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外包的理论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源外包的理论与管理
  • 苏敬勤,孙大鹏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13158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源外包的理论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资源外包理论基础3

第1章 绪论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意义4

1.3 研究方法与路线5

第2章 资源外包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6

2.1 资源外包的内涵6

2.1.1 资源外包的基础理论6

2.1.2 资源外包成因机理研究10

2.2 资源外包组织识别的基础研究11

2.2.1 典型的经济组织形式11

2.2.2 中间组织识别方法研究12

2.2.3 基于中间组织概念识别框架的资源外包组织识别15

2.2.4 结论18

2.3 资源外包形成的基础条件——社会分工19

2.3.1 分工的产生及演进19

2.3.2 分工与迂回生产20

2.4 资源外包形成的必然性——启发性模型21

2.4.1 企业边界问题的述评22

2.4.2 威廉姆森关于企业边界的静态分析框架23

2.4.3 改进的资源外包启发性模型24

2.5 资源外包的演进方式分析24

2.5.1 资源外包形式及其演进的必要25

2.5.2 基于成本效率的资源外包演进方式27

2.5.3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源外包演进方式29

2.5.4 资源外包形成及演进的理论与图景32

2.6 资源外包网络的理论基石——协同学34

2.6.1 协同学与资源外包网络的兼容性34

2.6.2 资源外包网络的存在基础——质参量兼容原理35

2.6.3 资源外包网络的主体原理——能量生成原理35

2.6.4 资源外包网络的演进基础——系统相变原理35

2.6.5 基于协同学的资源外包网络理论图景36

第3章 资源外包应用研究38

3.1 资源外包影响因素研究38

3.1.1 资源外包相关理论研究进展38

3.1.2 资源外包水平的影响因素假设38

3.1.3 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41

3.2 资源外包水平测度分析45

3.2.1 资源外包水平测度模型维度的设定45

3.2.2 资源外包水平测度模型的实证研究47

3.2.3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资源外包水平的综合分析55

3.2.4 我国企业与欧美企业资源外包水平对比分析55

3.3 资源外包决策分析56

3.3.1 外包决策环节研究57

3.3.2 影响外包决策能力分析及假设58

3.3.3 效度和信度检验66

3.3.4 外包决策模型评价68

3.4 资源外包合作伙伴的选择73

3.4.1 资源外包合作伙伴选择原则73

3.4.2 资源外包合作伙伴选择流程分析74

3.4.3 资源外包合作伙伴选择阶段模型75

第4章 资源外包网络管理研究82

4.1 资源外包网络的概念基础82

4.1.1 资源外包与资源外包网络82

4.1.2 资源外包网络与战略联盟、虚拟企业间的关系82

4.2 资源外包网络的成因及网络运作模式研究83

4.2.1 资源外包网络的成因分析83

4.2.2 资源外包网络的运作模式研究83

4.2.3 模式比较研究92

4.3 资源外包网络进化研究94

4.3.1 研究现状与问题94

4.3.2 资源外包网络的形成路径研究95

4.3.3 资源外包网络的进化阶段研究106

4.3.4 资源外包网络进化的主要角色分析109

4.3.5 资源外包网络进化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110

4.4 价值网络成员企业关系管理113

4.4.1 价值网络利益分配机制113

4.4.2 价值网络相互信任机制116

4.5 价值网络业务流程管理120

4.5.1 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120

4.5.2 业务流程管理的过程121

参考文献124

第二篇 资源外包管理实践132

专题一 基于核心能力的汽车行业资源外包研究132

第1章 引言132

1.1 问题的提出132

1.2 研究的意义与基础132

1.2.1 研究的意义132

1.2.2 研究基础133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33

1.3.1 资源外包的研究133

1.3.2 汽车行业资源外包的研究133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34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4

