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开放与中国产业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开放与中国产业发展
  • 王如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271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开放与中国产业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3

第一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成因与教训:集中在金融层面的分析3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影响及成因4

(一)亚洲金融危机发展的几个阶段4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与影响6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外因与内因9

二 从金融层面分析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教训12

(一)本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外资12

(二)谨慎开放资本项目有效控制资本流动15

(三)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18

(四)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是金融自由化的基础20

(五)几点简要结论23

第二章 亚洲金融危机:韩国与泰国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25

一 “东亚模式”的缺陷是危机的内在原因26

(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负面效应26

(二)对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隐患29

二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分析31

(一)经济高速增长与外贸逆差不断扩大32

(二)短期外债比例高,外汇储备少32

(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大量累积33

(四)危机集中表现为股市、汇市暴跌34

三 泰国与韩国金融危机的不同特点35

(一)金融危机的触发点不同36

(二)汇率制度不同36

(三)金融体制不同37

(一)谨慎开放资本市场39

四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启示39

(二)完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实现金融稳定40

(三)金融体系必须健全和相对独立40

(四)过度开放或封闭都不能保证免受冲击41

(五)中国更需要预防的是韩式金融危机41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43

一 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与风险比较43

(一)资本项目开放的利益44

(二)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46

二 过早过快地开放资本项目的危害48

(一)资本管制的解除使本国政府难以控制外债的规模49

(二)解除了投机者对本币进行投机炒作的限制50

(三)资本项目的开放使游资大量进出,从而加剧了本国的金融动荡50

三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51

(一)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52

(二)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54

四 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基本进程56

(一)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自由化57

(二)健全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机制57

(三)建立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58

(四)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稳妥推进59

第四章 中国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60

一 金融开放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跨世纪挑战61

(一)金融开放的大势所趋与金融风险的进一步加大62

(二)加快金融开放可能对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64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经验教训67

(一)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简要回顾70

二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分析70

(二)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特点73

(三)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74

三 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选择77

(一)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原则77

(二)推进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81

第二篇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89

第五章 在华外资银行的现状及其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发展趋势89

一 在华外资银行的分布和经营现状90

(一)以来自欧洲和亚洲的银行为主90

(二)机构网点主要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91

(三)在华资产呈现总体上升趋势93

(四)以批发业务为主,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好的三资企业以及大型外向型国有企业94

二 外资银行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95

(一)为我国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提供有利条件96

(二)促进我国银行业竞争效率的提高96

(三)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96

(四)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银行业中高级人才97

三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98

(一)机构分布仍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但中西部地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大99

(二)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利润增长的突破口99

(三)外资银行将进一步抢占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但其所带来的冲击程度并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100

(四)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趋势会进一步加强101

(五)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将会挑战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102

四 简要结论103

第六章 加入WTO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105

(一)入世后,原来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范围与地域范围上的限制将逐步取消,由于市场准入度的变化,来华设立营业机构的外资银行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06

一 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106

(二)复杂的竞争态势会逐渐形成,国内银行体系的原有均衡将被打破107

(三)外资银行全能化的业务体系必将在多元化金融服务市场上对国内银行构成威胁108

(四)入世使中国资本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109

二 加快改革步伐,迎接入世挑战110

(一)鼓励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重组110

(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111

(三)改进与完善风险管理模式112

(四)完善营销体制112

(五)大力推进业务和产品的创新113

(六)加快银行业信息化、电子化建设114

(七)积极地“走出去”,大胆探索跨国经营之路115

一 前言117

第七章 加入WTO与完善和强化我国中央银行职能117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118

(一)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118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119

(三)对资本流动的控制将更为困难120

(四)金融监管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120

三 加快改革,加强监管,完善和强化中央银行职能121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121

(二)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122

(三)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建立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机制122

