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创新报告 集聚优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创新报告 集聚优势
  • 于永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46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国家创新系统-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创新报告 集聚优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集聚优势理论篇3

第一章 集聚优势与创新的循环互动3

第一节 创新的主导性4

一、创新的内涵特征4

二、创新的社会经济价值7

第二节 集聚优势理论的可行性9

一、集聚优势理论的内涵特征10

二、集聚优势的实施途径11

第三节 集聚优势的平台和基础12

一、全球化提供了国际平台12

二、综合国力的提升夯实了国内基础13

第四节 集聚优势是获取成功的首选16

一、集聚优势是快速崛起的捷径16

二、改革开放是集聚优势的过程20

三、集聚优势产生互利共赢的效果21

第二章 集聚优势的理论基础27

一、经济增长理论28

第一节 集聚优势理论的学科基础28

二、国际贸易理论29

三、区域经济学理论30

第二节 集聚优势启动过程的数理基础31

一、经济场和经济极简介31

二、集聚优势启动过程的数理剖析33

专栏 深圳——让世界瞠目的“一夜城”36

第三章 集聚优势的理论模型39

一、生产优势40

第一节 集聚优势与三大优势40

二、金融优势42

三、战略优势44

四、三大优势的相互关联46

第二节 集聚优势的基本原理49

一、集聚优势的基本形式50

二、集聚优势的成本分析55

三、集聚优势的效果分析56

四、集聚优势的方式方法57

五、集聚优势的福利效应59

第四章 集聚优势与国际竞争63

第一节 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集聚优势机制64

一、国际经济竞争中优势的准备阶段64

二、国际经济竞争中集聚优势的阶段与过程66

三、国际经济竞争中集聚优势的瓶颈68

四、集聚优势与竞争优势69

一、衡量制定标准的原则72

二、参考衡量指标及计算方法72

第二节 集聚优势评价指标体系72

中篇 集聚优势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79

第五章 集聚优势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79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要素80

一、创新主体80

二、创新资源84

三、创新运行87

四、创新价值88

二、政府功能89

一、中介机构功能89

第二节 创新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89

三、科技工业园区的作用90

第三节 国内外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91

一、国外相关研究93

二、国内相关研究96

三、相关研究比较98

第六章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和建设101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102

第一节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过程102

二、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105

第二节 中国创新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109

一、自主创新不足,科研投入有限109

二、创新主体间脱节,集聚效率低下110

三、教育科普不力,科技人才匮乏111

第七章 以集聚优势为理论基础建立国家创新系统113

第一节 建设创新主体114

第二节 集聚创新资源117

第三节 保障创新运行118

第四节 实现创新价值120

第五节 建立中国创新系统的四点建议121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决策力度和舆论导向作用121

二、加强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各项投入122

三、建设和完善创新指标体系和制度安排122

四、营造和推动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建设124

下篇 集聚优势案例篇127

第八章 区域集聚优势案例(一):中关村孵出了凤凰127

一、徒手创业128

第一节 中关村科技孵化从无到大128

二、初具规模130

第二节 中关村集聚了三大优势134

一、生产优势134

二、金融优势139

三、战略优势140

第三节 中关村大与强的启迪和感召141

一、以政策集聚优势资源141

二、由机制诱导集聚优势的过程142

三、强化磁力,扩大集聚优势的平台144

第九章 区域集聚优势案例(二):硅谷独享一片“蓝海”147

第一节 硅谷:高科技创造的馨港148

一、硅谷集聚了人才和文化148

二、硅谷吸纳了丰厚的资本和经验150

三、硅谷独创全新商业运作模式152

专栏 剑桥与硅谷的反差154

一、硅谷善于造船出海157

第二节 追逐硅谷的蓝海航标157

二、硅谷勇于驾驭风浪158

第十章 国家集聚优势案例(一):新加坡跃出了“飞龙”161

第一节 知己知彼,善待彼人164

一、集聚优势资本提升产业层级164

二、集聚金融商务优势,建设总部基地166

三、走出去开发新天地168

专栏一 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区169

专栏二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170

第二节 由引进向创新转型173

第十一章 国家集聚优势案例(二):美国——集聚优势的磁场177

第一节 集聚全球优势,打造美国魅力178

一、集聚优势美国得心应手178

二、政策制度创新是美国的高位平台179

第二节 优势资源集聚了美国实力180

一、自然资源优势180

二、技术资源优势181

三、人力资源优势182

四、市场供求资源优势183

五、金融优势184

六、战略优势186

附录191

第二章 数学附录192

数学附录1——极值的数学表征192

数学附录2——散度与经济量密度的关系193

表7-1 改革开放前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历程194

第七章 表格194

第三章 数学附录194

数学附录1——福利效应的数值结果194

表7-2 1978—2003年中国出台的部分科技政策(制度)196

表7-3 普通高等学校发展情况197

表7-4 研究生和留学生发展情况198

表7-5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199

表7-7 200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00

表7-8 2003年高等学校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00

表7-6 2003年科研机构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00

表7-9 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年底数)201

表7-10 2003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数据201

表7-11 1991—2002年中国主要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统计202

表7-12 1991—2002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202

表7-13 1991—2002年国内专利申请授权203

表7-14 1996—2002年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统计203

表7-15 1991—2002年国家科技奖励数目统计203

表7-16 1991—2002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数目统计203

表7-17 1991—2001年中美两国R D占GDP比重情况对比203

热门推荐