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
  • 刘景辉,朱建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082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饲料作物-栽培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二1

第一部分 饲用作物生态生理基础研究1

第一章 青贮玉米生态生理基础研究1

第一节 试验基本情况1

一、试验地1

序一1

四、田间观测内容与方法2

五、室内分析与计算方法2

三、试验设计2

二、供试品种2

第二节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3

一、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生育进程的差异3

二、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形态特征的变化5

三、小结8

第三节 青贮玉米品种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9

一、青贮玉米品种群体光合性能指标的变化10

二、青贮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期的产量变化16

三、青贮玉米品种群体光合性能指标与产量的关系20

四、小结26

一、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的需肥规律27

第四节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需肥规律27

二、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需肥规律38

三、小结48

第五节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营养品质50

一、粗蛋白的积累与分配50

二、粗脂肪的积累与分配56

三、粗纤维的积累与分配63

四、粗灰分的积累与分配69

五、无氮浸出物的积累与分配74

六、青贮玉米品种含水率的变化79

七、小结81

第二章 高丹草生态生理基础研究84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84

一、试验地情况84

二、供试品种84

三、试验设计85

四、观测与分析内容85

第二节 高丹草的生长发育85

一、不同品种生育进程的差异85

三、主茎可见叶与展开叶的动态变化86

二、株高的动态变化86

四、小结87

第三节 高丹草物质生产性能及产量差异88

一、不同高丹草品种物质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88

二、不同高丹草品种的产量差异89

三、小结90

第四节 高丹草光合性能指标的变化90

一、叶面积指数的变化90

二、光合势的变化92

三、净同化率的变化93

四、群体生长率的变化94

五、小结95

第二部分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农艺措施研究97

第三章 青贮专用型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农艺措施研究97

第一节 试验基本概况97

一、试验地基本情况97

二、试验材料与设计97

三、测定内容与方法98

第二节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99

一、栽培措施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99

二、栽培措施对鲜干重比值的影响102

三、栽培措施对茎叶比值的影响104

四、小结107

第三节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107

一、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鲜草产量的影响107

二、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111

三、小结115

第四节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氮、磷、钾吸收的影响115

一、氮、磷、钾含量的变化115

二、氮、磷、钾积累量的变化120

三、植株氮、磷、钾吸收进程124

五、小结128

四、生产100kg干物质所需氮、磷、钾的数量128

第五节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129

一、栽培措施与粗蛋白的关系130

二、栽培措施与粗脂肪的关系134

三、小结138

第四章 粮饲兼用型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农艺措施研究140

第一节 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型玉米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140

一、栽培措施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140

二、栽培措施对鲜、干重比值的影响143

三、栽培措施对茎叶比的影响145

四、小结147

第二节 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148

一、不同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鲜草产量的影响148

二、不同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干草产量的影响151

三、小结154

第三节 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的影响155

一、栽培措施对氮、磷、钾含量的影响155

二、栽培措施对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159

三、栽培措施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162

五、小结166

四、栽培措施对100kg干物质需肥量的影响166

第四节 栽培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营养成分积累的影响167

一、栽培措施对粗蛋白积累与分配的影响167

二、栽培措施对粗纤维积累与分配的影响172

三、小结177

第五章 高丹草高产优质栽培农艺措施研究179

第一节 试验基本情况179

一、试验地概况179

二、供试品种179

三、试验设计179

一、施肥对茎叶比值和植株鲜干比的影响180

第二节 施肥对高丹草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180

四、观测与分析内容180

二、施肥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181

三、小结182

第三节 施肥对高丹草产量的效应分析183

一、施肥对高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183

二、施肥对高丹草干草产量的影响185

三、小结186

第四节 种植密度、刈割次数及留茬高度对高丹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88

一、试验基本概况188

二、高丹草生长发育189

三、高丹草物质生产特性191

四、高丹草产量和品质194

五、小结196

第三部分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种植及加工利用技术198

第六章 饲用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98

第一节 青贮专用型玉米优质栽培技术198

一、备耕整地高标准198

二、播种适时高质量199

三、管理精巧高水平199

一、备耕整地高标准200

四、适时青贮保营养200

第二节 粮饲兼用玉米优化栽培技术200

二、播种适时高质量201

三、管理精巧高水平201

第三节 高丹草高产栽培技术202

一、备耕准备203

二、适时播种203

三、田间管理203

四、适时刈割203

五、利用途径204

一、青贮玉米常规加工利用技术205

第七章 优质饲用作物加工利用技术205

第一节 青贮饲料加工、贮藏及利用技术205

二、拉伸膜裹包青贮玉米技术与效果206

三、高丹草利用技术208

第二节 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奶牛饲养操作技术209

一、适用于大型养殖场的技术规程209

二、适用于农村养牛户的技术规程211

二、试验设计213

一、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213

第一节 试验基本情况213

第四部分 不同类型饲用作物品种区试结果213

第八章 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3

三、气候情况214

第二节 试验结果分析215

一、产量方差分析215

二、品种稳定性分析217

三、生育期比较217

五、整齐度218

六、品种综合评价218

四、综合抗性评价218

第九章 饲用高粱品种区域试验224

第一节 试验基本情况224

一、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224

二、试验设计224

三、气候情况225

第二节 试验结果分析225

一、产量方差分析225

二、品种稳定性分析227

三、品种产量表现评价227

参考文献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