一节 谋略思维的真面目1645
第二节 谋略思维的起点1650
第三节 谋略思维的功能1668
第三章 运筹方法1686
第一节 管理者常用管理方法1686
第二节 管理者管理三论1772
第三节 管理者决策技巧1798
第四节 组织管理与系统运筹1848
第四章 公关艺术1941
第一节 管理公关艺术1941
第二节 管理公关调研1966
第三节 管理公关决策1992
第四节 管理公关程序2013
第一节 管理者谈判通则2042
第五章 谈判技法2042
第二节 管理者谈判技巧2189
第三节 管理者谈判分析2254
管理实务篇2287
第五单元 战略管理2287
第一章 企业经营战略2287
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其产生2287
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2297
第三节 竞争战略2307
第二章 战略管理的基础(一)分析与决策过程2310
第一节 关键性问题分析2310
第二节 关键因素分析2319
第三节 决策过程2325
第一节 行业结构分析2388
第三章 战略管理的基础(二)行业结构分析2388
第二节 行业竞争强度的决定因素2393
第三节 行业演化规律2418
第四节 竞争者分析2426
第四章 通用的竞争战略2441
第一节 竞争优势与通用的竞争战略2441
第二节 成本领先2444
第三节 别具一格2451
第四节 集中一点2462
第五节 夹在中间2465
第六节 通用竞争战略的实施2470
第七节 通用竞争战略的风险2475
第五章 居于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选择2479
第一节 新兴行业的竞争战略2479
第二节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2486
第三节 衰退行业的竞争战略2504
第六章 居于行业不同竞争位置的企业战略选择2532
第一节 高密度竞争——位次竞争战略的形成2532
第二节 位次竞争战略2536
第三节 后发企业的竞争战略2540
第四节 进攻战略——瞄准出头鸟2545
第五节 防御战略——迎接挑战者2570
第七章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2606
第一节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2606
第二节 大型企业的战略选择2609
第三节 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2694
第四节 特许体系成长战略——大企业与小企业的联姻2704
第八章 企业发展战略2734
第一节 发展战略及发展竞争优势2734
第二节 发展策略的过程2737
第六单元 组织管理2763
第一章 公司的组织形式2763
第一节 从债务角度考察公司组织形式2763
第二节 从经营业务考察公司组织形式2777
第三节 从经营规模考察公司组织形式2787
第四节 从技术经济联系考察公司组织形式2791
第五节 从其他角度考察公司组织形式2795
第六节 国外一些有关公司的名称介绍2800
第二章 公司的组织结构2805
第一节 公司组织结构的内容2805
第二节 公司组织结构的形式2829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的设计2839
第三章 公司的组织机构2852
第一节 公司组织机构的内容和原则2852
第二节 公司的决策机构2853
第三节 公司的执行机构2877
第四节 公司的监督机构2890
第七单元 人事管理2895
第一章 公司员工的挑选和培训2895
第一节 公司人力规划2895
第二节 公司员工的挑选2903
第三节 公司员工的培训2913
第二章 公司员工的工作评价2938
第一节 公司各类人员评价要素的基本特征2938
第二节 公司各类人员的评价标准和标准编制的一般程序2947
第三节 标准的计量2962
第四节 人员评价与发掘能力2969
第三章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2974
第一节 对企管人员的要求2974
第二节 职务等级制度2982
第三节 能力资格制度2994
第四节 管理人员选拔、使用制度2998
第四章 人事考评制度3013
第一节 人事考评的原则3013
第二节 人事考评的种类及其内容3018
第三节 主要考评因素及其评价标准3024
第四节 主要考评方法3033
第五节 成绩评价方法3045
第六节 人事考评制度3055
第五章 能力开发系统3067
第一节 能力开发系统的内容3067
第二节 企业内教育培训3069
第三节 “自我申告”制度3086
第四节 职务轮换制度3092
第五节 “小集团活动”和提案制度3097
第六章 薪资奖金制度3105
第一节 工资体系3105
第二节 定期提薪与年龄调整3114
第七章 退休与福利制度3118
第一节 企业内福利制度的意义3118
第二节 退休和弹性退休制度3121
第三节 高龄化的综合对策3128
第八章 新竞争下的人力资源管理3130
第一节 导论3130
第二节 新竞争下的人力资源管理3140
第八单元 财务管理3159
第一章 管理会计3159
第一节 概述3159
第二节 企业总成本性态模型及成本性态分析3177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3191
第四节 量、本、利关系分析3211
第五节 经营决策分析3238
第六节 长期投资决策方法3249
第七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3297
第八节 责任会计3323
第九节 标准成本制度法3358
第二章 财务会计3416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概念3416
第二节 财务报表3428
第三节 货币与核算3446
第四节 投资分析3475
第五节 成本分析3494