1.4.2 研究内容135

1.5 主要创新点135

第2章 汽车业核心能力与资源外包的关系验证136

2.1 核心能力与资源外包的关系136

2.2 核心能力测度138

2.2.1 改进专利计量法的提出139

2.2.2 核心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140

2.2.3 数据的搜集142

2.2.4 主要数据与测算结果143

2.3 外包程度的测度146

2.4 核心能力与外包的关系验证与分析149

2.4.1 核心能力与劳动生产率1的关系149

2.4.2 核心能力与劳动生产率2的关系150

2.4.3 结论151

第3章 汽车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资源外包特点研究153

3.1 汽车行业资源外包的根基153

3.1.1 不鼓励资源外包的单件生产方式153

3.1.2 资源外包硬性应用的大量生产方式154

3.1.3 广泛利用资源外包的精益生产方式155

3.1.4 三种生产方式之比较155

3.2 三种生产方式下的外包特点总述156

3.3 单件生产方式的资源外包157

3.3.1 单件生产方式的外包分布157

3.3.2 单件生产方式下的外包特点157

3.4 大量生产方式的资源外包157

3.4.1 大量生产方式的外包分布157

3.4.2 大量生产方式的外包特点158

3.5 精益生产方式的资源外包158

3.5.1 精益生产方式的外包分布158

3.5.2 精益生产方式的外包特点159

3.5.3 日本汽车企业的下包制结构159

第4章 汽车行业资源外包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162

4.1 资源外包形成的影响因素总述162

4.2 资源外包形成的内部因素162

4.3 资源外包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163

4.3.1 政府的引导与帮助作用164

4.3.2 现有企业的外包方式167

4.3.3 供应方的技术实力170

4.3.4 消费者的需求170

4.3.5 产品的复杂化171

4.4 资源外包形成的其他外部因素173

4.4.1 不同的文化173

4.4.2 宏观环境的改变174

4.5 小结175

第5章 结论与展望176

参考文献177

附录179

附录A 企业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179

附录B 企业在美国专利局的注册商标情况182

附录C 企业总资产与销售管理费用情况183

专题二 资源外包网络的形成路径研究186

第1章 引言186

1.1 问题的提出186

1.1.1 资源外包的兴起186

1.1.2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186

1.1.3 资源外包网络概念的提出187

1.1.4 研究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的必要性188

1.2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88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190

2.1 资源外包理论的相关研究190

2.1.1 资源外包与核心能力190

2.1.2 资源外包的成因分析190

2.2 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理论基础191

2.2.1 企业网络组织的定义191

2.2.2 企业网络组织的相关理论192

2.2.3 资源外包网络的内涵及特点194

第3章 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的案例比较研究197

3.1 汽车业案例分析197

3.1.1 汽车企业案例197

3.1.2 分析与启示198

3.2 计算机制造业案例分析199

3.2.1 联想企业的案例199

3.2.2 其他计算机制造企业的案例202

3.2.3 分析与启示204

3.3 零售业案例分析204

3.3.1 沃尔玛零售集团的案例205

3.3.2 其他零售企业的案例208

3.3.3 分析与启示209

3.4 案例比较结论209

3.4.1 影响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的因素分析209

3.4.2 行业间比较结论212

第4章 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模型213

4.1 建模的前提213

4.1.1 基本假设213

4.1.2 企业资源外包层次划分214

4.1.3 企业资源外包市场范围划分215

4.2 模型的构建215

4.2.1 资源外包在企业网络组织中的不同形态215

4.2.2 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模型展示218

4.3 模型的分析及应用219

4.3.1 对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模型的分析219

4.3.2 资源外包网络形成路径模型的案例解释220

第5章 建议与展望221

5.1 对我国后发展型企业构建资源外包网络的建议221

5.1.1 后发展型企业的特点221

5.1.2 我国后发展型企业如何构建资源外包网络221

5.2 对将核心业务外包来构建资源外包网络的展望222

5.2.1 核心业务可以外包222

5.2.2 软件行业的核心业务外包223

第6章 结论224

参考文献226

专题三 资源外包网络的治理研究230

第1章 引言230

1.1 网络治理的研究现状230

1.2 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演进231

1.3 科层治理、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效率分析231

1.4 市场失灵与网络治理困境232

1.4.1 市场失灵233

1.4.2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市场失灵与网络治理困境233

1.5 资源外包网络治理的理论图景234

第2章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235

2.1 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诱因235

2.2 资源外包网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类型236

2.3 “敲竹杠”模型238

2.4 “敲竹杠”问题之解决途径240

第3章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243

3.1 研究假设243

3.2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知识及其特性244

3.3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对资源外包网络中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245