(四)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收支项目的管理123

(五)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控制123

(六)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126

一 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128

(一)混业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和必然的趋势128

第八章 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的现实选择128

(二)加入WTO将对中国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带来冲击130

(三)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呼唤混业经营131

二 混业经营的效应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132

(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正负效应分析132

(二)混业经营对中国银行业可能带来的严峻考验134

三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及其监管框架选择136

(一)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136

(二)中国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137

(三)建立与混业经营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监管体系和框架139

四 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政策建议141

(一)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扩大其业务经营范围141

(二)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大力拓展金融混业业务142

(三)加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和合作143

(四)加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试点步伐144

(五)修改和制订相关立法,为“混业经营”制度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144

第九章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147

一 加入WTO为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障碍148

二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和巨大挑战150

(一)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呈现,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152

(二)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进行业务争夺,抢占市场份额154

(三)外资银行进入后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将对国内银行业构成较大的冲击156

(四)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将大大增加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157

(五)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模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158

三 从WTO的基本原则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159

(一)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规定和条款,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适当的保护160

(二)从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两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步伐,提高其整体国际竞争力161

(三)扩大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为建立全能性商业银行打好基础164

(四)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重组步伐,推进中资银行以及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166

(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167

(六)全方位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168

第三篇 全面开放背景下的中国贸易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173

第十章 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173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174

(一)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174

(二)零售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75

(三)更重要的是,现代商业零售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176

二 加入WTO后外资零售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状况和趋势分析178

(一)最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178

(二)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的主要动机分析179

(三)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181

三 正确评估外资零售业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185

(一)正面效应185

(二)负面效应187

四 对策和建议190

(一)加快制定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191

(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零售业的立法工作,使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基础上进行191

(三)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强化行政管理192

(四)加快产业整合步伐,积极培育国内大型零售集团,增强我国零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93

(五)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企业之间的恶性和无序竞争193

第十一章 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208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际变化状况及其分析20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几个阶段208

(二)辨证看待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211

二 最近10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的原因分析212

(一)外贸体制改革极大地刺激了地方和企业从事外贸的积极性213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带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213

(三)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样支撑了进口贸易额的大幅度攀升214

(四)入世效应和美元贬值大大改善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215

三 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15

四 适当调整有关战略和政策,提高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218

(一)放弃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目标,注重提高外贸经营效益218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国内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218

(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刺激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219

(四)充分利用WTO的有关机制和框架,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冷静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219

(五)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进程,降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依赖程度220

(一)目前上海商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处在全国领先地位222

一 加入WTO后上海商业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22

第十二章 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222

(二)未来几年上海商业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24

(三)上海商业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226

二 当前制约上海商业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228

(一)制约上海商业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分析228

(二)小结231

三 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和国际零售业发展的最新趋势232

(一)国际著名零售业集团的成长经验及其启示232

(二)当今国际零售业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236

(三)小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售业集团的基本特征238

四 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比较分析239

(一)上海、广东商业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比较240

(二)上海、广东发展商业大集团的思路和举措243

(一)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对原有的国有商业集团实施资本重组和整合246

五 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商业大集团246

(二)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商业集团发展247

(三)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和联合,加快市场开拓步伐248

(四)为商业流通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律环境248

(五)打通内外贸之间的界限,为跨国经营打好基础250

(六)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进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提升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50

第十三章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背景、影响与对策252

一 外资并购风起云涌的背后: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253

(一)跨国并购已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253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给外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54

(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外资并购的积极参与255

(四)跨国外资并购是全球性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256

(五)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日趋完善256

二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析257

(一)全球跨国并购的行业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反映258

(二)我国今后可能出现大规模外资并购的主要行业分析260

三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265

(一)外资的跨国并购会形成行业垄断和产业渗透,冲击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266

(二)跨国集团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可能导致民族品牌的大量流失267

(三)外资并购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我国的就业压力268

(四)大规模的外资并购会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控制力,并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269

四 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270

(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外资并购的产业导向,实施有差别的行业跨国并购政策270

(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行为272

(三)以市场化的手段处理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问题273

(四)妥善处理外资并购中可能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274

(五)加快改革和创新,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275

后记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