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籍编撰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籍编撰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049887.jpg)
- 曹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980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古籍-编辑工作-中国-古代-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籍编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源流编3
第一章 先秦两汉图书编撰3
一、图书编撰的起源3
旧说考辩3
图书编撰源于夏代7
最早的图书编撰家9
二、孔子与“六经”10
孔子与《周易》10
孔子与《尚书》13
孔子与《诗经》16
孔子与《春秋》17
孔子与礼书、乐典18
孔子编撰图书的特点21
三、先秦古籍的著者25
《春秋》左氏传26
《论语》和《孟子》27
《孝经》和《尔雅》27
《战国策》和《山海经》28
《管子》、《晏子》和《老子》30
《墨子》、《商子》和《韩非子》31
四、汉代图书编撰家32
五、司马迁与《史记》41
《史记》的撰写过程42
《史记》的体例44
司马迁成功的原因45
六、刘向与《七略》47
《七略》编撰时间和人员47
《七略》编撰过程50
刘向成功的原因52
七、先秦两汉图书编撰的特点54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60
一、魏晋南北朝的修书机构和官修书60
魏秘书监及官修书60
晋秘书监及官修书61
南北朝秘书省及官修书64
文林馆与麟趾殿65
二、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家67
三、抄书与著书78
四、《世说新语》的抄撰者84
从刘义庆的经历分析84
从刘义庆的交游分析89
从内容和社会风气分析94
五、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的特点98
隋代修书机构103
一、隋唐修书机构103
第三章 隋唐五代图书编撰103
唐代集贤院104
唐代史馆的建立106
二、唐代官修书113
唐代初期113
高宗、武周时期116
玄宗之后118
三、五代官修书120
《旧唐书》120
实录系列122
其他图书124
四、隋唐五代图书编撰家126
五、刘知几与图书编撰学137
刘知几其人137
史官与史例138
史籍编撰的原则与方法141
六、隋唐五代图书编撰的特点145
第四章 宋代图书编撰154
一、宋代官修书154
馆阁简介154
官书局举例157
二、宋代图书编撰家162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69
预修人员与准备工作170
编撰过程173
四、郑樵与图书编撰学176
郑樵其人176
关于“会通”观179
贵成一家之言180
关于书目编撰181
陈起其人185
五、陈宅书籍铺185
陈起、陈思与陈解元186
江湖诗案188
编刻图书190
六、宋代图书编撰的特点194
第五章 辽金元图书编撰204
一、辽国官修书204
二、金国官修书207
三、元代官修书211
《宋史》、《辽史》和《金史》212
编年体史书及其他215
四、辽金元图书编撰家218
五、元代的农书225
六、辽金元图书编撰的特点229
翰林院简介232
第六章 明代图书编撰232
一、翰林院和官修书232
《五经大全》等经书233
实录系列233
《元史》和国史235
其他官修书237
二、明代图书编撰家239
三、胡应麟与图书编撰学249
胡应麟其人249
关于“会通”观251
关于图书编撰史252
关于书目编撰254
关于伪书256
四、明代三大著者群257
藩王著者群258
书坊著者群260
山人墨客著者群262
五、毛晋汲古阁266
毛晋其人266
编书与刻书267
编刻图书的条件269
六、明代图书编撰的特点272
第七章 清代图书编撰280
一、翰林院及官修书280
翰林院简介280
经书和史书282
子书和文集285
二、《四库全书》287
酝酿时期287
征集图书288
整理图书290
抄写和校订291
成书原因294
三、清代图书编撰家296
四、顾炎武“采铜”著书306
顾炎武其人306
著书目的明确308
重视实地考察310
严肃的著书态度311
五、纪昀等与图书编撰学314
纪昀其人314
关于图书编撰者315
关于书目编撰317
六、章学诚与图书编撰学322
章学诚其人322
关于图书编撰史324
关于史籍编撰的理论与方法328
关于书目编撰332
七、清代图书编撰的特点334
下编 专题编343
第一章 四部丛谈343
一、经书343
经书的著作方式344
“十三经”的产生347
经书众多的原因349
经书的内容351
二、史书352
先秦时期353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354
隋唐宋元时期356
明清时期358
三、子书360
子书的产生360
子部的形成362
子书的内容364
四、科技著作366
古代农书367
古代医书368
发人深省的问题371
五、佛教典籍375
《大藏经》的编撰375
佛教典籍的体例377
六、道教典籍380
七、别集383
别集源流383
别集的内容384
别集的编者386
别集编例389
卷首、附录和外集391
八、总集394
总集源流394
总集编例397
九、类书402
唐代以前的类书402
唐代以后的类书406
类书的类型、命名和分类408
第二章 著者纵横411
一、著者与人品411
二、著者与毅力417
狱中著书417
残而著书419
落第著书420
老而著书421
三、读万卷书423
秘书省与读书424
藏书与读书427
目录学家与读书428
四、行万里路431
司马迁万里征程431
沈括宦游各地433
魏源放浪山水435
查慎行等游迹半天下436
五、著者与文字狱437
六、著者与伪书443
伪书产生的原因444
作伪方法445
伪书的考辨448
七、著者与著作权450
第三章 编撰方法论458
一、书名458
书名史略458
与内容有关的书名461
与著者有关的书名464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467
二、序和跋469
序之源流469
序之位置和作者471
序之种类和内容473
唐宋之跋475
明清之跋476
三、凡例478
凡例史略479
凡例的种类484
四、目录490
五、计量方法495
册、集和帙495
卷与篇497
分卷方法499
卷次的命名500
六、卷端著者题名502
卷端著者题名简史502
官修书著者题名503
一般图书著者题名505
七、引文506
唐代以前的引文506
宋元明引文508
清代引文511
牌记种种515
八、广告515
御制诗文、题识、书目等517
九、插图520
宋元以前的插图520
明清插图521
第四章 古籍编撰的特点523
一、思想性523
二、目的性525
三、时代性529
四、区域性532
五、广泛性535
六、连续性539
七、系列性543
八、严肃性547
主要参考文献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