3.3.1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表现形式245

3.3.2 信任对资源外包网络中的知识分享的作用机理246

3.4 开放环境下资源外包网络学习机制框架247

3.4.1 资源外包网络中网络学习的“困境”247

3.4.2 开放环境下资源外包网络学习机制框架248

第4章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关系治理研究250

4.1 关系治理的范畴250

4.2 资源外包网络中的关系治理范式选择251

4.2.1 资源外包网络的市场治理范式252

4.2.2 资源外包网络的双边治理范式252

4.2.3 资源外包网络的一体化治理范式253

4.2.4 资源外包网络的三边治理结构253

4.3 关系治理与交易费用254

第5章 资源外包网络的结构治理研究255

5.1 结构嵌入的内涵255

5.2 结构嵌入产生的条件256

5.2.1 环境的不确定性256

5.2.2 资产专用性257

5.2.3 任务的复杂性257

5.2.4 企业间的交易频率257

5.3 结构嵌入作用的实施257

5.3.1 限制性进入258

5.3.2 网络文化258

5.3.3 集体制裁259

5.3.4 声誉259

结论261

参考文献262

专题四 企业资源外包对象选择研究266

第1章 引言266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66

1.1.1 资源外包的兴起266

1.1.2 资源外包的优势及风险267

1.1.3 资源外包运作中的问题269

1.1.4 对象选择中存在的问题270

1.2 本专题框架及研究方法271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272

2.1 资源外包理论的研究进展272

2.1.1 资源外包与企业绩效272

2.1.2 资源外包的结构特性273

2.2 资源外包对象选择的研究进展273

2.2.1 交易成本角度的资源外包目标273

2.2.2 核心能力角度的资源外包目标274

第3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资源外包对象选择研究275

3.1 资源外包对象选择三阶段模型275

3.1.1 资源的分类275

3.1.2 基本假设275

3.1.3 模型的构造275

3.1.4 模型分析276

3.1.5 外包类型及其属性279

3.2 对象选择模型的支持体系研究279

3.2.1 第一阶段——核心能力识别279

3.2.2 第二阶段——标杆管理核心资源285

3.2.3 第三阶段——潜在合作伙伴分析286

第4章 基于比较核心能力的资源外包对象选择研究289

4.1 比较核心能力的提出289

4.2 资源对象选择的演进规律290

4.3 对象选择模型及分析292

第5章 结论295

参考文献296

专题五 企业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研究300

第1章 引言300

1.1 问题的提出300

1.2 研究意义30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01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302

1.5 可能创新点302

第2章 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的理论基础303

2.1 核心业务的概念及特征303

2.1.1 有关核心业务的一点澄清303

2.1.2 核心业务的定义303

2.1.3 核心业务的特征304

2.2 核心业务的选择与评价研究述评305

2.2.1 研究状况305

2.2.2 核心业务研究中的不足306

2.3 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307

2.3.1 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307

2.3.2 分析方法308

2.3.3 案例的选取及简介309

2.3.4 案例分析311

2.4 业务内部能力315

2.4.1 业务内部能力的概念315

2.4.2 业务内部能力的特征316

2.5 结论317

第3章 核心业务与业务内部能力关系验证318

3.1 业务内部能力的测度318

3.1.1 专利维度的确定318

3.1.2 业务外部绩效维度的引入319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搜集319

3.2.1 样本选取319

3.2.2 数据搜集320

3.3 数据分析与测算结果321

3.3.1 聚类分析简要介绍321

3.3.2 样本企业业务聚类分析321

3.4 结果分析322

3.5 结论324

第4章 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模型的建立326

4.1 能力评价研究326

4.1.1 技术能力评价研究326

4.1.2 核心能力评价研究327

4.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328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329

4.3.1 业务内部能力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29

4.3.2 内部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330

4.4 核心业务评价方法332

4.4.1 灰色聚类基本原理333

4.4.2 灰色聚类基本方法333

4.5 评价模型的建立335

4.5.1 外部绩效维度的建立335

4.5.2 内部能力维度的建立335

4.6 结论336

第5章 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的实例分析337

5.1 样本企业简介337

5.2 集团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337

5.2.1 业务外部绩效评价337

5.2.2 业务内部能力评价341

5.3 评价结果分析344

第6章 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总结347

参考文献348

附录351

附录A 核心业务选择与评价研究调研问卷351

附录B 企业业务授权与销售收入情况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