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种子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种子生物学
  • 胡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950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生物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种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种子的概念1

第二节 种子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3

第三节 种子生物学的发展4

第四节 种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6

思考题7

主要参考文献7

第二章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10

第一节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10

一、种子的外表性状10

二、种子的基本构造15

第二节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20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20

二、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30

三、果树、林木、牧草、花卉等种子的形态构造37

第三节 种子的植物学分类45

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45

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45

思考题47

主要参考文献47

第三章 种子的化学成分49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49

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49

二、农作物种子主要化学成分51

三、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53

第二节 种子水分56

一、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56

二、种子的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57

三、种子的平衡水分58

一、糖类64

第三节 种子的营养成分64

二、脂质67

三、蛋白质69

第四节 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72

一、酶72

二、维生素73

三、植物激素74

第五节 种子的其他化学成分77

一、矿物质77

二、色素78

三、种子毒物和特殊化学成分78

思考题81

主要参考文献81

一、受精作用83

第一节 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83

第四章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83

二、种子的形成发育91

第二节 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6

一、小麦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6

二、水稻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8

三、棉花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8

四、油菜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9

五、蚕豆种子的形成和发育99

第三节 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101

一、多胚现象101

二、无胚现象102

三、无融合生殖和无性种子102

第四节 种子的成熟及其调控104

一、种子的成熟阶段104

二、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变化106

三、种子成熟的调控117

四、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121

思考题124

主要参考文献124

第五章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126

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机制126

一、种子休眠的意义126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127

三、种子休眠的机制133

四、种子休眠基因的分子水平研究136

第二节 禾谷类种子的休眠138

一、休眠原因及休眠的起始138

二、休眠期及其影响因素139

二、硬实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140

一、硬实的生物学意义及分布140

第三节 豆类种子的休眠140

第四节 其他种子的休眠142

一、棉花142

二、油菜143

三、向日葵143

四、甜菜143

五、蔬菜类143

六、观赏植物类144

七、药用植物类145

第五节 种子休眠的调控147

一、延长种子休眠期147

二、缩短和解除种子休眠147

思考题150

主要参考文献151

一、吸胀154

第六章 种子萌发154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154

二、萌动155

三、发芽156

四、成苗156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158

一、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特点158

二、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贮藏物质的转化利用160

三、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165

第三节 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169

一、水分169

二、温度170

三、氧气172

四、光173

五、其他生态因素174

主要参考文献175

思考题175

第七章 种子活力177

第一节 种子活力的概念和意义177

一、种子活力问题的提出及发展过程177

二、种子活力的概念180

三、种子活力的重要意义181

第二节 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基础183

一、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183

二、种子活力与种子劣变的关系187

第三节 种子活力测定原理及方法189

一、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分类和选用189

二、发芽试验测定190

三、逆境试验测定192

四、生理生化测定198

五、种子活力测定技术的发展趋向202

主要参考文献203

思考题203

第八章 种子寿命206

第一节 种子寿命及其差异性206

一、种子寿命的概念206

二、种子寿命的差异209

第二节 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210

一、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210

二、影响种子寿命的环境条件212

第三节 种子衰老及其机制215

一、种子衰老概念215

二、种子衰老的形态特征216

三、种子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216

一、陈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221

第四节 陈种子的利用221

二、陈种子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22

第五节 种子寿命的预测222

一、利用对数直线回归方程式及其列线图预测种子寿命222

二、修正后的种子寿命预测方程及其列线图226

思考题231

主要参考文献231

第九章 种子加工处理生物学基础234

第一节 种子的吸附性和吸湿性234

一、吸附性234

二、吸湿性235

第二节 种子清选原理236

一、种子清选的含义和目的意义236

二、种子清选的原理237

一、种子干燥特性245

第三节 种子干燥原理245

二、种子干燥原理和过程249

三、种子干燥方法250

第四节 种子处理257

一、吸湿-回干257

二、有机溶剂渗透258

三、生长调节剂处理258

四、物理因素处理260

五、药剂处理261

六、种子包衣268

思考题272

主要参考文献273

第十章 种子贮藏生物学基础276

第一节 种子的呼吸作用276

一、种子呼吸概念和部位276

二、种子呼吸的性质277

三、种子的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278

四、影响种子呼吸强度的因素278

五、呼吸与种子贮藏的关系283

第二节 种子的后熟作用284

一、种子的后熟284

二、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285

三、影响后熟的因素285

四、后熟与种子贮藏的关系286

第三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287

一、种子温度和水分变化287

二、种子的结露289

三、种子的发热292

第四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通风294

一、通风的目的294

一、加速老化方法295

二、通风的方式和原则295

第五节 种子耐藏性的预测295

二、预测效果296

思考题296

主要参考文献296

第十一章 顽拗型种子生物学299

第一节 顽拗型种子研究意义和鉴定299

一、顽拗型种子的含义299

二、顽拗型种子研究的意义299

三、顽拗型种子的鉴定300

第二节 顽拗型种子的生物学特性300

一、干燥脱水易损伤300

三、寿命短,不耐贮藏302

四、属大型和大粒种子302

二、易遭冷害和冻害302

五、多属于热带植物303

第三节 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特性和方法303

一、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特性303

二、贮藏顽拗型种子的关键措施304

三、顽拗型种子的贮藏方法305

四、重要作物顽拗型种子的贮藏308

第四节 顽拗型种子的种类313

一、低度顽拗型种子313

二、中度顽拗型种子314

三、高度顽拗型种子314

思考题315

主要参考文献315

一、种子引发概念316

二、种子引发的机制和效应316

第一节 种子引发及其研究进展316

第十二章 种子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316

三、种子引发方法及技术317

第二节 种子超干贮藏研究进展320

一、种子超干贮藏概念和意义320

二、种子超干贮藏的研究概况321

三、种子超干贮藏理论基础和原理322

四、种子超干贮藏的技术关键322

第三节 种子超低温贮藏研究进展322

一、种子超低温贮藏的概念和意义322

二、不同种类种子对液氮低温反应的差异323

三、种子超低温贮藏的技术关键325

第四节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326

一、植物人工种子的概念和优点326

二、植物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与技术要求327

三、植物人工种子技术存在的问题330

四、植物人工种子的应用前景331

第五节 种子生活力和活力非破坏性测定研究331

一、非破坏性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意义331

二、非破坏性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方法331

第六节 顽拗型种子研究进展333

一、种子顽拗性的评价333

二、种子脱水敏感性/耐性的机制333

三、顽拗型种子的贮藏338

第七节 种子认证历史和发展338

一、种子认证概述338

二、种子认证方案340

三、种子认证程序343

思考题345

主要参考文献345

汉英拉专业词汇对照及索引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