第六节 比率分析3514
第七节 财务分析、规划与控制3538
第一节 公文的分类3549
第九单元 事务管理3549
第一章 企业公文的处理3549
第二节 文件的处理程序3550
第二章 企业会议管理3557
第一节 企业会议的作用3557
第二节 企业会议的种类3559
第三节 通常召开的几种企业会议3564
第四节 召开企业会议的原则3569
第三章 企业值班管理3574
第一节 企业值班工作的作用3574
第二节 企业值班工作的内容3576
第三节 企业值班工作的要求3583
第四节 企业紧急情况的处理3588
第一节 企业保密管理的方针3592
第四章 企业保密管理3592
第二节 企业保密管理的内容3594
第五章 企业档案管理3616
第一节 档案的作用3616
第二节 档案管理的原则3617
第三节 档案的处理程序3621
第六章 企业印章管理3631
第一节 印章的特点3631
第二节 印章的种类3632
第三节 印章的管理3633
第七章 办公室的管理3636
第一节 办公室环境的布置3636
第二节 办公用具的管理3647
第三节 出差旅行安排3665
第一节 致胜利器——CI系统3669
第一章 企业CI管理概述3669
第十单元 形象管理3669
第二节 三足鼎立——CI系统的组成3676
第三节 企业形象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3679
第二章 CI的功能3686
第一节 企业形象的两大基础3686
第二节 企业形象的功能3692
第三章 CIS总体策划3703
第一节 策划准备3704
第二节 调查与分析3708
第三节 企划方案3714
第四节 设计开发3721
第五节 问题及注意事项3728
第四章 CI的具体设计3732
第一节 设计的核心3732
第二节 产品形象设计3738
第三节 质量形象设计3753
第四节 竞争形象设计3770
第五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深层形象的塑造3786
第五章 企业CIS的导入3803
第一节 企业导入CIS的意义3803
第二节 企业CIS导入时机3811
第三节 企业CIS导入条件3817
第四节 企业CIS导入程序3821
第五节 企业CIS导入原则3834
第十一单元 生产管理3843
第一章 企业生产与业务管理系统3843
第一节 生产与业务管理的概念3843
第二节 生产与业务管理的发展历程3848
第三节 生产与业务管理系统3852
第二章 设施选址3861
第一节 设施选址程序3863
第二节 设施选址的决定因素3864
第三节 综合因素的评价方法3871
第四节 成本因素的评价方法3881
第五节 设施选址的发展趋势3894
第三章 作业管理3897
第一节 作业管理就是执行企业策略3897
第二节 卓越的作业能力是维持获利能力的要件3901
第三节 作业管理的原则3909
第十二单元 质量管理3937
第一章 质量观念与质量体系3937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质量观念3937
第二节 质量和竞争3944
第三节 质量体系概念和标准3948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管理职责3956
第二章 全过程质量保证3956
第二节 质量体系文件3967
第三节 合同评审3977
第四节 设计控制3983
第五节 文件控制4000
第六节 采购控制4008
第七节 需方提供的物资的控制4018
第八节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4020
第九节 工序控制4024
第十节 检验和试验4038
第十一节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4045
第十二节 检验和试验状态4054
第十三节 不合格品的控制4056
第十四节 纠正措施4060
第十五节 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4064
第十六节 质量记录4069
第十七节 内部质量审核4075
第十八节 培训和调动积极性4082
第十九节 售后服务4087
第二十节 统计技术4090
第三章 质量体系的实施4095
第一节 ISO9000认证的基本步骤4097
第二节 初期策划和组织4100
第三节 指导委员会4100
第四节 ISO9000项目任务组4101
第五节 项目实施4102
第六节 建立一个ISO9000质量体系的模式4103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109
第一节 科技进步对企业的影响4109
第十三单元 科技与产品开发管理4109
第二节 企业科技管理的任务与内容4116
第三节 高科技时代的来临4118
第四节 技术领先战略4121
第二章 科学研究4124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类型4124
第二节 科研管理的内容4128
第三节 科研课题管理4130
第四节 科研成果管理4139
第五节 科研组织与人员的管理4143
第六节 专利管理4150
第三章 技术开发4162
第一节 技术开发的含义4162
第二节 技术开发的方法4169
第三节 技术类型、结构、配套与开发周期4174
第一节 新产品开发的概念及类型4187
第四章 新产品开发4187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4198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的风险4207
第四节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4217
第五节 新产品开发策略4219
第六节 新产品开发组织4239
第七节 新产品开发过程4251
第八节 新产品概念开发4261
第九节 新产品样品开发4293
第十节 新产品商品开发4330
第十一节 新产品工艺管理4363
