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权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司法权论
  • 汪习根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923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司法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在冲突与和谐之间——司法权本性的追问1

一、作为生活艺术的司法1

二、作为社会溶剂的司法4

三、作为逻辑语言的司法10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15

第一节 国家司法权在权力系统中的定位15

一、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在宏观层面的比较17

二、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在微观层面的比较19

第二节 对司法权性质的反思与重新定位26

一、公正性反思:以公正性为主,辅之以效率性28

二、裁判性反思:以裁判性为主,辅之以服务性31

三、独立性反思:以独立性为主,辅之以制约性37

四、职业性反思:以职业性为主,辅之以大众性46

五、被动性反思:以被动性为主,辅之以主动性53

六、公开性反思:以公开性为主,辅之以秘密性59

七、交涉性反思:以交涉性为主,辅之以命令性65

八、中立性反思:以中立性为主,辅之以倾向性70

九、格式性反思:以格式性为主,辅之以便利性75

十、终极性反思:以终极性为主,辅之以再启性80

第一节 司法权的内部构成要素86

第二章 司法权的构成86

一、司法权的主体87

二、司法权的客体92

第二节 司法权的权能构成95

一、审判权96

二、司法审查权103

第一节 司法权运行过程概述111

一、司法权运行过程和司法程序111

第三章 司法权的运行过程111

二、研究司法权运行过程的意义112

第二节 司法权的运行过程114

一、司法权的启动114

二、司法权的终结117

三、司法权的实现129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制约因素132

一、执政党对司法权运行过程的影响133

二、最高权力机关对司法权运行过程的影响136

三、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对司法权运行过程的影响139

四、社会对司法权运行过程的影响142

五、当事人对司法运行过程的影响148

第四章 司法权的反思152

第一节 司法权的“异化”现象152

一、司法权独立的异化及其后果154

二、司法“程序理性”的异化及其后果155

三、法官职业素质的异化及其后果158

第二节 异化背后的反思162

一、传统司法文化的历史积弊162

二、近代曲折多舛的两次司法革命170

三、当代困难重重的第三次司法革命173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司法现代化180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180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181

三、全球化浪潮的冲击182

第五章 司法权的创新185

第一节 司法权的创新概述185

一、司法权创新的概念185

二、司法权创新的内涵187

三、司法权创新的意义189

四、当前司法权创新理论评述192

一、自上而下的国家推进模式196

第二节 当代中国司法权创新的路径196

二、自下而上的民间演化模式210

第六章 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目标模式218

引言:当代中国司法权研究之谜218

第一节 目标模式的理论基底220

一、导论220

二、司法本质的理论评思228

三、司法过程的均衡分析238

一、非均衡发展: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48

第二节 目标模式的战略设计248

二、寻找“均衡”:当代中国司法权的目标定位252

三、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目标模式图解260

第三节 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目标模式的要点分析268

一、司法权均衡的统治类型选择268

二、司法权均衡的内部要件连接272

三、司法权均衡的中心区域建设282

第七章 传统法律文化与司法建设288

一、法律文化的涵义289

第一节 法律文化的基本问题289

二、法律文化研究的立场292

三、中国现阶段法律文化的渊源295

第二节 传统法律文化与司法建设300

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现状解析300

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个案解析303

第三节 现代性叙事与后现代的挑战316

一、现代性叙事的特点316

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318

一、现代司法理念概述332

第一节 现代司法理念的特征与基本构造332

第八章 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思维模式332

二、现代司法理念的关联因素335

三、现代司法理念的内容341

第二节 司法理念与法官思维模式的关系352

一、法官思维模式概述352

二、法官思维模式的特征354

三、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思维模式的关系361

第三节 法治中国的法官思维模式363

一、法官思维模式的关联因素363

二、法官思维模式的类型及法治中国法官思维模式的选择370

第一节 司法思维的涵义与特征381

第九章 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思维模式381

第二节 司法思维的方式与方法385

一、司法思维的方式385

二、司法思维的方法387

第三节 司法思维的路径与过程388

一、理论上的几种学说观点389

二、庭审的思维路径与过程392

三、裁判的思维路径与过程393

一、司法思维的原则394

第四节 司法思维的原则与规则394

二、司法思维的规则397

第五节 司法思维的环境与保障404

一、文化环境与社会认同405

二、制度环境与司法独立407

三、机制环境与司法中立408

四、物质环境与司法保障409

五、人文环境与司法素养409

七、教育环境与司法培养411

六、道德环境与司法良知411

第十章 当代中国司法权运行的方法技巧413

第一节 概念及其关联性413

第二节 事实探知中的法律方法417

一、事实探知的证明模式417

二、事实探知的逻辑基础420

三、事实探知的思维特点422

第三节 准据识别中的法律方法425

一、准据的识别问题426

二、准据识别的思维路径428

三、准据识别的思维方法431

第四节 法律推理中的法律方法435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解析435

二、在经验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438

三、法律推理的思维形式441

第五节 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方法443

一、法律解释的思维目标444

二、法律解释的思维原则448

三、法律解释的思维路径450

四、法律解释的思维方法451

第六节 法之续造中的法律方法456

一、概述456

二、漏洞补充中的法律思维458

三、利益衡量中的法律思维468

四、司法造法中的法律思维472

第七节 自由裁量中的法律方法484

一、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基本涵义484

二、司法自由裁量的思维理性485

第八节 法律论证中的法律方法488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与辨析489

二、法律论证与思维方法493

三、裁判文书中的论证思维498

第十一章 构建约束司法行为的实践理性503

第一节 职业理性:司法理念与职业规范504

第二节 思维理性:思维范式与认知规律511

第三节 行为理性:法律方法与司法技术513

参考文献517

后记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