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081935.jpg)
- 西安交通大学,施仁,刘文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1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工业自动化仪表1
工业自动化仪表慨述1
一、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其发展概况1
二、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及其控制系统的组成2
三、仪表的基本技术指标4
第一章 检测仪表6
1—1节 温度检测仪表6
1-1.1 测量温度的主要方法6
1-1.2 热电偶7
1-1.3 热电阻9
1-1.4 半导体热敏电阻11
1-1.5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基本结构11
1-1.6 DDZ-Ⅲ型电热偶温度变送器的实际路15
1-2.1 弹性式压力测量元件20
1—2节 压力检测仪表20
1-2.2 力平衡式压力(差压)变送器22
1-2.3 位移式差压(压力)变送器27
1-2.4 固态测压仪表30
1—3节 流量检测仪表31
1-3.1 节流式流量计32
1-3.2 容积式流量计35
1-3.3 涡轮流量计36
1-3.4 电磁流量计36
1—4节 液位检测仪表37
1-4.1 浮力式和静压式液位计38
1-4.2 电容式液位计39
1-4.3 超声波液位计40
1—5节 成分分析仪表41
1-5.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41
1-5.2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43
1-5.3 色谱分析仪45
第二章 调节器50
2—1节 最简单的两位式调节器节50
2—2节 连续调节器的调节规律52
2—3节 PID运算电路53
2-3.1 比例积分运算电路53
2-3.2 比例微分运算电路56
2-3.3 PID运算电路58
2-3.4 只用一个放大器的PID运算电路60
2—4节 PID调节器的阶跃响应63
2—5节 PID调节器的频率特性64
2—6节 PID调节器的线路实例66
2-6.1 输入电路68
2-6.2 PID运算电路70
2-6.3 输出电路71
2-6.4 DTL-3110型调节器的传递函数72
2-6.5 手动操作电路及自动—手动切换73
2-6.6 测量和给定指示电路77
第三章 执行器79
3—1节 气动执行器79
3—2节 电-气转换器83
3—3节 阀门定位器84
3—4节 电动执行器87
第四章 记录仪表89
4—1节 自动平衡式记录仪表的工作原理89
4—2节 电子电位差计90
4-2.1 测量桥路90
4-2.2 测量桥路的供电91
4-2.3 对电子放大器的主要要求92
4-2.4 电子放大器的电路举例94
4-2.6 电子电位差计的抗干扰97
4-2.5 可逆电动机97
4—3节 自动平衡电桥100
下篇 过程控制103
第五章 调节对象的特性及实验测定103
5—1节 单容对象动特性及其数学描述103
5-1.1 水槽水位的动特性104
5-1.2 加热器对象的动特性106
5-1.3 气罐的动特性106
5-1.4 对象的自衡特性108
5—2节 多容对象的特性、容量滞后、纯滞后109
5-2.1 双容对象的特性109
5-2.2 纯滞后110
5—3节 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定、时域法111
5-3.1 实验测定方法概述111
5-3.2 测定动态特特的时域方法112
5-4.1 正弦波方法117
5—4节 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117
5-4.2 矩形波方法118
5-4.3 闭路测定法120
5—5节 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方法121
5-5.1 平稳随机过程、相关函数、功率密度谱121
5-5.2 相关分析法识别对象动态特性的原理124
5-5.3 伪随机信号127
5-5.4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及其性质128
5-5.5 用M序列信号测定对象的动态特性130
第六章 单回路调节系统的设计及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139
6—1节 概述139
6—2节 对象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调节方案的确定141
6-2.1 干扰通过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141
6-2.2 调节通道动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143
6-2.3 调节方案的确定144
6-3.1 在干扰作用下双容对象的比例调节147
6—3节 调节规律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调节规律的选择147
6-3.2 系统调节性能指标、PI、PD调节作分析151
6-3.3 调节规律的选择156
6—4节 调节器参数的实验整定方法157
6-4.1 反应曲线法157
6-4.2 稳定边界法159
6-4.3 衰减曲线法160
6-4.4 三种整定方法的比较161
6—5节 调节器参数整定的频域法161
6-5.1 M圆法调节器参数的原理162
6-5.2 按调节对象的幅相特性确定调节器的最佳整定参数167
7—1节 串级调节系统170
7-1.1 串级调节系统的组成170
第七章 复杂调节系统170
7-1.2 串级调节系统的特点和效果分析172
7-1.3 调节器的选型和整定方法175
7—2节 比值调节系统176
7-2.1 比值调节系统的组成原理176
7-2.2 比值调节系统的整定178
7—3节 均匀调节系统180
7-3.1 均匀调节系统的组成180
7-3.2 调节器的选型和整定181
7—4节 前馈调节系统184
7-4.1 前馈控制的工作原理184
7-4.2 扰动补偿规律及其局限性185
7-4.3 复合调节系统的特性分析186
7-4.4 复合调节系统参数的选择189
7-4.5 自治调节系统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