第五章 发展科技策划4377
第一节 发展科技策略4379
第二节 科技评估4380
第三节 选择科技组合4385
第十四单元 营销管理4393
第一章 市场营销思想的发展4393
第一节 五十年代的营销概念4395
第二节 六十年代的营销概念4397
第三节 七十年代的营销概念4399
第四节 八十年代的营销概念4402
第五节 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的新发展4405
第六节 合作营销的发展4414
第二章 大市场营销的应用4419
第一节 进入市场的战略4422
第二节 大市场营销的技能4425
第三节 大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的比较4427
第四节 大市场营销的运用方式和步骤4432
第一节 市场营销侧翼战原则4440
第三章 市场营销战略战术4440
第二节 市场营销游击战原则4458
第三节 市场营销防御战原则4476
第四节 市场营销进攻战4483
第五节 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4491
第四章 从战术到战略逆向市场营销4504
第一节 逆向营销的核心思想4504
第二节 选定市场营销战术4517
第三节 选定市场营销战略4535
第四节 调整市场营销战术4548
第五节 市场营销战略的预试与推行4557
第五章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4569
第一节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4570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的作用及理论依据4574
第三节 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条件4577
第四节 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趋势4580
第五节 国外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4582
第六章 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4589
第一节 竞争战略的内容4590
第二节 竞争战略类型的选择4596
第七章 新形势下的行销策略4602
第一节 新的行销概念4604
第二节 行销策略在公司策略中的角色4607
第三节 选择顾客的重要性4610
第四节 工业市场的区隔4618
第五节 对区隔的最后论点4622
第六节 行销活动必须遍及组织4624
第七节 通过联盟与合伙创造价值4631
第十五单元 信息管理4637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4637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4637
第二节 用户和信息服务部门的作用和责任4642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类型4651
第四节 技术转移4659
第五节 信息管理技术4665
第二章 用户管理人员、计算机和信息系统4675
第一节 用户管理人员的定义4675
第二节 信息服务的范围4676
第三节 管理的目的和信息资源管理4679
第四节 关键术语4681
第五节 信息服务发展模式4686
第六节 对计算机的一些错误认识4694
第三章 信息服务4699
第一节 信息服务环境4699
第二节 人员和组织机构4701
第三节 战略规划4733
第四节 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4736
第五节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4739
第六节 控制与操作4741
第四章 信息服务策略和规程4743
第一节 信息服务策略的合理性4744
第二节 有关策略的几个方面4745
第三节 适合于用户的规程4750
第五章 数据管理4754
第一节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4754
第二节 数据的操纵和检索——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4762
第六章 信息系统开发4769
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学4769
第二节 系统开发的责任矩阵4772
第三节 系统开发过程4777
第四节 信息系统开发的格言4821
第一节 生产阶段概论4826
第七章 作业运用4826
第二节 定期的系统评价4831
第三节 信息系统审查4832
第四节 安全性4834
第五节 费用分配方式4838
第十六单元 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的企业管理4845
第一章 领导新模式4845
第一节 导论4845
第二节 基本的改变4848
第三节 部分解决法4860
第四节 管理实务的再创新4870
第五节 结论4883
第二章 策略联盟4887
第一节 策略联盟的概念4889
第二节 联盟的理由4890
第三节 联盟的核心面向4894
第四节 策略联盟的生命周期4901
第五节 联盟经理人4906
第六节 临时性联盟4911
第三章 国际企业管理4925
第一节 国际投资的动机4927
第二节 分歧的来源4933
第三节 政治及作业上的风险4939
第四节 外币汇率4953
第五节 组织跨国公司4960
第四章 企业国际经营4963
第一节 企业国际经营的模式4963
第二节 国际市场的进入策略4983
第三节 全球战略4996
第四节 转移定价与国际避税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