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074831.jpg)
- 郑国玺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4037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理论体系2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功能8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8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功能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17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践分析17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分析19
思考题20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1
第一章 物质和意识21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4
三、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25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26
第二节 意识的能动性28
一、意识的本质28
二、意识的作用31
三、把握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实践意义33
思考题36
第二章 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37
第一节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37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37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41
一、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42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42
二、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44
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48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51
一、事物的质、量、度51
二、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53
三、辩证的否定观54
四、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5
思考题57
第三章 认识和实践58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58
一、主体、客体、实践58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59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61
一、一个正确认识的发展过程62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62
二、认识运动的推移发展64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66
一、真理及其检验标准66
二、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建设71
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75
思考题77
第四章 社会基本矛盾78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78
一、作为系统存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7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80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81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83
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8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85
三、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党的基本路线90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90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91
思考题93
第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94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94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94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5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社会制约性9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98
一、个人、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98
二、辩证理解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00
一、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2
第三节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2
二、执政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05
思考题106
第六章 商品和货币107
第一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07
一、使用价值107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108
三、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109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11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11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14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15
第三节 价值形式、货币和价值规律116
一、价值形式的演变116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19
三、价值规律122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24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24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25
思考题127
第七章 资本、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129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129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29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13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的作用131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31
二、深化对资本的认识133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35
四、资本主义工资137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38
第三节 资本积累138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140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历史作用及发展趋势143
思考题147
第八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148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4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和职能形式148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149
三、资本是一种运动151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152
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152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53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55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156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156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56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158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160
思考题164
第九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65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65
一、生产成本165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66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68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69
一、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69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72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174
思考题175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176
第十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176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76
二、商业利润和商业流通费用178
第二节 借贷资本180
一、借贷资本180
二、利息和利息率180
三、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181
四、股份公司和股票18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184
一、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84
二、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185
三、土地的价格186
思考题187
一、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发展为科学18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18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基本条件191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195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7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的特点200
第三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204
一、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204
二、社会改革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基本形式205
思考题20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8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阶段208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20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210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214
第二节 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14
二、“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原理的重要补充216
三、中国社会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219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221
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222
二、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222
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223
四、建立实行“真正民主制度”的新型国家223
五、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225
思考题227
第十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228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28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自身优势228
一、无产阶级革命是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230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及取得政权的方式230
二、无产阶级运动的鲜明特点230
二、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特殊性232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方式和特殊形式237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历史任务239
一、无产阶级专政239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241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242
无产阶级专政242
思考题245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246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的新贡献246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贡献246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贡献25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25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的丰富发展25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道路的丰富发展257
思考题260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26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261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的创新261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的创新266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方面的丰富发展268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方面的丰富发展268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方面的丰富发展273
思考题277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27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的创见279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创见279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创见283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方面的丰富发展287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方面的丰富发展287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方面的丰富发展295
思考题297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29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29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298
二、“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战略30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战略的丰富发展306
一、对对外开放战略的丰富发展306
二、对祖国统一战略的丰富发展309
思考题312
第十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313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关于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思想313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的思想313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思想31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322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322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方面的丰富发展325
思考题326
第十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327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关于根本目的的思想327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重大意义327
二、办一切事情都要考虑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33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根本目的思想的丰富发展337
一、明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自觉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37
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39
三、代表群众利益,必须具体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341
思考题342
后记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